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五千破六万,首秀即巅峰,后梁王朝的“镇关西”—四姓叛将刘知俊
迪丽瓦拉
2025-07-27 06:03:16
0

唐大顺二年十月,被宣武军围困浸泡了两个月之久的宿州城,随着一声巨响,大段城墙颓然垮塌。

城内,绝望、焦虑的宿州刺史张筠看着帐下诸位面如土色的将领,最终决定放弃抵抗,举众出降。

徐州军镇重镇宿州的失守,彻底动摇了整个军镇的信心,同时屡战屡败的战局,也使得徐州节度使时溥麾下的诸位将领们,开始纷纷离心起来。

这里面就包含徐州军第一悍将——刘知俊,当刘知俊率领两千精锐整体投奔朱温的消息传来之后,整个军府上下都能嗅到一丝失败的滋味。

所有人都知道,徐州快完了,崩盘只是迟早的问题。

猛将刘知俊

对于刘知俊的投降,宣武军节度使朱温表示了谨慎的欢迎,毕竟自己也是降将出身,对于这种不太熟悉的降将,当初朝廷对自己的那一套,朱温又原封不动地用到了刘知俊身上。

想赢得我的信任,那就拿出你的诚意,给个投名状。就这样,刘知俊部便被编到了对徐作战第一线,用徐州军的脑袋数量,来表达自己的忠诚。

一般来说,在打仗时,相比其他军将,降将更卖力。因为降将不好当,猛然换了一个陌生工作环境,领导同事们都盯着你看呢,打得好,那是应该的,打的不好,那是不是还恋旧情?朝秦暮楚的流言蜚语就来了。

因此,当初朱温刚投降后,在砍黄巢军时就很努力,而此时,刘知俊也是一样。

知俊披甲上马,轮剑入敌,勇冠诸将。太祖命左右义胜两军隶之,寻用为左开道指挥使,故当时人谓之“刘开道”。

刘开道,顾名思义,为朱温大军披荆斩棘,开辟大道。这是先锋干的活,危险系数很高,确实不是一份好差事。

不过刘知俊却干得很不错,而且还干出了名声,一柄重剑在万军丛中轮得虎虎生风,当真如评书那样,碰着就死,粘着就伤,刘知俊豁出了命,最终在朱温帐下站稳了脚。

但此时他还不是朱温的一线梯队的战将,比起葛从周、张归霸、霍存、牛存节、氏叔宗这些大佬们,他没挤进嫡系当中。

干得好,不代表就能进入核心圈呀。刘知俊就这样随着朱梁的战车东征西讨,在战争中逐渐向上爬,不痛不痒,一直混到了同州节度使。

在这里,他迎来了自己的巅峰一战——美原之战。

铁血西北军

天祐三年冬,降而复叛的邠州节度使杨崇本联合义父岐王李茂贞,集合关内势力,拥兵六万攻击关内的朱温军队,企图一举将梁军势力赶出关外。

面对来势汹汹的关内藩镇军队,远征沧州的朱温来不及派出主力驰援,只能命令附近的刘知俊率军抵抗。

而此刻,刘知俊手中可调用的兵,只有五千余人,说实话,五千对六万,确实有些勉强。

对于朱温来说,或许他并不指望刘知俊的这些军队能够创造奇迹,但这些人至少能拖上一段时间,让自己能够从容调集军队来应对这场危机。

然而,历史的结果总是让人意想不到。刘知俊硬着头皮上了,他本来抱着必死的决心去迎战,然而没想到的是,这次铁板没碰到,却碰到了一块豆腐。

鉴于朱温军队之前给关内军队留下的深刻印象,六万关中子弟面对五千梁军的死磕,竟然瞬间闪崩,兵败如山倒,残兵败将们被追上的刘知俊部,砍瓜切菜般斩了两万多人。

自此刘知俊便成为了藩镇中,口口相传的传奇名将,而军内最重军功,如此战神级的将领,自然也受到了军中将士们的一致拥护。

此时的刘知俊和当时的长安城内佑国军节度使王重师,两人渐渐成为了捍卫后梁西北边陲的重要将领,而与岐军的常年交战也使得后梁的西北军,逐渐成长为了一支铁血强悍的军队。

西北殇

手握这么雄厚的力量,不飘是不可能的,至少王重师就觉得,自己确实有当家做主的权力。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很多人没有想过,不受君命的后果,那可是相当严重的。

开平五年,王重师不经汇报派遣军将擅自作战,最终兵败,这让朱温愤怒的同时,也有了整顿西北军的想法,西北军有点儿尾大不掉的迹象,为了防微杜渐,还是换人将其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好。

于是一纸调令,佑国军节度使王重师便被贬斥为司户,旋即在路上赐死,这位王大人一生为朱温鞍前马后,最终却落得如此下场,令人唏嘘的同时,也不禁心寒。

而不久,刘知俊也接到了朱温的旨令,老刘,好久没见想你了,来汴梁玩几天吧。

刘知俊收到这个旨令之时,心都凉了。

悲催的叛将,生如棋子

刚杀完王重师就找上我,太明显了吧,刘知俊不想去,而随后一封信则更加坚定了他的想法。在后梁王朝中枢值班的弟弟刘知浣拼死为他传递了一个消息,哥,千万来不得,一来就得挂。

