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朝为防止贪污,实行了养廉银制度,为何最终无法发挥作用?
迪丽瓦拉
2025-07-27 14:02:25
0

历朝历代以来,

反腐倡廉一直都是古代统治者所想要尽力实现的目标

。自秦朝开始就设立了如御史大夫这般可以起到监管作用的官职,此后历代也都设置了相应的机构并且有所改进。相比之下,清朝在这方面则要显得标新立异的多。

除了继续沿用严刑峻法来对官员产生约束外,它还专门设立了养廉银制度,以确立高薪养廉的方式试图促进当时政治的清明。

清代养廉银制度的产生原因较为符合当时实际

1、清朝官员的正常俸禄较低

对一心向贪的官员而言,只要拥有一定的权力和适当的机会,那么他就会竭尽全力去贪污钱财,这类人无论俸禄是否高低,自然不必为自己的生计发愁。但对清正廉明的官员来说,他们却陷入了另一种极端情况。

清朝初年文官俸禄主要是依据明朝的《大明全典》来制定,并未参考当时官员们的实际生活情况,这也就引发了之后的矛盾。官员俸禄数量并不算多,如知县“每月支俸三两,一家一日粗食安饱兼喂马匹,须银五六钱,一月俸不足五六日之费。”

如果按照一家三口的正常开销来算,俸禄倒也足够。但是,官员家中不仅有着三妻四妾、一众仆从,还需要时时应酬,实际开销远超理论计算。再加上当时白银的购买力较低,即便官员本身不想贪,但奈何生计问题,最终也只能选择加入其中。

更何况,当官之前本来都已经幻想好了日后的荣华富贵,结果发现正常俸禄只有这么点。在这种政治地位的迁升和金钱获取的微薄所引发的的高低落差之下,官员很难在心理上不受到冲击,贪污现象无比盛行。

2、清朝皇帝的不同治官理念

不管贪污的原因如何,当贪污的事实已经成立的时候,皇帝的举措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康熙和雍正在这方面却显现出极大的不同态度。康熙认为官员贪污是人之常情,如果彻底禁止,那么将使国家陷入大规模动荡之中。

因此,他对贪污官员的处理一直较为宽松,

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但也正是这种态度,导致康熙统治后期频繁发生亏空大案。

雍正则对此持有不同态度。虽然他也认为官员理应多收受钱财,但需要在明面上合法的收,“知大臣禄薄不足用,故定中外养廉银两,岁时赏上方珍物无算”。

只要官员通过养廉银这一方式拿到了足够多的钱财,自然不会再大费心思地去贪污了。当然,养廉银的钱财来源也是通过剥削下层民众,只不过有了更多的限制,从而使这种剥削节制了许多。此外,这一制度若是能够掀起一股廉洁之风,也算是意外之喜。

3、清朝的经济实力是绝对基础

虽然明末清初的战乱和早期的极端政策导致当时的经济状况一度进入衰败之中,

但清朝统治者的快速转变却使这种情况扭转过来

在清朝初期,统治者所施行的一系列手段,如赋税改革、水利设施建设等,都使得当时无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都进入了飞速发展阶段,正所谓“苏湖熟,天下足”,便是这种情况的最好体现。而也正是由于这种经济繁荣,才使得雍正有足够的实力来进行养廉银的改革。

清朝养廉银制度随时局变化而发展

推行初期,养廉银的具体发放并无确定。中央并没有设立统一的标准,而是选择让各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不同数额的发放。

这样的情况,也是因为

各地的发展状况不一

。如北京、江浙一带这种地区,经济肯定发达,所能给予官员的养廉银也肯定更多;而如西南、西北等地区的发展则不尽如人意,养廉银的数量自然更少一些。不同等级官员的养廉银数量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这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逐渐完善。

如果制定一个统一的高标准,那么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地方财政紧张,甚至再度加剧官员对民众的剥削,这并非雍正想要看到的局面。此外,雍正时期的养廉银之只发放给部分官员,并不具有普遍性质。

直到乾隆时期,这些问题才开始得到完善,不仅有了具体的发放标准和时间,还将所有官员都包括在内,成了养廉银的发放对象,不至于出现同一职位的官员收入差距太大的不公情况。可以说,直到这时,养廉银才真正成为了一个具体规范的制度。

然而,到了清朝末期,养廉银制度却遭到了巨大破坏。清朝末期内忧外患接踵而至,对内需要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等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对外又需要抵抗列强侵略和支付赔款,对当时清政府的财政造成了极大压力。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从给官员的养廉银当中克扣

