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戊戌变法的悲哀:六君子慷慨赴死,百姓纷纷叫好,给刽子手扔赏钱
迪丽瓦拉
2025-08-23 21:33:15
0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是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在断头台上做的一首,也是最后一首壮志诗。

吾国之变法,尚未有流血之人,吾今要在断头台上做变法第一人。

时间正值1898年,恰逢多事之秋,内外交困,老佛爷在养心殿,正在召集大臣商议如何处理光绪帝,以及变法派的乱党。

机会来了,有识之士在很多时候,都会引领风气之先。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是变法骨干,他的才华、他的思想,将来对于国家是大有用处的。

“走还是不走?”这个问题始终萦绕在其心头,以荣禄为代表的顽固派,其势力逐渐逼近,“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王朝已经到了不能不变,且要加速变法的阶段,戊戌六君子,他们虽然接受了部分西方教育。

但是他们也深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国家紧要关头,岂能为了个人利益,而牺牲已经取得部分变法效果。

戊戌六君子,他们是为我们的觉醒而慷慨赴死的,但是百姓为何不领他们这个情,甚至在他们被处斩的时候纷纷叫好,还给刽子手仍赏钱?

不是百姓不懂,其背后的原因有待深思。小民阶级的局限性,在各代历史上都有所体现,但也不仅仅因为这一条。

在近代文坛的很多大家中,关于当时的社会现实多少有所反映,其中最尖锐,能够鞭辟入里的就是鲁迅先生。

鲁迅笔下的很多人物,多半是被当时悲惨的社会现实所压榨造成的,不是他们一个人的悲伤,而是整个时代的哀伤。

孔乙己还是穿着破旧的长衫,去讨碗酒喝,阿Q也没有变成“上等人”,在鲁迅笔下当时社会现实,得到了充分反映。

在《狂人日记》、《野草集》等,众多作品中,笔下的国人是麻木的。这或许是骨子里的一种漠视,对自己同胞的漠视。

戊戌六君子为了大清王朝的未来,加速了历史改革与变法,他们被送上了断头台。

但是,他们下面的百姓是麻木的,百姓不了解变法的意义,他们或许只是漠视,被砍头的不是百姓自己,与自己无关,自然看到六君子遇害也会凑一份热闹。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在很多文人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当时社会事实是,百姓有时会帮着租界的洋人,伤害自己同胞,有的留学生面对自己同胞被欺负无动于衷,他们是全然麻木已经冷漠的。

这也是六君子遇害的间接因素之一,也是他们被送上断头台后百姓纷纷叫好,甚至给刽子手赏钱的原因。

在各个朝代的农民起义中,直接由小农阶级领导的并不多,而且最后成功的也不多,这是因为小农阶级固有的局限性。

戊戌六君子被送上断头台,百姓并没有看到他们为什么被送上去,只是听信清政府的话“六君子是危害百姓的乱党”,这样一呼百应,自然在变法六君子被砍头的时候,百姓还是纷纷叫好。

对于当时的百姓来说,“一亩地,一头牛,一家子安稳度日足够”,不管谁是皇帝,或者外面的世道如何,他们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的,六君子的死使得较少一部分人醒来了。

但是他们中大多数人还是麻木的,小农阶级当时其固有的历史局限,是无法跳出的,即便是跳出来了,最终或许还是会回到原点。

李自成农民起义胜利后,其坐拥北京,但也就因此开始止步不前,最终被清军所灭。

如果当时百姓能够真正意识到六君子的作用,他们为变法牺牲流血,他们是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清王朝以及未来历史的进步。

但是百姓只是百姓,当他们出现给刽子手给赏钱,或者叫好等举动时,我们可以理解同时也会原谅他们。

他们是时代中的百姓,六君子是他们中的引领者,二者在很多方面的较大差异,使得两者相互理解也很困难。

戊戌变法是继公车上书后,清王朝或当时社会中有识之士开始觉醒的第一步,年轻的光绪帝此时也早已不满慈禧的专权,他想给百姓一个交代,他想有所作为。

一系列政令颁布太急,其配套措施不完善,百姓不理解戊戌变法又何谈支持。

只要是清王朝存在的一天,百姓是大清的百姓,他们要向慈禧俯首称臣。

自从变法以来,触及到了根本的封建统治,以及以慈禧为代表的很多守旧派的势力。他们派出了自己的鹰犬,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人。

