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为什么王翦父子掌管秦国六十多万的兵权却不敢谋反?
迪丽瓦拉
2025-07-26 20:33:25
0

王翦,被视为是战国末期所有将领中的最强者,战术稳重,秦能够一统天下,跟王翦是离不开关系的,大多数敌人,都是被王翦用“群殴”战术击败的,所以秦始皇很重视王翦和他的儿子王贲。

要问为什么王翦重兵在握却不谋反,首先要了解他所在的时代背景。

在战国,就是个拼背景的大世,别说当诸侯要家世显赫,祖上有过荣耀,即便是当个臣子,都是要看这种东西的,这被视为“礼法”的衍生物,也是后世“举孝廉”的雏形。

王翦有没有家世背景?

有,但是不强,或者说,很牵强。

当年东周第十一代君主名为姬泄心,他有个儿子很出色,名为姬晋,姬晋被封太子,稳稳的储君,但可惜姬晋英年早逝,只留下后代传承,自己没当上皇帝。

而王翦,乃是姬晋的十八世孙,所以说,这个关系十分牵强,太远了,但多多少少也是有,所以王翦也能得到一份机会,去侍奉年轻的秦王政。

这个王翦当年乃是将才,早年吕不韦执政,没什么出头的机会,但在“蕲年宫政变”中,王翦立下了功劳,这一次政变,也是秦王政拿回权力的转折点,就这样,王翦成为了秦王政的心腹,成为了主要将领。

秦王政亲政后,开始了前几代君主都在致力进行的事情,那就是“一统天下”。

天下大局在“长平之战”后彻底改变,秦国成为唯一的鼎盛强国,加上君主不曾昏庸,法度越加严厉,人才辈出,秦国其实已经到了一统天下的时机了。

王翦具体的年龄不可知,但应该是秦王政长辈这个阶段的人物,带兵沉稳,擅长“势”和“攻心”。

灭六国的过程中,韩国因为提前淘汰出场,所以只剩下楚、齐、燕、赵、魏等待秦国一一“打卡”消灭,而让人感到热血沸腾的事,王翦、王贲两父子,成为了这五国的埋葬者,再说透些,他俩是战国时代的真正终结者。

要说王翦的兵权重否?

那肯定是的。

但是在战国,想要出头,必须要有一样东西,那就是“忠诚”,忠诚被视为万臣之本,失去忠诚则失去名望,这种东西,就是“礼法”的延伸,莫以为秦一统天下不靠礼法,白起如此功高,惊世骇俗,都被秦昭襄王一个命令而被迫自尽。

所以在基本的意识上,王翦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

再者另外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大秦其实是很早实行了“将兵分离”的一种独特制度。

这种“将兵分离”没有后世宋朝搞出了枢密使调兵遣将那么精密,但却是转移了士兵们的信仰。

秦国当年搞出了“二十级”的军功爵位制度,即便是再普通的百姓,只要上场杀敌,那么就能获得“爵位”,要知道,“爵位”乃是君主所赐,后世就叫做“皇恩”,独特的体系让秦国君主的“神性”很强,当年秦昭襄王召集十五岁以上的青年围剿长平,就是源自这个优势。

因此言归正传,在基础的忠诚上,王翦是动摇不了什么东西的。

其次,王翦的“手握重兵”,其实就是看起来人多,实际上王翦的战术,是不需要上下级密切联系的。

回看王翦对战五国的战术,就一个特点:人多势众。

王翦很喜欢带着大军包围城池,每次打仗,人数都是对面的几倍,所以秦国为了供应王翦打一次仗,几乎都是“劳民伤财”,但是王翦的战术有用,屡奏神效。

难不成王翦是人海战术,五个打一个这样打赢的吗?

完全不是,王翦其实就是一个“心理战术家”。

他喜欢用大势让别人率先崩溃,只要崩溃,就会出错,一旦对面露出破绽,王翦就带着一部分人趁胜追击即可,这一点跟李信的闪电战是截然不同的,整一个战国,能克王翦的,也只有廉颇,但这都不是一回事了。

所以这样子的战术,注定王翦是一种这样的人,威胁不大,助力却是很大。

说到功劳,王翦是当仁不让的,但君主不是傻子,押宝这种事情,从来不能独放一处,与王翦同时期的将领还有没有?

有的,譬如李信就是一个。

当年灭楚国的时候,秦王政问过王翦,王翦准备怎么打,王翦果不其然,还是老套路,让秦王政给他六十万兵马,还有相对应长时间的粮草,楚国定然拿下。

秦王政看王翦还是那副败家的老样子,气不打一处来,这个时候,李信就跑出来说,让他来打,只带二十万人,闪电战就能围了楚国都城,灭了楚国,秦王政一听,开心得很,还嘲讽王翦太稳重过头了。

就这样,王翦就回家养老了,兵权说卸就卸,李信带人去打仗去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王翦并不是那种后世那些拥兵自重的人物,他卸兵权,转移给李信,并没有说引起什么波澜,这就意味着,兵权在这群将领的手中,很平均,只要军权的基本盘被稳住,将领就不可能造反。

然后再有一个,李信出征楚国后,后方有人叛变导致兵败,秦王政只能灰溜溜地找到王翦道歉,让王翦再度出山,这一次出山,王翦提出了很多要求,比如要什么钱啊,要什么地啊,还要给子孙后代封封爵位。

