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毛主席读完宋史直言:一个不懂军事的人当皇帝,误了宋朝300年
迪丽瓦拉
2025-07-27 18:34:22
0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这是笔者读书的时候背过的中国历史朝代顺序歌,这短短的几句话,背后是中国传承了五千多年而不灭的文明。

在历史的更迭中,这些朝代早已不复存在,留给后人的只有史书上的记载。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很多人喜欢看史书,既可以了解中国的历史,也可以洞悉国家发展的规律。毛主席一生博览群书,尤其爱看史书,也会评价一些历史人物。

960年,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取了政权,建立了宋朝,至1279年赵昺跳海宋朝灭亡,宋朝总共统治中国320年,其又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

而毛主席在读到宋史的时候也不由得感叹:“一个不懂军事的人当皇帝,误了宋朝300年!”

兵变建国

每个朝代的建立者都是有能力和抱负的,赵匡胤也不例外,在五代末年,赵匡胤通过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弟弟赵匡义继位后,为了避赵匡胤的讳,改名为赵光义,又叫赵炅。赵光义继位之后也发动了几次北伐战争,自此之后宋朝的版图基本确定。

赵匡胤是通过发动兵变而夺权的,所以他继位之后为了避免政权被颠覆,就采取了很多措施将军权集中在自己手里,最著名的就是“杯酒释兵权”。

他这样的思想与毛主席的思想有些相似,即“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只不过当时赵匡胤所采取的措施有些过激。

巩固政权需要将军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同时维护国家的稳定和捍卫国家的领土同样需要一支强有力的军队。

宋朝当时最强的劲敌就是辽国,在公元1004年,辽军挥兵南下进犯宋朝,最后的结果是两国于1005年签订了澶渊之盟,虽然表面上看是宋朝和辽国结为兄弟国家,但实际上是宋朝败了,以每年向辽国送10万两白银、20万匹绢换取边境的安宁。

宋朝不敌辽国而签订澶渊之盟只是后期宋朝示威的一个表现而已,用毛主席的话来说,宋朝被误了300年,这一些都要从赵光义身上说起。

赵匡胤虽然在加强中央集权上采取了过激的手段,但是他登基的路是个人奋斗出来的,他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弟弟继位

赵匡胤能够通过兵变而黄袍加身,与他的能力和人品是分不开的,他生活中崇尚节俭,而且绝不贪恋女色,在对待群臣上也有王者的气度和格局,他将个人的精力都献给了宋朝的治理上,而宋朝在他的带领下经济也明显地出现了好转。

上阵亲兄弟,杀敌父子兵,赵匡胤实现了中央集权之后就将手中的一部分权力分给了弟弟赵光义。

赵光义比哥哥小12岁,所以他没有经历过哥哥早年的历练,等到哥哥登基之后基本上是毫不费力地就掌握了部分权力。

但赵光义并不是一个无欲无求的人,他利用手中的职权逐渐培植自己的实力,在宋朝的首都开封势力尤盛,晚年赵匡胤想迁都,迫于赵光义的势力和压力都没有实现。

赵匡胤如果已经意识到弟弟的威胁,他大可将自己的儿子立为太子,避免自己死后赵光义夺权。

最让人费解的就是赵匡胤明明有自己的儿子,却迟迟不立太子,让当时的一部分人产生了猜测,赵匡胤是有意将皇位传给弟弟。

历朝历代都不乏善于察言观色和阿谀奉承之人,赵匡胤不立太子直接助长了赵光义在朝中的地位和影响。

开宝九年,赵匡胤和弟弟赵光义一同在宫中饮酒,第二天就传出了赵匡胤暴毙的消息,既没有诏书,也没有立太子,赵光义直接就继承了皇位。

赵匡胤死的时候才50岁,而且之前也没有任何其他的征兆,所以对他的死历史上也充满了疑云。

重文抑武

不管赵光义是通过什么手段继承了皇位,他都成了宋朝历史上的第二位皇帝。由于赵光义与赵匡胤年龄差距大,所以早年的征战他参与的并不多,因此他对一个国家兵权的重要性认识不是很足,反而十分重视文官。

他继位后不断地扩大科举的人数,让朝堂上成了文官的天下,靠着赵匡胤在位时打下的基础,赵光义在刚开始继位的时候打了一些胜仗,消灭了北汉的势力,统一了全国。

但在其余契丹的人战争中,宋朝却出师不利,毛主席对此的评价的是:“赵光义不知兵,非契丹敌手”。

不过赵光义并没有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他反而沿着赵匡胤原本就偏激的中央集权路线继续走去,他采取的措施是以文制武,彻底的取消了武将的决策权。