怎么办,服从就得死,如果想活,只能叛变。

最终刘知俊选择了后者,当初自己投降朱温不也是为了活着嘛。

刘知俊选择挺尴尬,他投降了自己的老对手,附近的岐王李茂贞。李茂贞对于这位一直痛殴自己的名将自然有些受宠若惊,他很想表示表示,但自己这几年被刘知俊逼的只剩下凤翔这块儿地儿了,也没多余地方安置这位大神。

于是,李茂贞就封了刘知俊太尉、中书令一堆名号,地盘给他指了个方向——灵武,画个饼,自己打去,打下就是你的。

刘知俊就这样踏上了再次的征途,成为了岐王麾下的一名战将,但作为昔日的敌人,岐王麾下的将领谁没吃过刘知俊的亏?因此大家自然对其都没啥好感。

而刘知俊叛了又叛的经历,又给自己形象确实减分,因此当谗言在岐王李茂贞的耳边不听飞舞之后,最终李茂贞也开始对之戒备起来,不久便剥夺了刘知俊的军权,将其闲散起来。

几年后,在岐人当中,对刘知俊一直不错的李继崇投降前蜀,而恰恰刘知俊家属都在李继崇投降的那个城池里。

出于顾念家人,在岐王这里不得意的刘知俊最终选择了再次叛逃,投到了前蜀王建那里。

在王建那里,刘知俊又得到了新的任务,更尴尬,打先前的老东家——李茂贞,此时的刘知俊作为外来将领,虽然名气很大,但水土不服,前蜀将领没人服他,最终领着一票蜀军,攻打岐军无功而返。

然而,屡次失败的经历却没有掩盖当年美原之战的名气,在前蜀,刘知俊依然是个让人忌惮的存在。特别是此时已经缠绵病榻、不久人世的王建,身边有着一个外来的猛将,家里孩子们又特别不让人省心,自己身后,能瞑目嘛?

王建虽加宠待,然亦忌之,尝谓近侍曰:“吾渐衰耗,恆思身后。刘知俊非尔辈能驾驭,不如早为之所。”

前蜀天汉元年,冬十二月,在成都家中闲居的刘知俊突然被捕,在完全不知任何状况的情况下,被推到了炭市斩首,一代悍将就这样窝囊地陨落了。

几个月后,前蜀皇帝王建驾崩,临终前,他带走了刘知俊,也带走了自己最后的顾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一... 公元219年刘备在取得汉中之战胜利后,便在众人的欢呼中风光的自封“汉中王”。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陈嘉庚与厦门大学”纪念展馆焕... 中新网厦门10月18日电 (杨伏山 欧阳桂莲)“陈嘉庚与厦门大学”纪念展馆开馆仪式18日在厦门大学举...
原创 隋... 说起隋炀帝杨广、唐高祖李渊两人之间的关系,就必然得提起在历史上很有名,也很牛逼的门阀,这就是西魏独孤...
原创 清... 清朝灭亡于1912年。虽然清朝灭亡了,但还有许多后续问题仍需要处理。其中之一就是清军的去留。由于清军...
六尺窄巷 礼让心更宽   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徽省桐城市的六尺巷,重温张吴礼让典故,察看桐城历史文化展陈。   ...
原创 曹... 汉光武帝刘秀是不是大汉正统?严格意义上来说不是,因为他并不是西汉末代皇帝汉平帝刘衎的后代,他是汉景帝...
原创 大... 我们看秦朝的历史,看秦朝的电视剧,让我们对秦朝尚武的精神十分敬佩。秦国自从商鞅变法之后就不断强盛起来...
原创 赵... 如果说是赵构发善心了,一定有人不相信这件事情,如果说是赵构怕了或许有这个可能,也有一种可能就是赵构被...
原创 郭... 建筑史上有三句名言"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石头的史书、建筑是居住的机器",优秀的建筑不仅具有实用性...
原创 杨... 唐玄宗搞定儿媳妇杨玉环,这事儿虽说不合伦理,但在那个时代,换个身份就啥事儿都没有了。 毕竟这是从李治...
原创 太...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是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时说的,大泽乡起义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
原创 玄... 唐朝建立之后不久,拥有巨大军功的李世民和当之无愧的皇太子李建成就展开了明争暗斗,虽然朝中大臣们都知道...
原创 苏... 二战结束后,国际形势风云巨变,尤其在1991年苏联的解体一度震惊了全世界,对于强大的苏联,世人还停留...
原创 清... 历朝历代以来, 反腐倡廉一直都是古代统治者所想要尽力实现的目标 。自秦朝开始就设立了如御史大夫这般可...
原创 郑... 我国虽然是一个古老的东方大国,但绝不保守和封闭。历朝历代,我国与海外就有着极为悠久的贸易、交往的历史...
原创 长... 引言 万里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中国的第一军事工程,它的建筑历史非常古老,最早可以追寻到西周时...
原创 康... 题记:近代中国的悲惨,表象是清政府的无能,一味的对各国列强妥协。深层的原因其实很多,最重要的是全国全...
原创 袁... 东汉末年,诸侯中势力最强大的就是袁绍,袁绍出身东汉名门”汝南袁氏“,自袁绍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
原创 晚... 落后就要挨打,是我们中国人用鲜血换来的惨痛教训。晚清的堕落,导致种种悲剧,是我们最不愿提起,却最应该...
原创 清... 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一座多民族居住的城市,这里被誉为优美的牧场,它就是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是世界上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