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经常出现某个贪官下马的新闻,虽然现在早已不是封建社会,但对这种贪污腐败的行为依旧是零容忍。而在封建王朝时期,很多大官的贪污行为更加可恶,甚至有像和珅一样私人财产比国库还要富有的典型例子。
当然,这是反面教材,贪官自古以来也是没有好下场的。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有极贪的人就有极廉的人。陆贽就是清廉大官的典范,虽然身居宰相的高位,却始终为国为民,不为自己。
陆贽在朝廷能在多方面给唐德宗合适的建议,后来相处的久了,唐德宗也对他的性格了如指掌了。唐德宗甚至主动劝他可以适当的贪污以改善自己的生活。虽然听起来很离谱,但这也恰恰证明了陆贽是极度清廉的官员。
一、成为李适内相
陆贽出生于玄宗年间,他自幼展现出了读书的天赋。本来陆氏家族也是名门望族的其中之一,但陆贽并没有享受到望族带来的福利,因为他出生之前,家族就家道中落,走了下坡路了。
陆贽的父亲去世较早,他便由母亲独自抚养长大;不过好在他的母亲韦氏非寻常女子,陆贽还是自幼接触到了很多史书典籍和教育。而且陆贽不管是对学习的知识,还是生活发生的问题,他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从不随波逐流。
而古代读书人最高的理想当然是考中进士,进朝为官,陆贽也不例外。陆贽的学识和天分都很高,所以考试对他来说不难;在他十八岁那年成功考上进士、及高第,被任用为县尉一职。只不过没过多久,陆贽就免职了,他选择回到家乡继续研读史学经书,丰富自己。
又过了一段时间,唐德宗继位,每一任新上任的皇帝总要在最开始的几年颁布一些法令制度,或是办法措施,以此来彰显他们的贤能。唐德宗也不例外,他主要是针对官员、人才选拔以及国家财政等方面展开工作。
而唐德宗推行的各种方案在陆贽看来十分有前途,所以他主动找到了当时唐德宗派遣下去巡查的庾何,向他详细阐述了自己关于这些措施的建议。庾何听罢,也觉得甚是有理,遂回京将这些建议都转述给了唐德宗。
德宗听罢甚是欢喜,因为陆贽所提的各项具体措施与他的中心思想十分贴合;甚至可以说完美展现了唐德宗想要的答案。再加之之前陆贽在前朝考试时写的文章被当时还是太子的德宗看到过,便觉得这是个人才,现在更是加深了这一想法。
不管哪个朝代,也不管哪位君王,对于人才总是有一样的渴望的。因为得到贤才能帮助自己更好的治理国家,唐德宗知道陆贽的才能便立马让人宣陆贽来朝廷任职,即为翰林学士。也是自此开始,陆贽成为了德宗内相,开始真正的在官场大显身手。
二、为官清正廉洁
陆贽对于德宗的提携十分感激,所以他也尽心尽力的为德宗出谋划策。陆贽不是害怕君王的人,他只是一心为国为民的人,所以不管大事小事,也不管德宗心情如何,只要涉及到国家大事,他都会马上报告。
而唐德宗也是因为陆贽的这种特性才重用他的,所以虽然没有给他宰相的名称,但实际上陆贽已经做的是宰相该做的事情了。陆贽主要负责起草德宗意旨以及各种文书,朝廷每日都大量的政事需要处理,而这些文诏尽数都是由陆贽完成的。
陆贽越来越受到唐德宗的喜爱和重用,在他母亲去世后,有很多人都送去了礼物,但陆贽一件都没收。只有唐德宗命陆贽故交送去的礼物,陆贽无法拒绝才不得已收下。
而陆贽不收礼也是他为官清廉的表现之一,其实这样的品质从他还未得到重用时就有所体现了。当时是陆贽县尉辞官回乡,他结识了刺史张镒,并且成了忘年交。而畅谈几日后,陆贽要启程离开,张镒赠予他百万钱,可陆贽只拿了礼物中的一盒茶叶。
而就算后来成了德宗身边的红人,陆贽依旧没有改变自己的原则,即坚决不收礼。陆贽办事讲究公平公正,钱财礼物收买不了他。而不收礼,就只能依靠每月的月俸过活,他过得实在不像一个大臣的生活。这样清贫的生活德宗都看不下去,甚至主动劝他可以多少收点礼。
三、受到诬陷被罢免
可陆贽觉得,生活的贫富都是身外之物,只要无病无灾能过活就已然足够了。他只想一心一意为民为国、为德宗分忧,其他事情他不在乎。但也正是他这样的态度,让很多朝廷其他官员对他十分不满。
因为毕竟树大招风,加上陆贽这样的人是少数,而大多数的官员贪污腐败,他就显得格格不入了。再加上德宗格外重用陆贽,其他的官员就更加嫉妒,于是不断地有弹劾陆贽的上书传到唐德宗手中。
唐德宗也知道陆贽和这些名义上的忠臣之间的区别,对于陆贽的为人他再清楚不过了,反倒是那些贪官,一个比一个狠毒。但唐德宗也只能默默将这些文件压下去,毕竟将这件事搬到台面上谈论,唐德宗若明目张胆维护陆贽,恐怕他会迎来更多敌对者。
直到裴延龄的出现,打破了德宗对陆贽的深信不疑。裴延龄整日在德宗耳边编造陆贽的罪行,经过久而久之的诋毁加上陆贽从不为自己辩解;德宗也开始动摇,后来便下令给陆贽降职,甚至愤怒之下想要杀死陆贽,后来在众多忠臣的联合请求下才保有一命。
四、总结
伴君如伴虎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毕竟皇帝也是人,而人的心情是会随时变化的。虽然看似唐德宗早期对陆贽深信不疑、格外重用;但时间长了,德宗总会有认为陆贽行事不当的时候。然后再加上奸臣的佞言,德宗便也会对陆贽开始产生怀疑。
而一旦有怀疑的心思,在德宗看来,陆贽的行为就会显得别有用心了。只是陆贽其实从始至终都是一样的,变的是唐德宗;只能说坐在那个位置上的人本就生性多疑。不过陆贽清廉到皇帝亲自劝他贪污,这也是由古至今头一遭的罕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