军队的任何行动都要听从赵光义的指示,可是赵光义却是一个熟读书籍,但缺少实战经验的人,他指挥军队作战无异于“纸上谈兵”。

除了武将没有实权,赵光义还逐渐将自己的亲信提拔为军中大将,不仅让有报国志有年轻人武将失去了机会,也让以前的军中大将逐渐失去了位置和影响力。

一个国家的军队由不懂军事的人来指挥和领导,这样的军队根本没有任何战斗力可言。

一个皇帝这样做,影响的是这一个朝代,如果后继的君王能够及时地纠错和改进,一个王朝的发展也许还有希望,可是赵光义之后的皇帝都深受赵光义重文抑武的影响,以至于宋朝今后300年的发展都受影响,这也就是为什么毛主席在读完宋史的时候评价赵光义为:“一个不懂军事的人当皇帝,误了宋朝300年!”

小结: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作为后来人读史书可以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可是在当时却没有人能左右皇帝的决定。

在高度集权的封建王朝,皇帝一人的眼光、格局和能力直接影响一个朝代的兴衰和发展,这种权力的绝对集中就导致国家兴衰的绝对性。

作为天选之子的皇帝又岂是人人都有能力担任的,历史上因为皇帝没有统治天下的能力而导致王朝颠覆的例子数不胜数,皇帝一个错误的决定可能会影响一个朝代几百年的发展

宋朝第二位皇帝赵光义的皇位得来就有些不明不白,而且历史上对他的评价也与哥哥赵匡胤相差甚远,终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敌人环伺的时代一直推行重文抑武的政策,这一政策一直影响了宋朝整个王朝。

毛主席说“一个不懂军事的人当皇帝,误了宋朝300年”,就是最中肯和贴切的一个评价。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李... 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将自己的老乡萧何称为“第一功臣”,这引起了很多开国将领的不满。毕竟在这些武夫看...
原创 秦... "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对于很多事物大多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能要求别人和自己用同等...
原创 古... 文/寻史奇谈 成吉思汗在公元1206年建立大蒙古国后,就开始了对外扩张和征服,在随后的几十年里,成吉...
原创 朱...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四季文史 文|四季文史 关于朱瞻基出生,《明史》有这样的记载: 生之前夕...
原创 朱... 红军长征路上,朱老总来到军委二局催要敌军情报,二局的局长正在忙碌,他的脾气非常大,说道,让总司令在门...
原创 她... 大家知道新中国的第一位女副总理是谁吗?她的名字叫吴桂贤,1975年,在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吴...
原创 车...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自古至今,就有多部兵法著作,善于谋略的兵家,更是数不胜数,都是以历史著名战役为主,...
原创 一... 嫡长子继承制,是中国古代长期盛行的一种传承制度,最早出现于商朝后期,在西周正式确立,此后一直沿用到了...
原创 从... 从努尔哈赤到溥仪,“清十三皇朝”说法的由来 曾经有一段时期,人们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称为“...
陈嘉庚先生故居保护修缮及室内复... 央广网厦门10月21日消息(记者 吴馨骅 实习记者 李旻)经过5个多月的施工和改造,陈嘉庚先生故居重...
原创 慈... 1900年8月15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仓皇西逃。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城后,烧杀抢掠...
原创 江... 虽然权势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子可以拉着它的鼻子走 。——莎士比亚 正如那句“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钱...
严禁躺平:商鞅变法的初心和底层... 公元前4世纪,雄霸西北的秦国依然被中原人视为蛮族。由于向东扩张乏力,不得不将采取特殊手段来汲取资源,...
原创 改... 1804年,有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它是英国工程师理查德·特里维西克设计的,最早被一家钢铁厂用来运...
原创 差... 从帝王个人能对对国家贡献的角度来说,我认为赵武灵王在战国时期是一个骄傲的存在。 有人可能会认为这个君...
三星堆玉石器“生产车间” 为寻... 三星堆玉石器“生产车间” 为寻找不可移动文物提供了线索 李水城在“对谈”中作精彩导读。 在讲座开始...
原创 看... 统两朝之养孝,极三世之尊亲。——雍正帝评价孝庄太后 孝庄作为清朝历史上第一位太后,他经历过三个皇帝,...
在苏州河畔,这群青少年做了这件... 日前,由长宁团区委和周家桥街道团工委联合开展的“青听苏河”系列“行走的团课”周桥段活动,在三七民众夜...
原创 发... 按照传统说法,发现美洲大陆的第一人是哥伦布,生于意大利却成名于西班牙。但这里的“传统”不是中国的传统...
全国唯一的细石器专题博物馆在广... 全国唯一的细石器专题博物馆在广元开馆 10月20日,位于广元市朝天区的中子铺细石器考古博物馆正式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