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蒋介石为什么一直是光头?宋美龄说出实情,主要是为了他母亲
迪丽瓦拉
2025-07-27 06:02:45
0

有句话叫外修形象,内修涵养。蒋介石的一生站在人民的对立面,最终不可避免被人民抛弃。论历史功绩,蒋某人负面大于正面,在人们的心里,他的形象更是差强人意。

除了秉性而言,论外在形象,在你的脑海里,蒋某人是不是就是那个笔直的腰杆、严密的风际扣、黑披风,还有那个锃亮的“光头”。从现在人们的审美而言,作为一个领导者,留光头似乎很不庄重,然而,也正是光头,让他变得与众不同。

蒋介石

事实上,蒋介石并非是病理性“秃头”,他也并不是我们所说真正意义上的光头。晚年的宋美龄就曾说出蒋介石不留发的真实情况。这与蒋介石的母亲王采玉有关。

左起:毛福梅、王采玉、蒋介石

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

孝子蒋中正

蒋介石的母亲叫王采玉,这个女人的一生很不平凡。也许正是因为母亲的遭遇,才让蒋介石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大孝子。

蒋母王采玉幼承父教,聪明伶俐,精于女红,深得慈爱。青年时代她命运多舛,曾一度遁入空门。机缘巧合之下,结识了蒋肇聪(蒋父),后来在接连不幸的家庭不幸中,于逆境之中顽强奋斗,上孝下教,治家有方,成为万千女性的楷模。

蒋中正深受母亲影响,对于母亲的含辛茹苦,他多能体会,成年后对母亲思慕至深,感恩之心也与日俱增。

王采玉

1921年6月14日,蒋母因患心脏病,卒于故居内寝,享年57岁。好在蒋中正在母亲临终之前,及时赶回家中侍奉左右。蒋母弥留之际,曾再三叮嘱蒋介石:一要为她择地另葬,不与其父同穴;二要办一所学校,培育乡里子弟;三要报答几家至亲好友的恩情。对于这三件事,蒋介石不敢怠慢,在他发迹之后一一兑现。

蒋介石不留发,与母亲王采玉有关。据宋美龄回忆,蒋介石之所以会留光头,是因为他曾经遇到一位高僧,据这名高僧所言,如果他不留头发,他的母亲就能有一个好的归宿。或许是因为母亲坎坷的人生遭遇,因而他对高僧的话深信不疑,他照做了。

所以,一提到蒋介石,他光头的形象就会浮现在大众视野。当然封建迷信并不可信,只是蒋公的这份孝心确实值得赞扬。中国最早的词典《尔雅》这样解释“孝道”:“善事父母为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在孝道这方面,蒋介石不但在形象上改变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上也是从不敢对母亲有所忤逆,包括蒋母死后停灵期间,他抚尸大哭多次,并写下了让人动容的《哭母文》。1923年,为纪念母亲60冥寿,蒋介石特在离母亲墓址约300米远的地方建筑三间新式洋房,取名为''慈庵'',即纪念慈母之意。蒋介石对慈母行如此大哀之礼,在同事朋友中博得了一个''事母至孝''的美名。

慈庵

与宋美龄携手一生

其实蒋介石光头的原因不仅仅有母亲的原因,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蒋介石曾经在一次公开场合说明了自己为什么是“光头”。

上世纪五十年代,有一次他对军校学生训话时曾说:“其实我并不是光头。但是我在北方的时候,北方系的军人全部都是都是光头,所以我也留了光头。后来为了革命来到南方,南方军人并不剃发,大家觉得我很奇怪,于是就都以为我是光头了,实际我是有头发的。”

可以看出,蒋某人也很无奈,只是他已经习惯了自己“光头”的造型。同时期的谭延闿、冯玉祥、阎锡山、张治中等人都剃过光头,但名气最大的的光头当属老蒋。

蒋介石

虽然蒋介石如是说,但很多人对他的光头造型还是有很多猜测。因为蒋介石曾经好寻花问柳这一口,所以有人说他得了梅毒,导致头发脱落。不过这种说法可信度不高,毕竟在当时老蒋有优越的医疗条件,大可以将此病根治,陈洁如对此就解释过。再者,与宋美龄结婚之后,两人感情甚笃,所以老蒋断不会再去烟花柳巷,可见他的光头与疾病无关。

宋美龄说是因为蒋公的母亲,丈夫才没有蓄发,事实上,宋美龄知道蒋介石在众人的眼中不是一个善良的形象,所以宋美龄出于对丈夫的处处维护,才在晚年替丈夫说几句话。毕竟蒋介石一生待宋美龄不薄。

毫无疑问,蒋介石、宋美龄两人当初的结合就是一场政治联姻,宋家贪图蒋介石手里的权力,蒋介石贪恋宋家的社会地位,所以两者的结合就是“双赢”,一拍即合。

蒋介石迎娶宋美龄

不过,让人想不到的是,两人婚后却恩爱有加,蒋介石十分珍惜宋美龄。无论是生活用度、生活起居,蒋介石都尽力满足宋美龄,而宋美龄也是处处爱惜蒋介石的羽毛,两人的情感历久弥坚。都知道,宋美龄没有自己的孩子,不过她曾经却有过身孕,只是由于刺客行刺蒋介石未果,而遭受惊吓,导致小产。此后,蒋介石对宋美龄更是恩爱有加。

