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光绪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北京的紫禁城内张灯结彩,热闹非凡。这一天,19岁的光绪帝迎来了自己的大婚,年轻英俊的皇帝穿着龙袍,神采飞扬地坐在太和殿上,文武百官齐齐跪拜,宣诏的官员宣读了册封皇后的诏书。叶赫那拉·桂祥的二女儿叶赫那拉·静芬被正式册封为大清的皇后,史称隆裕皇后。
隆裕皇后不仅是慈禧太后的侄女,还与光绪帝是表亲,而这门婚事正是慈禧太后亲自钦定的。从表面上看,这样的婚姻无疑是亲上加亲。但事实上,光绪皇帝并不喜爱这位表姐,原因也很简单——隆裕皇后长得实在不讨喜。历史记载中,隆裕皇后驼背,脸长,皮肤黝黑,牙齿发黄,而且口中满是蛀牙。慈禧太后有三个侄女,除了隆裕,另外两位都貌美如花。那么,为什么慈禧偏偏选择了隆裕作为皇后呢?这里面显然有着深刻的原因。 要理解慈禧太后这一决定的深意,还得追溯到1875年。这一年对慈禧来说可谓极为不幸,因为这一年她唯一的儿子——同治皇帝去世,年仅19岁的同治皇帝的早逝让慈禧亲历了失去亲生儿子的痛苦。这一事件对慈禧的打击深刻而巨大。同年,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也迎来了自己人生的巨大转折,这一年的他,开始了自己作为傀儡皇帝的生涯。同治皇帝死后,慈禧为了掌握大清的最高权力,选择立醇亲王的儿子载湉为皇帝。为什么是载湉呢?首先,载湉是同治皇帝的堂弟,而且还是慈禧的亲妹妹所生的儿子。也就是说,载湉同时是慈禧的亲侄子和外甥,拥有血缘关系的双重纽带。而最重要的一点是,载湉年仅三岁,慈禧通过立载湉为皇帝,便能名正言顺地垂帘听政,掌握实权。 随着光绪帝一天天长大,慈禧与光绪帝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按照清朝的传统,皇帝的婚姻通常在13到17岁之间就应该完成,因为皇帝大婚意味着已经成年的标志,意味着权力的转交。然而,慈禧一直拖延光绪帝的大婚,原因很简单——皇帝的婚姻意味着他已经成年,也意味着权力的交接,而慈禧是个极其渴望权力的女人,她不愿意轻易放手。直到光绪帝18岁时,慈禧才在舆论的压力下,勉强同意为光绪帝筹备婚礼,并开始安排他亲政的事务。为了确保自己在光绪帝亲政后仍然能够控制他,慈禧决定将自己亲弟弟叶赫那拉·桂祥的女儿嫁给光绪帝作为皇后。叶赫那拉·桂祥有三个女儿,长女静荣,次女静芬,三女静芳。静荣和静芳都是容貌端庄、聪明机敏的美人,而慈禧却偏偏选择了长相最为平凡、最为丑陋的次女静芬作为光绪帝的妻子。究竟为何如此呢?原因就在于,虽然静芬的长相不出众,甚至可以说十分丑陋,但她为人老实,听话,是一个非常容易控制的人。静芬在家里有一个外号叫小木头,因为她性格木讷、呆板,做事一板一眼,这样的性格正好符合慈禧太后的需求。与其说慈禧选她为皇后,不如说她选择了一个可以安插自己势力、确保自己控制的工具。 相比之下,静荣和静芳虽然聪明、机灵,但她们的性格相对独立,万一她们与光绪帝关系密切、意见相投,慈禧的控制就会面临极大挑战。因此,慈禧宁愿牺牲外表的美丽,选择了一个可以牢牢把控的木头皇后。事实也如慈禧所料,隆裕皇后与光绪帝婚后,生活并不和谐,二人之间的关系冷淡,隆裕皇后逐渐变成了慈禧太后在光绪帝身边的一个耳目,始终在监视和制约光绪帝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