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邬思道太了解雍正是什么了,雍正是一代枭雄之主,猜疑心太重,做皇子时是有名的“冷面王”,为人刻薄,做了帝王之后就更加冷面刻薄了。
邬思道本来有机会做年羹尧的小舅子,结果被四爷横插了一杠子,四爷变成了年羹尧的小舅子,邬思道和年秋月互相爱慕,年秋月临死的时候还在念叨邬思道,让四爷转告邬思道:告诉邬先生,我要走了!邬思道离开四爷的时候,也是惦记着秋月的,四爷也有骚操作,送来了长相、名字酷似秋月的女子:如月。
四爷连秋月都不让给邬思道,更别提其他的了,邬思道根本不敢有救年羹尧的想法,即使有也不能表露出来。这个道理连狗儿李卫都懂,狗儿的媳妇翠儿让李卫上折子保年羹尧,李卫骂了翠儿一句:妇人之见。邬思道是何等样人,这其中的道道他看的更深。
在《雍正王朝》中邬思道是四爷成功夺嫡的关键人物,可以说没有邬思道的倾囊参赞,四爷不会从“九子夺嫡”的漩涡中脱颖而出。这中间他们二人经历了太多事情,从最开始的清理户部欠款,推掉刑部“宰白鸭”一案,再到举荐废太子胤礽复出后,后来的举荐十四阿哥为大将军王,还有四爷被撤掉所以差事心灰意冷,邬思道替他精研时局,康熙驾崩当晚,邬思道运筹帷幄放出十三爷,替四爷稳定大局,所有这些事情离不开邬思道的智慧,邬思道知道四爷太多了秘密事情。
一、邬思道的自保之路,决定了他不会去帮年根尧
四爷登基当晚,来到潜邸,是为了干什么呢?仅仅像他所说的:来看看邬先生?显然不是,要看邬思道什么时候不能看,非要在这个时候?而且四爷把家眷都搬进宫里去了,只留下邬思道和粘杆处专门替他办过秘密事的人。
邬思道和四爷的这段心理博弈是相当精彩的,四爷找到邬思道以后,首先说:大事刚定,宫内情形有些不明,我回潜邸先住一晚,顺便来看看先生,先生的名分暂时不好安排,容我日后慢慢抬举你。有什么不明的呢?明显是说辞,该控制的人都被控制了,军权也被十三爷牢牢的握在手中。
邬思道东西都已经收拾好了,他太知道眼前这个人的心思了,此时如果不能走,以后怕是很难或者没有机会了。邬思道说:大功终于告成,恭喜万岁,我已经不能再用了,之前帮万岁办的那些事儿都是行的阴谋之术,不能放在台面上,万岁如今是皇上,应该行阳谋,开科取士,招一些正儿八经的大学生,才是正理。
二人正说话间,侍卫报告,十七爷来求见,十七爷这个时候来就很有说法了,他来能有什么事呢?这个就不得而知了。雍正正准备叫十七爷老见,这时候邬思道立马拦住了,雍正显得很是不解。
邬思道说:四爷您现在是天子了,天子无私事,十七爷如果有什么条陈建议可以在朝堂上说,如果是关防事宜,可以去报告十三爷。言下之意就是说,你小子现在不能除掉我,除掉我就是办私事,你刚登基,办事这传出去不好听,而且之前潜邸的五路关防人马都是邬思道安排,这意思就是说,已经有很多人见过我了,你除掉我会损害你的名誉。
雍正的小眼神微微一笑,说道:老十七是我自家兄弟嘛,见见有什么关系,既然先生这样说了,就按先生说的办吧。
邬思道本想全身而退就此离开雍正的视野,但此时他知道全隐是不可能的事了,于是提出了半隐,并说出了他的三忌和三不可用。
邬思道说:臣残疾之人,这是一忌。说的时候邬思道毫不畏缩地看着雍正,接着道:国家取士授官,自有制度。况大清国运正盛,人才济济,臣在王邸十几年,中外人士知之甚多,骤然置之庙堂之上,虽至公亦无公,虽无私也有私,恐怕有伤圣德。这是一不可用。
这意思是说:当主君要有主君的风度,不能任用私人,我在你这里已经十几年了,很多人都知道我,你小子不能暗中把我给办喽,这是不光明正大的行为。
接着邬思道又说:臣原是犯罪之人,这是二忌。康熙三十六年臣为孝廉,应天府试,率五百举人抬财神大闹贡院,此事震动朝野,天下皆知。虽说是激于义愤,到底是触了国法,先帝曾连下诏旨捕拿,臣又潜逃在外。为憎恨吏治黑暗,臣又入京,择主而事。万岁如今功成名就,即起用臣辅在帝侧。在臣原是罪余钦犯,在君又干碍圣祖当初原意,用此不忠之臣致于臣下议万岁为不孝之君,这是二不可用。
这言下之意是说:我也没个毕业证啥的,曾经因为考试的事骂过老师,到你这平台虽然说发挥了一些才能,但没有职称,上不得台面,我还是哪来的回哪去吧。
四爷听了有点心动,说道:只是可惜了先生的才华啊。
邬思道见四爷动了心,长出了一口气,趁热打铁接着说:臣虽然薄有小才,却是阴谋为体。万岁龙日天表春华懋德光明正大。这就是忌!臣在万岁僭邸蒙恩十余年,顾问侍从,无不听之言,无不从之计,无数惊涛骇浪之中早已殚精竭虑耗尽心力,难堪再用。说完这些话,邬思道哇哇的哭了起来,进一步加深了感情戏。
就是说了这么多四爷还不放心,因为邬思道知道他的太多秘密,但人家说了这么多,而且话里有话,也要给点面子不是,于是四爷让邬思道去李卫那里。
雍正说:既然这样,那先生就去狗儿那里帮帮忙吧,狗儿那里正在研发新项目,需要高端人才总览全局,你去那帮帮场子。雍正把邬思道打发到李卫那里就是让李卫替他盯着邬思道,就这样还不够,第二天又派了一个叫如月的小女子,美其名曰:照顾先生,其实是另一个加强眼线。
通过上述我想说明的是,邬思道自保尚且这么不易,怎么敢帮年羹尧出谋划策说情呢?而且年羹尧保不下来,年羹尧这事是个死局,谁也救不下他。首先,年羹尧自己要作死。其次,他犯了众怒。最后,四爷不得不杀他,一个诺敏,一个年羹尧,都是八爷一伙打脸雍正呢。四爷被逼的没办法,只能干掉年羹尧平息众怒,不但八爷一伙,连平时很稳重,从来不多说话的张廷玉都说年羹尧该死。
二、年羹尧自己作死,邬思道不敢帮也不能帮
年羹尧是四爷党的骨干人物,进士出身,后来转了武职,能文能武,有胆有识,最主要是他够狠,手段极其残忍,太过追逐名利,他天生就是为了权和钱而活着的人。这注定了他的结局,一个目无一切的人,不把主子放在眼里,这不是作死吗?