。以当时的一次养廉银发放为例:“查顺天学政额支养廉银四千两,部章减成扣平,实支银一千八百四十二两四钱”。从四千克扣到一千八百,克扣力度之大可谓惊人。

可以说,清政府狠起来连自己的官员都剥削。另外,清朝末期的养廉银制度的正常运转也遭到了极大破坏。乾隆对养廉银制度的改革目标之一就是为了平衡各地官员之间的收入,只有这样才可以起到激励作用,而非官员之间的互相嫉妒或者不满。

然而,清末的实际情况却是“外官有养廉而京员无养廉”,京官都想要调往外地,如同逃离地狱一般。此时的养廉银制度,已经陷入了瘫痪。

总结

作为一种抑制贪污腐败的方法,养廉银并非是依靠严刑峻法来实施,而是主要起引导和限制作用,促使官员在得到一定满足的情况下从而放弃贪污。

虽然这一制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无论是封建社会本身的弊端还是清朝统治者的无能,都使得它的正常实施成了问题,直至后来完全无法发挥作用,并最终和清政府一同消失在历史之中。

参考资料

1、《论清代养廉银制度的嬗变》

2、《清史稿》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李... 大概是从宋朝开始吧,“好男不当兵”这句话就开始慢慢流传了下来,虽然这句话并不一定正确,但也有一定的道...
原创 致... 2021年,一部优秀谍战类型电影《悬崖之上》的上映让人们的目光再次聚焦到奋战于隐秘战线的无名英雄身上...
原创 出... 在古代历史当中,总有一些被后世人所敬佩的人,比如春秋时期的宰相管仲,虽然他出生的条件不是很好,又有一...
原创 少... 中原大战中的蒋张结盟(四) 在1929年的中东路事件之后,东北军开始了规模宏大的恢复和建设计划。不仅...
原创 慈... 在中国封建王朝的历史上基本上都是以男性为主的统治者,但也不乏在一些特殊的时期会存在女性掌权的情况出现...
原创 魏... 以魏国全盛时期的国力来说,如果真的将伐秦当成国家的整体战略,长时间贯彻执行的话,不光秦国一定会被灭,...
原创 彻... 在明朝的历史中,人们口耳相传的民族英雄戚继光是抗倭大将。他为了平复海岸边烧杀抢夺、无恶不作的倭寇而英...
原创 毛...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
刘伯温临死前,送了两样东西给朱... 在我国古代有一群多智近妖的奇人,他们精通玄学,有通天本领,可推算未来。像千古奇人鬼谷子,通晓纵横捭阖...
“触摸历史 阅见世界”残健融合... 20日,汉景帝阳陵博物院联合陕西省图书馆共同举办“触摸历史 阅见世界”残健融合活动。 汉景帝阳陵博...
刘邦:从草根混混到帝王传奇,逆... 一、传奇人生起点 (三)沛县风云 刘邦回到沛县后,凭借着在外的见识和独特的人格魅力,迅速在当地打开...
原创 真... 东晋时,桓温想谋反,晚年更是屡次威逼暗示朝廷诸公,希望能不动刀兵,实现禅让。结果朝廷给写的贺文,一次...
原创 原... 徐福东渡日本的传说在我国流传已久,而在日本境内也存有相关故事的史籍记载, 甚至更有人认为日本之所以能...
毛主席访苏回国,见一急报大怒,... 1949年12月,新中国刚刚成立短短两个月。 刚组建不久的中央人民政府十分繁忙,各级领导每天都有着处...
原创 楚... 价值观的错误形成 楚霸王项羽,其才智谋略一直为时人和后人诟病,认为他勇武有余、谋略不足,带兵打仗很厉...
原创 溥... 清朝是我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朝代,而溥仪也是最后一个在位的皇帝,溥仪在位期间中华民国建立,他也被赶出了...
原创 探...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作者:高成儿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是千百年来无数人...
原创 汉... 关于刘启打死吴国太子刘贤的故事,在史料中只有寥寥数笔: 孝文时,吴太子入见,得侍皇太子饮博。吴太子师...
原创 首... 文|格瓦拉同志 自华盛顿在1789年就任首任总统开始,在美国200余年的历史进程中,已有46人担任过...
原创 唐... 大家好,今天小编给大家讲述一个好故事。在我们古代悠久的历史中,其中唐朝的这一段历史就可以说得上是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