旁边的人就问了,说王将军你根本就不是一个贪恋名声财富的人,为什么要这么做啊。

王翦解释道,这是为了稳住秦王政的心,因为王翦一带人打仗就是倾巢而出,其实秦王政是很怕他突然跑了的,政治风险太高,所以他要显得“有欲望”,只要有欲望,那么就能被掌控,他希望秦王政看到他是一个忠于秦国,且有欲望的人。

钱在秦国,地在秦国,子孙都是有爵位的,就这种环境,夫复何求。

而从王翦的表述中,可以看得出来一点是,秦王政是有着制衡着王翦的手段的,或许是对王翦的家人有着“捆绑”,让王翦投鼠忌器,王翦之所以有这种自知之明,必然是来自于秦王政的威慑,只是具体的手段是啥,就不得而知了。

因为关于秦史记载的稀少,很多时候,看到王翦不能神化去看,相信李信只是秦始皇手下将领中的冰山一角,祖龙的帝王心术,向来是不差的,习惯玩弄心术的帝王,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不会让自己被“权臣”所牵制。

不过回到忠诚的问题是,还是那句话,王翦本来的“忠诚”是过关的,秦王政对他的“提防”,更多是怕王翦带着几乎所有的秦军出征,如果一个不小心,那么大秦就玩完了,等同于万劫不复。

所以王翦也很心累,他能打胜仗,手段就是这个,也确实极端了些。

但能保证稳赢,这种代价是值得的,假若有多几次李信伐楚这样的事情,给秦始皇来几次“拆屋效应”,秦始皇是必定不敢质疑王翦了的。

到了秦朝正式确立,秦王政成为了皇帝后,王翦反而“失去”了身影,不仅是王翦,此前对大秦有着多种重要功绩的将领几乎都“销声匿迹”。

这里面,或许就有秦始皇刻意的隐藏,而他们的消失,意味着秦始皇对他们有着绝对的掌控。

所以多种角度来看,王翦造反这种事情,也仿佛是天方夜谭,但还是那句话,王翦没有必要造反,野心家的野心,终究是有着志向目的的,而在大秦有声望,有财富有地位,又何尝不是王翦想要的生活呢?

可能他想的,真的就很简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黄... 转自 故里梦长安 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所著名的军校,建立它的初心是孙中山想要为国民革命训练军官,...
原创 年... 封建制度下一个最重要的关系就是君王的相处之道。帝王即是江山的主人,同时也是天下所有臣民的主人。可以说...
原创 晚... 一直以来,大家对太监的印象都不太好,前有指鹿为马乱世的赵高,后有只手遮天的九千岁魏忠贤,但是,古人信...
原创 古... 现在经常出现某个贪官下马的新闻,虽然现在早已不是封建社会,但对这种贪污腐败的行为依旧是零容忍。而在封...
原创 太... 宗陛下和魏征的联合计谋,一个明君、一个铮臣? 魏征也是多面的。什么刚正不阿都是后人把自己对官员的美好...
原创 曹... 孤罔炎史,主攻两汉三国历史。谈历史,讲文化。希望我的文章能够给您带来收获。 今日话题:关羽”心不自安...
原创 五... 唐大顺二年十月,被宣武军围困浸泡了两个月之久的宿州城,随着一声巨响,大段城墙颓然垮塌。 城内,绝望、...
原创 崇... 明朝是最后一个由汉人统治的封建王朝,世人说起明朝都觉得非常可惜,明朝最后一个崇祯皇帝,即使明朝末年再...
原创 上... “八一三”事变后,上海成为日伪统治的中心城市,上海郊区成为日伪实施“清乡”的重点区域。上海郊县人民在...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艺的作... 1925年,“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一生致力于以文学启蒙国民、推动民族觉醒的鲁迅先生,在...
原创 浅...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有名的霸主,其之所以能够在各国诸侯中率先脱颖而出,实现称霸大业,与他任用管仲进行的改...
原创 二... 希特勒面对德国的高将领反对进攻苏联的时候,说了一段名言:苏维埃好比一所四处漏雨破房子,我们只要走进去...
原创 白... 白起,秦国战功赫赫的军事统帅,六国闻知色变、胆寒的军事将领。长平一战名垂千古,嗜杀成性也成了他万代抹...
原创 蒋... 有句话叫外修形象,内修涵养。蒋介石的一生站在人民的对立面,最终不可避免被人民抛弃。论历史功绩,蒋某人...
原创 襄... 说起汉末三国的三大战役,大家都知道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但是除了这三大战役之外,对于蜀汉立...
第八届中国非遗博览会非遗品牌发... 10月18日下午,第八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非遗品牌发布活动在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文化...
原创 后... 赵云这个名字在大家的眼中也并不陌生,提起他的名声,那也是响当当的。他在当时的历史上做过一件让人们印象...
原创 北... 宋朝是个很尴尬的朝代,好多朋友们都不是很喜欢,因为它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被动挨打,割地赔款的境地,最...
原创 她... 在我们的印象当中皇宫中 最卑微 的莫过于宫女和太监,他们基本上都是出自 民间穷苦 人家,为了生活不得...
原创 中... 文/格瓦拉同志 翻看中国史书,不经意间会发现,如英国、韩国、巴西这样的名称,竟然早在这些国家出现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