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前夜,面对希特勒的野心,英国首相张伯伦为何选择绥靖政策?
迪丽瓦拉
2024-11-29 13:23:33
0

原标题:二战前夜,面对希特勒的野心,英国首相张伯伦为何选择绥靖政策?

提起英国首相尼维尔.张伯伦,大家一定会想到懦弱的绥靖政策。

二战前夜,欧洲各国暗潮汹涌,面对德国政府的野心,英国首相张伯伦选择了绥靖政策。

绥靖政策是指为了自己的国家安全,以牺牲弱国的利益,对侵略战争采取容忍、妥协的外交政策。

张伯伦之所以会对希特勒妥协,是基于英国民众的集体意识。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不复往日荣光,广大民众普遍存在厌战思想,不想政府为了他国的利益而卷入战争。

尼维尔. 张伯伦出生于英国的一个政治世家,他的父亲约瑟夫. 张伯伦曾经担任过殖民地外交大使,是英国最重要的政治家之一。

哥哥奥斯丁. 张伯伦先后担任外交大臣和财政大臣,可以说张伯伦是在父兄的影响下,逐渐步入政坛的。

尼维尔. 张伯伦担任了多年的卫生大臣和财政大臣,在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后,凭借着自身的家世与人脉成功败击了当时的竞争对手,成为了英国的新首相。

1937年,张伯伦上台,可他生不逢时,欧洲上空布满了战争的阴云。

在亚洲,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在欧洲,德国计划以武力扩张领土。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被迫签订了《凡尔赛合约》,按照条约的规定,德国不仅失去了6.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还丢了700万的人口,战争赔款更是高达1320亿马克,丧失了所有的海外殖民地。

除了割地赔款,德国的军队也被严格限制,按照条约规定,德国不能建造潜艇坦克等重型装备,在步兵的武器上,连重机枪也在制裁的范围内。

绝望弥漫在每个德意志人民的心中,他们不甘心失败,他们渴望出现一个强人,可以让德国重振雄风。

希特勒这个战争贩子,以诡辩的口才,征服了德意志人民,成为了国家元首。

德国对外扩张的野心人尽皆知,但英国首相张伯伦却选择了容忍的态度,原因是他更害怕苏联的红色政权。

曾几何时,强大的俄国沙皇不复存在,取代他的是共产主义苏维埃政权。

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苏维埃政权十分忌惮。

英国作为世界霸主,在一战的损耗下,只剩下了个空壳子,国内经济不景气,人民生活困苦,殖民地的独立运动层出不穷。

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张伯伦选择保守政治,也就是继续执行上届政府制定的绥靖政策。

1938年,希特勒出兵侵占奥地利,随后又陈兵捷克边境。

张伯伦知道后,虽然在下院发表演说谴责德国的侵略行径,但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内容,相反以默认的方式间接承认了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也默认了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并且纵容了日本的侵华战争。

在张伯伦看来,只要英国没有事就好了,至于弱国的利益是可以弃之不顾的。

1938年9月,张伯伦两次飞往德国,进行了所谓的和平会谈。

9月28日,张伯伦与希特勒、墨索里尼和达拉第在慕尼黑举行会议,同意德国对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土要求,并迫使捷克政府同意慕尼黑协定。

9月30日,张伯伦与希特勒签署了《英德互不侵犯宣言》。

签订条约后,张伯伦返回英国,刚下飞机,他非常得意地挥舞着手中的协议,激动地说道:“我带回了一个时代的和平。”

在当时,没有人怀疑他的话,在场的记者、工作人员、平民百姓都齐声鼓掌,他们庆幸自己避免了一场战争。

可惜,这样的庆幸只维持了6个月就破灭了。

希特勒出兵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后,立即撕毁条约,决定吞下整个欧洲。

张伯伦惊呆了,他没想到自己竟然是个小丑,被希特勒耍得团团转……

当初,以为牺牲弱国的利益,就能保住自己的国家,还可以将麻烦引到苏联去,不曾想,懦弱的绥靖政策招来了真正的麻烦。

此时,张伯伦六神无主,他宣称只要德国对波兰、罗马尼亚、希腊用兵,英国就会对德宣战。

天真的张伯伦以为这样可以吓住德国,但希特勒既然做好了侵略他国的决心,就不可能停止战争的脚步。

1939年8月23日,德国与苏联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然后共同瓜分了波兰。

一切都完了,敌人和敌人联手了,张伯伦呆若木鸡,他知道自己的政治生命结束了。

德国在希特勒的领导下,出兵逼近西欧,一年后,法国投降,互不侵犯条约成了废纸,英国岌岌可危。

绥靖政策让英国自食恶果,张伯伦在卸任前推荐了温斯顿. 丘吉尔。

丘吉尔是个强硬派,一直主张全面备战,他上台后,帮助英国渡过了至暗时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侵略者惨败而收场,全世界迎来了久违的和平,但是张伯伦看不到了,他在卸任后的第二年就因癌症去世了。

