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白人:英国殖民“阴谋”背后,与印度人种族融合的“结晶”
迪丽瓦拉
2024-11-26 13:46:14
0

原标题:印度白人:英国殖民“阴谋”背后,与印度人种族融合的“结晶”

印度是我们的邻国,同时也是人口仅次于我们的国家。在2020年印度GDP已经跨入世界前十的行列,但大多数人对印度的印象仍是:恒河水、愚昧、街头黑暗小吃等等。这样的认知可能有些误差,但印度底层人民的生活几乎就是如此。尽管经济发展起来了,印度的社会仍处于一个极度落后的状态。

除了社会习惯上的认知之外,相信也有不少人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我们在新闻中看到的印度人大多是黑皮肤,而印度电影中的印度人大多是白皮肤。作为一个亚洲国家,完全没有亚洲最多的黄色皮肤,笔者在查阅大量资料之后终于知道了原因。

印度是一个多肤色人口国家,几乎囊括了世界上所有的肤色。这些跟印度的历史有很大关系,印度历史上曾遭受到多次入侵,多次被入侵的结果就是被迫进行了民族交融,因此印度全国的肤色才如此混乱。同时印度的肤色问题并不仅仅是颜色问题,一定程度上还反映了印度的许多社会问题。

印度人种的组成

印度作为一个亚洲国家,起初人种大多也是黄色人种。而后生活在东南亚的尼格利陀人踏上了这片大陆,他们的特点是皮肤暗黑、身材矮小。经过多年的融合,印度人的肤色逐渐从黄色变成棕色。而且作为一个南亚国家,印度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棕色的肤色也更加适合在这种气候下生存。棕黑色的印度人才是真正原始的印度人,这是物种进化的选择。

印度自古以来都偏弱势,因此历史上受到不少侵略。公元前两千年左右,雅利安人跨越数千公里,从欧洲跑到南亚入侵印度,此后印度便进入了由雅利安人统治的时代。雅利安人是白人的祖先,统治印度后自然也会有一定程度的融合,不少印度人就是雅利安人的后代。在19世纪以前,印度还以是雅利安人的后代为荣。

此后的数千年里,印度又遭受了蒙古人及突厥人的入侵。蒙古人入侵后统一了印度,由于蒙古人并不多,所以很快被同化了。至此,印度人种的的组成已经融合进了三四种不同的血统。

直到17世纪,这个处于亚欧航线中部的国家被英国人盯上了。凭借强大的国力,英国很快打开了印度的大门,经过持续了将近一百年的拉锯战,英国完全掌控印度。印度再次被白人统治,成为英国的后花园,大量的财富、资源被英国夺取。同时英国人的占领,也再次为印度血统融合加了一把火。

尽管雅利安人在印度存在数千年,不过雅利安人自认为血统高贵,从来不屑于与印度人融合。英国人就不同了,为了加快在印度的统治步伐,主动与印度人通婚,以便于获取印度贵族的支持。英国人统治了印度将近两百年的时间,对印度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白人在印度的社会地位

一般情况下,白人在印度都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这种情况是在雅利安人统治时确立的,当时雅利安人为了更好的维持在印度的统治,便设立的种姓制度。通过对社会的分层,让底层印度人失去反抗的决心以及能力。而后的数千年里种姓制度一直影响着印度人,知道如今高种姓与低种姓间仍有一道巨大的鸿沟,低种姓人士不能跟高种姓人通婚。

印度白人是种姓制度的最大获益者,因为白人通常位于顶端的婆罗门与刹帝利两个阶级。即便后来的蒙古与突厥入侵也没能改变这一现象,所以白色人种在印度的优越感都是与生俱来的。而后英国长达两百年的统治更加剧了这一现象,也给印度社会带来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直到现在都在影响着印度。

而享受着红利的印度白人,如今是印度最舒服的一个阶层,他们出生时就不必担忧今后的生活问题,也不必像低种姓人那样在社会底层挣扎。

种姓制度数千年来对印度的影响

几乎所有的印度人都有宗教信仰,其中82%的印度人信仰印度教,这就导致了印度人对于神的崇拜是外人无法理解的。种姓制度就是宗教神权的直接体现,是“神明”把印度划分为几个等级的。低种姓人不能与高种姓人交流,更别说跨越阶级进行通婚或者其他的事情。

宗教信仰往往伴随着封建愚昧,经历了长期的种姓制度的统治,愚昧思想早已刻进印度人的记忆里。生病不看医生,反而去喝恒河水、喝马尿,在任何一个文明国家都无法想象。这就是种姓制度给印度人套上的枷锁之一,我们国家经过多年的宣传,封建思想已渐渐远离人民,但印度这样根深蒂固的,如果政府不加以干涉,恐怕还将持续无数代。

