在大清朝的两百多年历史中,作为开创者的努尔哈赤无疑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然而,尽管他有非凡的才能,命运却并不眷顾他。努尔哈赤在面对明朝的炮火攻击时,不久后便去世了,留下了一个不完整的局面,甚至可以说是烂摊子。虽然当时满洲的政治集团尚未完全稳定,内部的争斗与矛盾不断,但努尔哈赤在去世前,只将大汗的继承人秘密告知了他的妃子俺巴亥。不幸的是,这位妇人也并未享受多少安稳的日子,努尔哈赤去世后,她也被迫与他一同去世。因此,除俺巴亥之外,没人知道大汗的继承人究竟是谁。
这无疑是努尔哈赤一生中的最大失误。而正是因为这个失误,才为另一位人物的崛起提供了机会,这个人便是皇太极。在皇太极上台之后,他迅速开始了改革,致力于扩展政权、壮大力量。他虽没有真正的“上市”条件,但凭借着远见卓识和强烈的雄心,他早早地登基为帝。然而,满清此时并未完全打入中原,尚仅占据东北一带,皇太极便迫不及待地自封为皇帝,似乎有些过于急功近利。尽管他有着雄心壮志,但命运再次捉弄了他,皇太极虽为一位杰出的帝王,但在面对众多挑战时,仍未能解决所有问题便去世了。 皇太极的去世,留下了更大的权力真空,新的“接班人”便是俺巴亥的儿子——多尔衮。作为满清的关键人物,多尔衮的功劳不可磨灭。他协助年幼的顺治皇帝登基,顺治时年仅六岁,便成为了北京城的主人,最终将满清的版图扩展到整个中国。顺治的成功,离不开多尔衮的辅佐,他不仅承担了大部分的政治和军事责任,还为顺治的崛起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尽管多尔衮为清朝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但很多人认为他本应亲自登基成为皇帝。多尔衮无疑具备足够的能力与声望,有资格成为一代帝王。然而,现实却让多尔衮无法实现这个理想,主要有三大原因。首先,他面临着强劲的对手——豪格。豪格掌握着大量军队,如果多尔衮图谋做皇帝,必然会遭到豪格的强烈反对,这样一来,他辛苦建立的局面将可能彻底崩溃。多尔衮是一个明智的人,他深知这个问题,因此始终未作出挑战豪格的决定。 第二个原因,涉及到他的兄弟多铎的早逝。多尔衮有两个亲兄弟,其中大哥阿济格并没有什么出众的能力,难以依靠。而三弟多铎则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将领,他曾打过许多硬仗,拥有极高的军中威望。多铎的去世对多尔衮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打击,失去了这个得力的助手,他在朝堂中的影响力也大大削弱。第三个原因,实际上也是最致命的,那就是多尔衮并没有自己的子嗣。虽然许多人到了三十多岁未有子嗣并不稀奇,但多尔衮的健康状况一直较差。他年纪轻轻便去世,这背后必然是因为重病。正因为他没有儿子,即便他成为皇帝,无法保证帝位的继承。康熙皇帝有众多子嗣,而多尔衮只有一个女儿,二者的差异最终使得多尔衮未能如愿以偿,导致了他不幸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