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兵马俑坑保护意义重大!
迪丽瓦拉
2025-11-08 01:34:56
0

本报讯(记者 张潇)一项针对土遗址微生物病害防治这一世界性难题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记者近日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获悉,由该院联合敦煌研究院和北京科技大学等多家科研机构开展的研究,已找到能有效防治土遗址微生物病害再次暴发的科学方法,这对包括兵马俑坑在内的大型土遗址的长久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微生物病害被喻为土遗址的“慢性癌症”,在考古发掘现场和遗址博物馆中较为普遍,对其快速科学的防治是保护土遗址及其赋存文物安全的业内公认难题。尤其像秦始皇帝陵兵马俑坑这类在发掘初期或长期维持高湿度环境的遗址,微生物防控尤为迫切。

研究表明,利用特定紫外线消毒系统可有效杀灭有害微生物,为遗址及周边环境形成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从而防止微生物病害的再次暴发。这项技术为解决土遗址微生物反复滋生问题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

研究人员还通过实验室测试和现场筛选,确定使用1%的OIT/DCOIT生物抑制剂,能够快速有效抑制微生物引起的遗址劣化。该抑制剂配合机械去除方式,实现了对微生物病害的快速精准控制和长效防治。

该研究指出,未来的遗址微生物病害治理,将是集监测、预警、环境治理及调控于一体的智能化系统。通过环境监测与数据分析联动,可将微生物病害发现在“萌芽期”,及时对兵马俑坑等土遗址的“健康”状况作出科学评判。

据了解,这项研究成果来自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青年开放课题《两处博物馆土遗址微生物群落特征及菌害成因比较研究》,相关2篇论文已发表在《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和《Coatings》期刊。该院近年来通过设立青年开放课题,积极推动包括兵马俑坑在内的土遗址保护研究,为文化遗产的永久保存和展示利用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为...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的言行举止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尤其是他...
原创 大... 在清朝,皇帝与后宫的婚姻中,依然保留了一些陈旧的习俗,其中之一就是姑表亲婚,也就是皇帝娶自己的表姐妹...
原创 清... 光绪皇帝是清朝最后一位年轻的帝王,他于1875年在北京的紫禁城诞生。作为封建帝制下的少数几位统治者之...
原创 1... 前言 1948年11月,寒冷的北京城外,五名身穿囚服的国民党军官正被押往刑场。其中,领头的是谢士炎,...
原创 同... 最难的境遇莫过于帝王之家。在权力的重压下,亲情往往显得脆弱不堪,就像一层薄薄的泡沫,轻轻一戳便会破裂...
原创 回... 《尼布楚条约》是清朝与沙俄于1689年签订的一项重要协议。条约的签署者分别是清朝的康熙帝与沙俄的彼得...
原创 朱...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的人生充满了波折与艰辛。从一个贫苦的放牛娃,到最后成为一位拥有至高无上权力...
原创 戊... 甲午海战后,大清帝国就像一个被撕破了最后一层遮羞布的女人,原本的尊严被日本一举撕开。而在旁边围观的,...
原创 她... 清朝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朝代,关于它的历史记载非常丰富,影视作品中也常常以它为题材。紫禁城、颐和园等名...
原创 清... 清朝灭亡后,许多人依旧不愿剪掉辫子,这背后有几种原因。首先,这与不孝的观念有关,也与一些人过于守旧的...
原创 靖... 靖难之役之后,朱棣最终登上了心心念念的皇位,成为明朝的最高统治者。然而,作为太子朱标的儿子,朱棣登基...
原创 他... 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衰败的过程,西方列强凭借船舰和炮火不断侵入中国,逼迫中国割地赔款,民族屈辱不断。...
原创 清... 道光二十七年,27岁的曾国藩考中进士当上翰林院检讨,在外人眼里这是光宗耀祖的美差,可谁能想到,这位未...
原创 1... 纵观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自从文明诞生的那一刻起,姓氏便一直伴随着每个人。最初的人名,是口口相传的,...
原创 雍... 雍正帝的后代,启功是位高知分子,但他的妻子却是一位来自农村、文化程度不高的妇女。这段跨越了73年的爱...
原创 赵... 赵匡胤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杰出的帝王之一,在许多君主中,他的武功堪称一流。毕竟,年轻时他是大军的将领,征...
原创 孙... 孙中山在1902年跟章太炎聊天的时候,摊开地图指了三个点,说中国要是想在亚洲称霸,就得把首都设在武昌...
原创 清... 在入关之前,后金政权的日常交流和政务大多使用满语。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虽然会一些汉语,但说得...
品《兰亭》韵味|相约龙博解锁南... 近日,黑龙江省博物馆推出“南宋风雅——《兰亭序》图卷”研学课程,以馆藏十大镇馆之宝之一的俞紫芝《兰亭...
原创 文... 文绣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她在历史上留下了独特的一笔,不仅因她是第一个与皇帝离婚的女性,还因为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