种姓制度还导致了印度社会阶层固化,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在印度,底层人民的生活是非常辛苦的,甚至有些家庭为了生活不得不将女儿卖到寺庙,仅为了减少一些佃租。上层人民却从来没有这样的负担,印度的贵族阶级从衣食住行到生活习惯都与底层人民完全不同,日常的生活也几乎没有交集。

经常看印度电影的读者可能会发现,印度电影中主角大多是白人,黑人很少能成为电影的主角。这就是社会阶级固化的表现,底层人民很少能够翻身。同时印度底层人民的教育也是一个大问题,印度社会80%的文盲都出自这些人中。没有良好的教育,想要跨越阶级更是难上加难。

当然也不是没有低种姓印度人跨越阶级成功的案例,就拿印度现任总理莫迪来说,他就来自印度第三种姓吠舍。莫迪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从小跟着家里摆摊,没有上过多少学,13岁就结婚了。后来他一步步摆脱家庭,走上政治道路,一路走来不知道经历多少磨难才能成为印度总理。

通过了解莫迪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低种姓的人想要往上爬是多么困难。不知道多少个印度人才能出现这么一个成功案例。总之,种姓制度已成为阻碍印度社会发展的一重要原因,只有打破固化的阶层,才能促进印度社会更好地发展。

英国的殖民阴谋

众所周知,印度是一个半岛国家,北边是山脉南边是海。这种地形放在古代就是天然屏障,所以古印度历代都没有大量屯兵,这也是每次别的国家入侵印度都能成功的一大原因。同时印度内部是分裂的,很少有统一的时候。英国入侵印度时,根本没有遭遇大股军队抵抗。

尽管英国不费吹灰之力就进入了印度,但是印度境内还有许多的小部落、国家,他们都各自为政。一直以来英国都把印度当做原材料供应地,英国也并不想费劲统一占领印度,也完全不想对印度进行管理。反而通过拉拢贵族的方式,让印度人内部消耗,最后在坐收渔翁之利。

英国拉拢印度贵族的方式就是通婚,通过前往印度的官员本人或亲属与当地贵族结婚以巩固盟友关系。这点我们在前面提到过,与雅利安人不同的是,英国人非常热衷于与印度人通婚的事,作为殖民者,英国人没有雅利安人那样的封建思想,更不会担心因此失去特权地位。

英国的商人看到官方在印度进展如此顺利,便想通过同样的方式打开印度市场。此后的两百年里,不断有英国人前往印度通过通婚达成自己的目的。同时还有大量生活在印度的英国人找印度情妇,这也造成了大量的白人孤儿,后来这些孤儿的生活甚至还不如底层的印度人。

除了通婚,英国人为了让印度贵族更好的配合英国统治,给了高种姓人许多优待。再次将印度社会割裂,低种姓人几乎都变成了奴隶,高种姓人只要顺从英国就能得到不少好处。可以说英国人对于种姓制度的理解已经达到了极致,统治印度的两百年更是将此制度烙印在印度人心中。

印度宝莱坞拍了那么多的优秀电影,电影里批判了无数的社会问题,但从未批判过种姓制度;低种姓出身的莫迪当上总理后,也没有对种姓制度下手。可见印度人对于这一制度的态度,可能英国人都没想到会促使种姓制度变成这样。英国与印度通婚造就的印度白人,仍是如今印度社会的精英阶层。

印度能成为现代化国家全靠英国

虽说英国统治印度只是为了获取大量工业原料,但是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英国的殖民统治也促进了印度的发展。在被英国殖民之前,印度一直是一个分裂的国家,即便是蒙古人统治印度的阶段,也没能完全统一印度。

英国为了方便在印度的殖民统治,顺手就帮印度统一了。至此,分裂了数千年的印度终于成为一个统一完整的国家。正是因为统一,二战后印度才能顺利独立。

而英国为了节约人力成本,在印度实行以印治印的方针。即在印度高种姓人中选出部分前往英国接受最先进的理念,以便于帮助英国统治印度。也正是这些学习了先进理念的人,才让印度走上现代化国家的道路。如果不是英国,可能印度还需要晚个数十年才能彻底觉醒。

可能有些读者不知道,目前印度的官方语言是英语。由于印度幅员辽阔且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在英国殖民印度之前,印度甚至没有一个统一的语言,各地都说着各自的语言。英国殖民者觉得这样管理起来过于麻烦,便在全印度范围内推广英语。英语促进了印度文明的发展,同时也让印度成为英语国家,在后来的国际政治上,一直抱着西方的大腿。

英国还在印度修建了大量的铁路,尽管这只是为了更好的搜刮印度的资源,但确实给印度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工业基础。以印度的国力,即便是统一了,想要独自修建大量铁路也是不可能的。英国的介入让印度省下了不少功夫,铁路是英国留给印度最直观的改变。