因此在这种背景下,两种力量博弈,最终能够胜出的百姓心中有把握,毫无疑问是清政府。

老佛爷还得存在很长时间,因此一些百姓的悲痛之情只能埋藏心底,在明面上还是得顺从清政府,服从他们的统治。

当然这个原因在很多时候都是不成立的,既然百姓比较悲痛,那么他们为何还会拍手叫好,静静陪六君子走完最后一程就好了。

“虎裘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百姓对六君子的误解,甚至是辱骂,不是他们本来的心愿,相信六君子也不会对百姓的漠视产生抱怨。

1898年,清政府大厦将倾,摇摇欲坠,风雨之秋我们不能怪百姓,但我们需要靠教育与更多的教化,来提升他们审视问题,以及判断问题的能力。

让他们最大限度的,跳出阶级局限,不用再用自己偏狭的目光去判断一切。六君子为变法牺牲,他们都是精神丰饶者。

周国平说:“一个人,一个民族,精神上发生危机恰好表明这个人、这个民族有执拗的精神追求,有自我反省的勇气,可怕的不是危机而是麻木。”

精神是神之主也,我们不能漠视一切,继承六君子的事业,时刻保持思考而不是麻木,提升精神追求,不责怪于当时那些看着六君子牺牲而叫好,以及打赏的百姓。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叶... 《——【·前言·】——》 1900年,八个列强瓜分了中国近十亿两白银的赔款,他们当时意气风发,觉得这...
原创 蒋... 蒋介石,近代民国时期的重要政治人物,拥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除了广为人知的蒋经国和蒋纬国外,还有一位...
原创 进... 要说北魏孝庄帝元子攸,他的一生既传奇又充满无奈,而且短暂异常。原本与皇位毫不相干的他,靠着好运和关键...
原创 土... 土耳其一直以来对中国新疆有着特别的关注。尽管两国相隔甚远,但土耳其对新疆的热情似乎从未减退,甚至可以...
原创 罕... 这是一张民国初期,1910年代的北京大栅栏老照片,可见其繁华热闹的景象,商号鳞次栉比,街上车水马龙,...
原创 抢... 顺治十三年(1656年)的一天,襄亲王博果尔奉皇帝之命入宫,顺治帝对他说:“我爱上了你的福晋,如果没...
原创 原... 刘氏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姓氏,源远流长。其起源可追溯至夏朝,随着历史的变迁,刘氏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庞大的...
原创 蒋... 中原大战结束后,蒋介石的心情格外激动。他从1929年1月到1930年10月,接连战胜了对手,成功实现...
原创 结... 中国的历史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清朝灭亡,历经了2132年的漫长岁月,期间共经历了20个朝代的更替。但真...
原创 原... 自从西汉黄巾军起义以来,中原的战争从未停歇,只有西晋曾一度实现过短暂的大一统。然而,晋朝因为发生了八...
原创 拿... 拿破仑·波拿巴,这位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崭露头角的历史人物,最终成为世界历史中举世闻名的帝王。他如何从一...
原创 明... 医生这个职业,无论在任何时代,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在古代,许多医生以仁心救人,他们医术高超、德...
准噶尔究竟干了什么,清朝要花七... 在清朝历史上,能让三个皇帝轮番上阵、打了整整七十年、最后还下狠手“灭族”的敌人,准噶尔可以说独一份。...
原创 历... 春秋时期的齐国,齐桓公继位后,任用管仲为国相。管仲的治国才能,使得齐国逐渐变得强大,国力充实,内部整...
原创 八... 晚清最耻辱的战争就是与多个国家宣战,最终导致了八国联军侵华。庚子国难让晚清失去了权威,彻底沦为外国列...
原创 李... 光绪二十七年九月二十六日(1901年11月5日),李鸿章在京城的病床上奄奄一息,已经无法发声,四周是...
原创 原... 清宫秘史一直是电视剧和小说中常见的题材,深受人们喜爱。清朝几百年的统治中,有一位女性不仅抚养了两位皇...
原创 日... 解放战争是发生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共两党之间的内战。不过,在与我解放军作战的国民党军中,居然有大量...
达拉特旗:河流沧桑巨变,治理之... 1973年,千万巨资打造的现代治水工程,在洪水面前不堪一击;而一百年前,一个民间水利专家仅用土法,就...
原创 刘... 长坂坡之战是三国历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事件,很多忠实的刘备支持者会幻想,如果当时曹操进驻襄阳后稍微迟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