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赵佶(1082年11月2日~1135年6月4日),号宣和主人,宋朝第八位皇帝(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在位),书画家。宋神宗赵顼第十一子 、宋哲宗赵煦之弟,母为钦慈皇后陈氏。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
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宋哲宗驾崩,由于哲宗无子,于是向太后立赵佶为帝,次年改年号“建中靖国”。宋徽宗即位后启用新法,但是宋徽宗重用的蔡京等打着绍述新法的旗号,无恶不作,政治形势一落千丈。过分追求奢侈生活,在南方采办“花石纲”,在汴京修建“艮岳”。宋徽宗尊信道教,大建宫观,自称“教主道君皇帝”。 重和元年(1118年),置道官二十六等、道职八等。宣和三年(1121年),令三京置女道录、副道录各一员,始立道学制度。在宋徽宗集团的腐朽统治下,内部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宋江起义和方腊起义先后爆发,北宋统治危机四伏。靖康元年(1126年),金军兵临城下,受李纲之言,禅让给太子赵桓,靖康二年(1127年)三月,与钦宗赵桓被金人掳去。金天会十三年(1135年)死于五国城,时年五十四岁。 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三月,棺椁被迎回南宋,葬于绍兴永佑陵。
编辑
赵佶发展了宫廷绘画,广集画家,创造了宣和画院,培养王希孟等一批杰出画家,其组织编撰的《宣和书谐》《宣和画谱》和《宣和博古图》,更是美术史研究中的珍贵史籍。其自创书法字体,被后世称为“瘦金体”。 赵佶的艺术造诣也很高,代表作有《芙蓉锦鸡图》《红蓼白鹅图》《池塘秋晚图》等。
宋官窑分为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北宋官窑是宋徽宗政和年间下旨在汝州张公巷建造的官窑,主要烧制青瓷;器物造型往往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官窑胎体天青色釉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这是北宋官窑的典型特点。
编辑
此宋官窑汝瓷包银口双耳瓶,瓶身敞口,瘦颈,圆腹,圈足底。瓶身颈部左右对称双耳,双耳上小下大,下耳佩环。瓶身器型方正,胎厚圆润,除颈部设两条弦纹为装饰。器物造型端庄典雅,胎薄体轻,釉质肥厚酥光宝晕,有玉质感,釉面有开片,大小相间,分布自然,是宋代官窑瓷器中的珍品。造型美观精致,手工制作,做工精美。包银口双耳瓶,胎质饱满,釉色细腻光滑,品相完美,磨损自然,老味十足,值得拥有。
宋官窑汝瓷主要为素面,既无华美的雕饰,又无艳彩涂绘,最多使用凹凸直棱和弦纹为饰。釉面纹片粼粼,愈显高洁古雅。釉色以粉青为主。釉面开片本因釉与胎的收缩率不一致,冷却时形成一种釉裂胎不裂的现象,古代工匠巧妙地利用错落有致的开片,顺其自然,形成一种妙趣天成的装饰釉。这种装饰主要出现在宋代官窑、哥窑、汝窑青瓷表面。或称“开片”、“龟裂。
编辑
北宋晚期开始为宫廷烧造高档瓷器。宋徽宗执政时期,汝窑是其烧造史的全盛时期,宋徽宗汝窑瓷双耳瓶高度21.5肚径12.5,藏品胎质细腻,汝瓷釉面有细微的开片,釉下有稀疏气泡;汝窑青瓷釉色淡青高雅,造型讲究,不以纹饰为重。底部刻有“宋徽宗”风格独具。因传世极少,弥足珍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其收藏价值极高,想了解更多关于宋官窑汝瓷包银口双耳瓶的,可以关注或者是私信小编共同探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