当然,张伯伦并非一无是处,他在任期间,积极参与了英国的备军计划,为日后战胜法西斯战争打下了基础。

张伯伦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他低估了希特勒的野心,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以和为贵的思想并不适合侵略者。

强盗绝不会发善心,侵略者都是贪婪的,你千万不能与狼共舞,否则必将成为它的盘中餐。

在变幻莫测的时局中,作为一国的领袖必须看得高,想得远,绝不能只顾一时得失,牺牲弱国利益,引狼入室,自取其辱!

者简介一一婉儿(婉):一个喜欢读书,痴迷历史的女子,爱写文章的小女子。什么是好文章,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写文章就是写自己想说的话,想写的事。这就是我,一个尘世中的俗人,何愁深谷空,幽兰自飘香。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韩... 元顺帝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冬季,韩宋王朝的君主韩林儿去世。普遍认为,韩林儿的死与朱元璋的谋...
景德镇是如何一步步走向世界,成... 近日,景德镇御窑博物院副研究馆员高倩在 2025 科普中国说·江西专场带来演讲《火之炼金术士——窑炉...
原创 刘... 前言 历史总是充满了戏剧性与变数。刘备曾三次亲自拜访诸葛亮,最终得到了他这样的智者辅助,但即便如此,...
原创 吏... 自从隋唐时期实行了三省六部制以后,这种官制形式就一直沿用至后代。在这个制度中,尚书省是负责中央行政事...
原创 她... 熟悉清代历史的读者应该知道,清朝皇室与外戚在日常交流中必须避免直接提及皇帝的名字。例如,雍正皇帝在登...
原创 彭... 1949年6月10日,刚刚划归第一野战军的18兵团181师,根据既定的作战计划,顺利到达了西安东郊。...
刘火:第一次殷墟发掘有李济吗? 不意翻出《考古》15辑。 2004年,为纪念殷墟考古七十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了《考古学集刊》第15辑...
原创 三... 三国演义中充满了英雄豪杰,其中许多武将的英勇和潇洒让无数男人为之倾倒与钦佩。然而,在这群英勇的男性中...
古代的一百两银子到底值现在多少... 旅游人笔记:古代社会,普通人100两银子, 有多大购买力,对标多少钱?。 那块沉甸甸的银锭,能撑起...
原创 清... 一组1900年前后的北京老照片,见证了大清灭亡前的残阳夕照。 照片拍摄者叫詹姆斯·威尔科克斯·卡拉尔...
原创 刘... 刘邓大军有42万人,而挺进大别山的队伍只有七万,为什么会有如此悬殊的差距呢?虽然我军频频获胜,但依然...
原创 朱... 有人评价说,历史上最忙碌的皇帝非朱元璋莫属。朱元璋在位期间勤政爱民,治理国家非常用心,但除了他圣明的...
原创 历... 在中国历史上,是对君主的褒奖,意味着尊敬和谨慎。古人认为,如果一位君主能够时刻保持警惕,日夜谨慎行事...
原创 阿... 许多人误以为北海道自古以来就是日本列岛的一部分,但实际上,北海道直到大约155年前才完全成为日本的领...
原创 中... 夏朝是中国首个世袭制朝代,标志中国从石器向青铜器时代过渡,为后世制度奠基,其存在获历史资料与考古证据...
原创 皇... 我们都知道,古代皇帝的威严是非常显赫的。无论是文朝的百官,还是普通百姓,看到皇帝时,都会恭敬地跪地叩...
原创 凭... 翻开陈胜的历史,处处显得神秘莫测。当我们把事件的时间线理清楚后,更是感到不解和惊讶。 根据《资治通鉴...
原创 司... 历史上,任何一个王朝的建立与巩固,都离不开贤臣猛将的支持和百姓的拥护。除此之外,还需要顺应历史的潮流...
原创 大... 大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政权,至今在很多人的心中仍然充满争议。尽管如此,有一点是无...
原创 文...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期间经历了二十四个朝代的更替,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独特的特色和风貌。尽管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