其实,从年羹尧办江夏镇一事就为他的结局埋下了伏笔,四爷和十三爷让年羹尧去把私建“百官行述”的任伯安、六八女秘密的抓来,年羹尧可到好,用很残忍的手段杀害了江夏镇几百个男女老少,活活烧死,有跑出来的直接补上一刀,这还不够,江夏镇是八爷党的钱袋子,八爷在那里存了几百万两银子,被年羹尧据为己有。
后来这件事被十三爷知道,十三爷告诉了四爷,但四爷说此时不能处理年羹尧,他办这事功大于过,年羹尧此时还是他得用的人才,留着以后还有大用。
后来四爷登基,年羹尧出任西北大将军,那派头老大了,因为四爷此时没有可用的武将,只能启用年羹尧,看看年羹尧做了哪些作死的事吧。
可以有权利选官,称作“年选”,年选官比朝廷定的还牛,百官还要给他下跪,押用粮草的人到迟了或者少一点粮草,年羹尧直接二话不说,直接处死。睡觉还要翻牌子,比雍正还牛,观摩士兵的时候,雍正说话不管用,年羹尧说了士兵才服从,年羹尧吃饭叫用膳,还让九爷给他下跪,九爷再不好也是雍正的兄弟,年羹尧实在是太嚣张,自己玩火作死。他死的导火索是杀了孙嘉诚,雍正此时已经不能忍他了也无需再忍了,因为西北的仗已经打完了,他也没啥用了。
邬思道曾经劝过年羹尧,但年羹尧这人名利心太重了,压根没听进去。
邬思道曾评价过年羹尧,这评价很到位,他对年羹尧说:你除了德、能、权、谋,还多了一个胆。这一条,无论四爷哪个门人都不能比,这原极好。不过,你生性忍而多疑,所以不可玩火。你本命是金命,贵极人臣,但若玩火,火可要克金,那就不堪设想。
并且邬思道还劝年羹尧不要玩火: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遇知己之主,结骨肉之亲,托君臣之义。我们都是为了四爷,为了天下社稷,存此一念,你可与古之良将相匹,置图于凌烟阁上;灭此良知,则地狱之设正为斯人!四爷是雄主,你打定主意才好!
这是邬思道很久以前劝过年羹尧的话,但早被年羹尧忘的远远的了。
四爷对邬思道和年羹尧都是有猜忌的,他当时为什么让邬思道去李卫那里而不是年羹尧这里,这里面是有原因的,邬思道聪明睿智,善于谋略,年羹尧手握数十万大军,这二人如果连在一起,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以邬思道的聪明才智和对雍正的了解,根本不会去沾染年羹尧的,更别提去帮年根尧出谋划策保命了。邬思道此时自己都没能全身而退呢,去帮年根尧不是帮自己找事吗?闹不好自己的小命不保。
邬思道帮雍正办的最后一件事其实就是除掉年羹尧。邬思道起了推手的作用。田文镜手下官员没有一个敢去西北运粮,于是邬思道自告奋勇去了,虽说远离京城,但他对时局是很了解的,他知道雍正此时的出镜很难,全国上下调粮运往西北,但年羹尧迟迟找不到叛军主力。
这是四爷登基后办的头等大事,邬思道这时出马,一是为了帮四爷一把,二是,为了向四爷表面自己的忠心,我不但不会泄露你的秘密,我还在帮你呢。
邬思道到了西北以后,给年羹尧提出来了“灯下黑”原理,年羹尧顺利找到叛军主力,并且打了大胜仗,为四爷解决了隐患。这也加速了他的死亡进程,因为此时的他已经没用了。
写在最后
年羹尧谁也救不了他,他自己非要作死,邬思道不是不帮他出谋划策,而是不敢也不能,首先,邬思道此时自己都还没有实现自己全隐的目标,如果冒然帮助年羹尧,很可能会引火烧身,本来用之前就是对他去不放心,所以才让他去李卫那里,并且还派如月。他要再帮年根尧,就会引起雍正的猜疑,因为他和年羹尧都不是简单人物。正因为邬思道是四爷很了解,也对年羹尧很了解,年羹尧太过于追逐名利了,他和年羹尧也不是一路人,所以他压根没有为年羹尧解围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