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路上,朱老总来到军委二局催要敌军情报,二局的局长正在忙碌,他的脾气非常大,说道,让总司令在门外等着。这个二局局长是谁?竟然如此目空一切,目中无人,敢让朱老总在门外等着?
他叫曾希圣,湖南资兴人,没有拿到毕业证的黄埔四期生。曾希圣有一个亲哥哥叫曾中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军事家,在张国焘之前担任鄂豫皖军委主席,可惜惨遭张国焘杀害。
(曾希圣陪同朱老总在安徽视察)
客观地说,曾希圣的军事才华不如哥哥,但是他在另一个方面创造了极致,那就是情报侦察工作。1931年,因为上海党中央组织遭到了敌人的破坏,曾任中央军委谍报科长的曾希圣来到中央苏区。
军委二局成立,委任曾希圣为局长。这个二局就是专门负责情报侦察工作的。让曾希圣来担任这个局长,真是用人之长,找对了人。曾希圣也是一位红色特工。
他是中国军事无线电破译密码的第一代专家。周总理称他是中国情报工作“创业的人”。曾希圣没有学过密码破译,可是凭借天生的禀赋和刻苦的钻研,他居然能够成功破译敌人的电台密码,从而截获敌人的情报。
真是奇才。在一次缴获中,曾希圣拿到了敌人的密码本,抄录敌人的电台信息,根据密码本比对,一点一点破译敌人的情报。敌人的情报不是完全写在纸上的,还需要进一步分析研判。
有一次,曾希圣成功破译出了敖字,可后面没内容了。曾希圣判断这是一个地名,就在敌人活动区域的地图上寻找带敖的地名,果然找到了敖城。进一步根据其他相关情报比对,准确截获了敌人的全部军情。
(1937年,曾希圣在延安)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有了曾希圣,敌人的行动尽在掌握,这才有了毛主席的神机妙算,指挥若定。所以毛主席称赞说,有了曾希圣,红军就好比是打着灯笼走夜路。
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对曾希圣非常看重,当时红军的条件非常艰苦,毛主席说再难也要保证二局的供应。曾希圣领导的二局享受每月第一等津贴12元,比一个师的办公经费都多。
彭德怀脾气已经够大了吧,他还担任了军委副主席,地位非常高,可每一次给曾希圣发电报,言必称:“曾局长”。对曾希圣非常尊重和厚爱。
曾希圣的工作非常重要,却也非常艰苦,比我们现在研究奥数题还难,叶剑英称他是在研读天书。同时,这份工作也让很多人不理解,毕竟曾希圣是待在后方小屋子里,没有冲锋陷阵,领兵打仗。
很多将士不认为曾希圣有什么了不起,却还享受那么好的待遇。曾希圣因为老是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研究密码,缺少和大家交流,很多人就说他不合群,个性孤高。
曾希圣确实也有缺点,他的脾气很不好。他研究情报和密码的时候,非常专心致志,不许任何人打扰。所以,长征路上,军情紧急,朱老总亲自来找二局要情报,当时曾希圣正在高强度工作,还没有得出结论,他的心里着急上火,就让朱老总在门外等着。
(曾希圣陪同毛主席视察)
一个小局长,竟然如此跟总司令讲话!真是岂有此理!好在朱老总的脾气好,度量大,当然他也理解曾希圣工作的艰苦程度,所以没有生气,也没有在意。理解万岁嘛。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曾希圣曾经向毛主席提出,不在二局干了,毛主席没有批准。曾希圣提出这一要求,不是想撂挑子,而是他也觉得自己老是在后方待着,缺少战功,要求上前线去。
直到1938年,曾希圣培养好了接班人,时机成熟了,他才最终离开二局。从1931年底,到1938年,曾希圣领导二局前后长达7年之久,曾局长的大名,在中央红军中是非常响亮的。
皖南事变之后,曾希圣奉命组建新四军第七师,并担任政委,这个最初只有一两千人的队伍,到抗日战争胜利后,已经是三万大军了。这是曾希圣对革命的又一个重大贡献。
建国后,当年的曾局长,变成了曾书记。曾希圣是建国后首任安徽省委书记,主政安徽长达10年之久,是毛主席非常器重的地方一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