在教育方面,印度也是在英国殖民期间才建立起完善的教育制度。不然在印度这样一个宗教林立的国家,想要打破宗教去完善教育,无异于天方夜谭。但英国可以做到,出于对英国的畏惧,印度宗教对于英国在印度的所有事情都不敢加以干涉。直到现在印度仍在沿用英国建立起来的教育制度,教育为印度发掘了大量的人才,近年来印度经济能够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就是教育基础良好。

印度白人对印度社会有什么作用

我们全篇都在讲印度白人的特殊地位以及带给印度社会的危害,不过印度白人对于印度社会的促进作用也是不可否认的。上面说英国让印度白人接受更好的教育,以便于帮助英国统治,这些白人及其后裔都成为了未来印度社会的精英阶层。更加开阔的眼界让印度少走了不少 弯路,而如今印度现代化的政治制度,无论多么腐败,都比仅依靠种姓制度统治时候更加明朗。

除了为印度培养一批先进的人才之外,如今印度白人大多数都是英国人的后裔,这样的血缘关系也让印度与英国在政治上保持亲密的关系。为印度进入西方政治世界提供了一张门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印度一直与欧美国家有所联系,收获了不少欧美国家的国际援助。

印度能够成为现在这样,无论好的坏的,都与英国有着莫大的关系。在英国的帮助下成为一个现代国家,又在英国殖民时期的影响下遗留如此多的社会问题。疫情给印度社会带来了太多混乱,不知道疫情之后的印度会何去何从。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王... 王莽为什么这几年狂吸流量?一是穿越,二是杀子。 虎毒不食子,王莽为什么杀子?不假思索的话,一个很明显...
原创 清... 满族在清朝时曾是政治地位最高的民族。据有关史料统计,满族共有六百多个姓氏,其中有八个姓氏的家族力量和...
原创 蒋... 我们都都知道在国民党军队中,一直以来都有着派系之分,因为自从大革命以来,国民党吸收了各地的军阀,从此...
原创 圣... 王阳明的“圣人”认证,无可厚非 何为圣人?司马光在《资政通鉴》中这样下了定义:“才德全尽谓之圣人。”...
原创 刘... 刘表临死留下3名猛将,曹操刘备孙权各得一名,其中刘备最占便宜 导语: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方势力纷纷...
“诗家董”百货传奇:由饶平独闯... 来源:一波说传承有道 在新加坡繁华的乌节路上,一座仿照北京紫禁城屋顶设计的建筑格外引人注目。这座建筑...
从鲁迅故乡到产业高地 一座古城... “结合人文和AR技术的推介方式特别接年轻人的‘地气’!”来自清华大学的硕士研究生黄同学在亲身体验“V...
原创 朱... 朱元璋欲杀沈万三,问桌上猪蹄叫什么名字,沈万三说3个字保住命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的名人,他们也是因为自...
当AI让古人“贴脸开大”,该如... □闻仃 “早上被王羲之骂,中午被赵孟頫骂,下午被宋徽宗骂,晚上没睡着还要被李时珍骂……”最近,“回答...
原创 刘... 刘备为何放弃赵云,而重用魏廷?临死前,刘备才说出真实原因 说到赵云,大家脑海里马上出现的词可能就是武...
原创 开... 1942年的秋天,延安举办了一场热闹的婚礼,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人都来参加了,在同志们的见证下,...
谁把英国尼达姆,变成深爱中国的... 1995年3月24日,著名学者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在英国剑桥家...
原创 看... 中国 中国最后一个皇帝是宣统帝溥仪。溥仪三岁的时候登基成为清朝的皇帝,但是自己并没有能力做任何事,...
原创 清... 清末时期,整个国家都陷入动荡,为了保家卫国,很多人都开始习武,因而在清朝末年,出现了很多武林高手;但...
原创 古... 在很多的影视作品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夫妻双方出现了矛盾,这时候男方就会写一封休书,然后就把...
探源溯流:从文字起源认识中华文... 探源溯流:从文字起源认识中华文明 演讲人:冯时 演讲地点: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 ...
原创 夏... 中华文明究竟起源于何时,这是国家决定开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时代之问。 我国古代史籍把三皇五帝时代作为...
原创 皇... 三国时期的东吴人才荟萃,其中会稽余姚有一位虞翻,聪明绝顶,精通经学,但因为他性格古怪,有些不解人情世...
原创 桃... 公元616年,刚投奔瓦岗军的李密,向寨主翟让献了“苦肉计”,结果翟让采纳后,将隋朝第一悍将张须陀彻底...
原创 遵... 扬州文峰塔的脚手架已然搭起,这座矗立于古运河畔四百四十三年的古塔,即将迎来一次精心呵护。始建于明万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