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先生故居保护修缮及室内复原工程竣工 20日起恢复开放
迪丽瓦拉
2025-07-27 20:02:56
0

央广网厦门10月21日消息(记者 吴馨骅 实习记者 李旻)经过5个多月的施工和改造,陈嘉庚先生故居重新绽放历久弥新的风采,于20日起恢复对外开放。

陈嘉庚先生故居位于厦门市集美区集美社后尾角庄厝,是陈嘉庚、陈敬贤及家眷回国时工作和生活的住所。据介绍,1939年4月,日军飞机轰炸集美,“校主陈嘉庚先生私人住宅,中燃烧弹一枚,全部被毁,仅余空壳”。

1980年代陈嘉庚先生故居旧照(央广网发 集美校委会供图)

1950年,陈嘉庚回到集美定居,他坚持“先公后私”,直至集美学校校舍修葺完成后,才于1958年修复个人住宅,其晚年在此工作、生活。1980年,陈嘉庚先生住宅经全面修缮后,设为“陈嘉庚先生故居”,开辟“陈嘉庚先生生平事迹陈列馆”。

为更好地保留故居原貌,2022年,集美校委会启动“陈嘉庚先生故居”数字化复原项目,通过当年陈嘉庚先生身边的工作人员、当地长者和专家的口述资料,以及相关历史资料图片,完成了1958年时期“校主厝”数字化建模工作。今年是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集美校委会于5月启动陈嘉庚先生故居保护修缮及室内复原工程,对建筑主体进行文物修缮,并按照1958年陈嘉庚先生在此居住时的场景进行室内复原。

林兆枢、陈立人为“陈嘉庚先生故居匾额”揭牌(央广网发 集美校委会供图)

一楼复原为当年集美学校委员会办公场所,二楼再现陈嘉庚先生居住和工作场景,并在室外庭院增设“陈嘉庚先生故居历史变迁”陈列展,以此全面展现陈嘉庚先生勤俭朴素、克己奉公的美好品质,为广大市民游客提供沉浸式感悟“嘉庚精神”的实景课堂。

今年9月19日,《厦门市嘉庚教育遗产保护办法》正式公布,陈嘉庚先生故居被列入保护名录。作为《办法》公布后名录中首个修缮竣工的实体建筑,修缮复原后的陈嘉庚先生故居将于10月20日正式对公众开放。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这张照片拍摄于清朝晚期,图中的五个女子均是有家室背景的,从她们的穿着打扮就可以看出,只不过这其中应该...
原创 尔... 引言 任何一个朝代,都必须把朝廷与百姓的关系摆正。当皇家的天平,一概地倾向了朝廷,皇权的大树就开始从...
原创 日... 在韩国和日本的民间调查中,经常会被提及的就是“中国人”,而结果也常年不变,日本人超过70%以上不喜欢...
原创 同... 1949年10月1日,伴随着天安门洪亮高昂的国歌声,五星红旗终于飘扬在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新中国于此...
原创 很... 三国时期的关羽虽然死得很悲壮,但他给人留下的印象很深刻,尤其是对待兄弟特别讲义气,对待刘备更是死心塌...
原创 伟... 作为伟人身边的人, 除了要拥有过人的胆识之外还有一点是比胆识更重要的 ——那就是细心与智慧。要知道在...
原创 三... 标题:三国两大使诈高手PK,曹操为何会被周瑜牵着鼻子走 在东汉末年,天下动荡,战火纷飞,英雄辈出。...
原创 年...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身为男人一定要有志向,如果漫无目的的生存,整天只知道玩儿,注定在大家看来是难以获...
原创 慈... 清史杂谈 慈禧太后是清朝末代的“女皇”,有言道“有清一代之女后,前有孝庄,后有孝钦,皆以才色闻,而...
原创 岳... 前言:岳母刺字这则故事在我们的脑海中早已耳熟能详了,岳飞是顶天立地、一心为国的英雄,岳母则是深明大义...
原创 清... 清朝宗室中哪些人可以拥有亲王爵位?亲王是何级别?看完涨知识 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中人们其实对官位的追求...
原创 慈... 中国近代是一部饱受屈辱的历史,清政府的腐败,还有列强的虎视眈眈,都导致了中国的积贫积弱,老百姓负担沉...
原创 三... 三国英雄辈出,让人讨论最多的莫过于三国猛将了。 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许八黄九姜维。演义...
原创 奶... 民国二十三年,溥仪为了复辟大清,甘心成为日本人的傀儡,建立“满洲帝国”,成为日本人手中对付国人的武器...
原创 西... 年西班牙人吹牛皮实力全球第一,将领阿提达声称只要80名士兵就能彻底称霸中国,另一位将领比亚斯更为猖狂...
原创 “... 帝王遴选独裁,一方面基于人性与个体优势,一方面基于国家所处的历史时期;独裁乃政治手段,无性也;其利弊...
原创 中... 中国历代都城变迁的概况 我们先来看一张总图,这个图上我把当过古代主要王朝都城的地方都标了出来。 对...
全国考古人才振兴计划 将支持1...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盖伦 实习生于曦乐)记者10月18日从国家文物局获悉,国家文物局、财政部等印发了...
原创 如... 我认为是可以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项羽、刘邦、韩信、张良、陈平等人所面对的秦军,并不是全部的秦...
书摘 | 用地图读懂历史,《地... 宋代文人黄庭坚在一封书信中写道:“毎相聚辄读数叶《前汉书》甚佳。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之,则俗尘生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