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十三年(1656年)的一天,襄亲王博果尔奉皇帝之命入宫,顺治帝对他说:“我爱上了你的福晋,如果没有她,我无法活下去,希望你能成全我。”博果尔既惊讶又愤怒,立即反驳了顺治。顺治帝气愤之下,扇了博果尔两个耳光,气氛一时变得异常紧张,最终两人各自离开,闹得不欢而散。
回到府中的博果尔,心里充满了羞辱和愤怒,难以平息。他最终选择饮下毒酒自尽。顺治帝不顾母亲孝庄太后的强烈反对,依然迎接了博果尔的妻子董鄂氏入宫,并封她为贤妃。不仅如此,董鄂妃在一年内便被晋封为皇贵妃。尽管顺治帝专宠董鄂妃,董鄂妃也因温柔贤淑深得宠爱,但这段爱情始终带有一丝悲凉的色彩,毕竟它的开始是在别人的痛苦中。 顺治与董鄂妃情投意合,相互欣赏,他们常常吟诗作对,琴瑟和鸣。与历史上许多因美人而误国的皇帝不同,顺治帝在董鄂妃的陪伴下,专心致志于国事。每当他批阅奏折时,董鄂妃总是在旁灯下陪伴;他遇到烦忧时,董鄂妃总会安抚解忧。董鄂妃并不仅仅是顺治的爱妃,她在后宫中宽严相济,仁爱宽容,营造了一个和谐的宫廷环境,连平时对董鄂妃颇有成见的孝庄太后,也开始对她另眼相看。 入宫一年后,董鄂妃为顺治帝生下了皇四子,顺治帝喜出望外,甚至向天下宣布:“这就是朕的第一个儿子!”然而,也许是因为太过宠爱,或者这段爱情背负着太多的悲哀,他们的孩子仅活了几个月便去世了。失去了亲生儿子的董鄂妃,痛苦不堪,身体一度不支,随后又患上了天花。顺治帝日夜不离不弃地守在她床前,尽管他竭尽全力,却仍然未能挽回她的生命。两人的相依相守,最终只有短短三年。 爱妻的死,让顺治帝陷入了极度的痛苦和失落,几乎到了丧失理智的地步。为了表达对董鄂妃的悼念,顺治帝按照皇后的仪式为她举行了盛大的丧事,甚至让文武百官全体穿孝服,为她守丧。此外,董鄂妃生前侍奉的30多名宫女太监也全部被下令殉葬。这些举动虽然让孝庄太后忍了过去,但顺治帝接下来的行为彻底让她心灰意冷。顺治帝失去了爱妃,心如死灰,几乎想要剃发出家,但因孝庄太后的阻止,未能如愿。看到自己的儿子虽是帝王,却如此任性,孝庄太后感到无比的痛心和失望。不久后,顺治帝因天花病重,传教士汤若望在顺治床前提出:“玄烨(顺治的儿子)曾经得过天花,今后将终生免疫,应该立他为帝。”这一话语为大清王朝的未来铺平了道路,也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回顾顺治帝的一生,除了爱情的悲剧,他也有许多政治成就和失误。顺治帝6岁即登基,在位18年,亲政11年,是大清王朝第一个入关的皇帝。他在执政期间,立藏传佛教为国教,奠定了少数民族在中国的基础。他也扩张了大清的疆域,通过大同之战收复大同,为大清奠定了基业。此外,他还修缮了紫禁城,使得这座古老的宫殿焕发了新的生机,至今成为著名的故宫。 然而,顺治帝的一些决策也颇受争议。颁布剃发令引发了民众的强烈反感,许多人不愿剃发,最终遭到屠杀,百姓怨声载道。他还默许满洲贵族在京城大量圈地,抢占了百姓的土地,使得许多百姓失去耕地,民怨四起。顺治帝在位期间,文字狱的次数也多达七次之多,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压迫。 关于顺治帝的功过,历史的评判往往是有争议的。就如中国有句俗话所说的“盖棺定论”,只有在他去世之后,后人才能对他的功绩做出最终评价。当孝庄太后看到自己心血培养的儿子永远离开,满是皱纹的脸上滑下了一滴热泪,她左手牵着玄烨,右手拄着拐杖,坚定地走出了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