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昭王时期,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将领,名叫白起,他不仅在战场上英勇善战,还以出色的军事才能闻名。他曾多次带领秦军攻克敌国城池,取得了显赫的战绩,尤其是在战争中,他指挥的部队常常势如破竹,攻城掠地,几乎没有敌人能够抵挡。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带领千军万马征战四方,久而久之,连楚国、魏国、赵国等敌国的士兵都对与白起作战感到深深的恐惧,听到白起的名字就心生畏惧,往往在与他作战时产生闻风丧胆的情绪。
在昭王二百六十年的时候,秦国正在攻打韩国。随着战争的进行,上党的百姓纷纷逃往赵国避难,这时秦国抓住了机会,决定发动对赵国的攻击。赵国为了抵挡秦国的进攻,修筑了高大的围墙,并决定不与秦军正面交锋,而是采取拖延战术,试图通过持久战来消耗秦军的力量。然而,秦国并没有简单地按兵不动,而是采取了巧妙的反间计,成功挑起了赵国内部的矛盾。随后,赵国指挥官赵括与白起展开了对决。经过一番周密的部署和前后夹击,赵国的军队最终被分割包围。经过一个多月的围困,赵军因为粮食短缺而发生了自相残杀,最终全军覆没。赵国军队成为了秦军的俘虏,这场战役后来被历史称为长平之战。 然而,白起的军事生涯并非一帆风顺。后来,秦国出兵攻打邯郸时,白起提出反对意见,他认为攻打邯郸的风险太大,不宜出兵。但秦王坚持认为必须出兵,最终决定由其他将领带兵。结果,秦军在这场战争中惨败而归。当时,白起很自信地说道:如果当时听从了我的建议,不去攻打邯郸,就不会有今天的惨败。秦王听后大为生气,于是再次命令白起出征。然而,白起因身体不适表示自己无法再上战场。秦王气愤之下,将他贬为平民。 不久之后,白起准备离开,但在路上遇到了奸臣范睢。范睢建议秦昭王,如果白起这样反复无常,不如将他处死。秦昭王听后,决定派人拿来宝剑,命令白起自尽。临终时,白起满怀悔意,他最后的话是:我后悔当年杀了四十万敌兵。带着无尽的悔恨,白起走到了人生的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