所以,对于丈夫“光头”的形象,宋美龄没有介意,甚至处处替蒋公着想。不得不说,两人的爱情,确实羡煞旁人。不过,正如蒋公前妻陈洁如所说,虽然蒋公落发不是梅毒引起,但不排除蒋介石可能确实有不明原因导致的脱发症,这直接导致了他只能“选择”留光头。而这一点宋美龄从来没有提及,或许她也不敢提及。

蒋介石、宋美龄

蒋某人不蓄发的背后

关于蒋介石不蓄发,他的侍卫副官翁元回忆录中,专门提到了蒋介石留光头的原因,这些有的是亲眼所见,有的则是听蒋介石亲口所说。有3点原因值得一说。

首先,蒋介石早年在保定陆军速成学堂上过学。那个时候北方不少士兵都会留光头,蒋介石入乡随俗也剃了发,以至于他有头发就会理掉。再有,蒋介石一度提倡“新生活运动”,觉得“光头”形象与此运动宗旨相吻合,就不定期开始剃光头发。

其次,蒋介石的头发属于那种比较细,不太浓密的类型,这可能是先天原因。若留得太长不好看,所以一旦长长了,他就会让理发师把他稍稍剪短点,但并不是剪光头,头发还是有的,只是比较短。只是因为头发细,远看过去就像光头一般。

蒋介石、宋美龄

第三,蒋介石一直以光头形象示人,以至于后来他干脆就直接留光头,这样就有了一定辨识度,看起来也比较威严。

不过,总的来说,蒋公对光头似乎有不情愿的意思,甚至当别人说他是光头的时候,他还非常生气。有一年,蒋介石孙子蒋孝勇理了个光头回来,蒋介石就问蒋孝勇,为何将头发剃光。蒋孝勇说是学校老师要他们剃

,说这叫“中正头”,全校男生都得剃。蒋介石听后十分生气。在之后的教育大会上,蒋公对此事进行了批评。

历史很让人玩味,有些历史问题很浅显,有些历史问题充满了迷幻色彩。不过通过一些事例的比较和分析,总能发现其中隐藏的真相。蒋公的“光头”造型,究竟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如果我们观察一下蒋介石的后代,你会发现,蒋家的男性似乎都有着相似的症状:蒋经国,蒋孝勇,蒋孝严等人,乃至现在孙子辈的蒋友柏,他们似乎也都经历了“中年脱发”的窘境。这不免让人生疑,也许蒋介石确有先天性脱发症,正是这种遗传病才导致蒋介石年纪轻轻就变成了“蒋光头”也说不定。

蒋孝严

至于真相究竟如何,只能交由历史去解答了!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蒋介石是一个孝子,据说为了母亲有个好的归宿,他果断剃了光头。至于真相是不是如宋美龄所说,至今也是个问号。只是蒋公的“光头”形象一直伴随着他的政治生涯,给人们留下很深的印象。外在从来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一颗有涵养的内心,蒋某人做到了吗,你怎么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一... 公元219年刘备在取得汉中之战胜利后,便在众人的欢呼中风光的自封“汉中王”。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陈嘉庚与厦门大学”纪念展馆焕... 中新网厦门10月18日电 (杨伏山 欧阳桂莲)“陈嘉庚与厦门大学”纪念展馆开馆仪式18日在厦门大学举...
原创 隋... 说起隋炀帝杨广、唐高祖李渊两人之间的关系,就必然得提起在历史上很有名,也很牛逼的门阀,这就是西魏独孤...
原创 清... 清朝灭亡于1912年。虽然清朝灭亡了,但还有许多后续问题仍需要处理。其中之一就是清军的去留。由于清军...
六尺窄巷 礼让心更宽   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徽省桐城市的六尺巷,重温张吴礼让典故,察看桐城历史文化展陈。   ...
原创 曹... 汉光武帝刘秀是不是大汉正统?严格意义上来说不是,因为他并不是西汉末代皇帝汉平帝刘衎的后代,他是汉景帝...
原创 大... 我们看秦朝的历史,看秦朝的电视剧,让我们对秦朝尚武的精神十分敬佩。秦国自从商鞅变法之后就不断强盛起来...
原创 赵... 如果说是赵构发善心了,一定有人不相信这件事情,如果说是赵构怕了或许有这个可能,也有一种可能就是赵构被...
原创 郭... 建筑史上有三句名言"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石头的史书、建筑是居住的机器",优秀的建筑不仅具有实用性...
原创 杨... 唐玄宗搞定儿媳妇杨玉环,这事儿虽说不合伦理,但在那个时代,换个身份就啥事儿都没有了。 毕竟这是从李治...
原创 太...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是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时说的,大泽乡起义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
原创 玄... 唐朝建立之后不久,拥有巨大军功的李世民和当之无愧的皇太子李建成就展开了明争暗斗,虽然朝中大臣们都知道...
原创 苏... 二战结束后,国际形势风云巨变,尤其在1991年苏联的解体一度震惊了全世界,对于强大的苏联,世人还停留...
原创 清... 历朝历代以来, 反腐倡廉一直都是古代统治者所想要尽力实现的目标 。自秦朝开始就设立了如御史大夫这般可...
原创 郑... 我国虽然是一个古老的东方大国,但绝不保守和封闭。历朝历代,我国与海外就有着极为悠久的贸易、交往的历史...
原创 长... 引言 万里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中国的第一军事工程,它的建筑历史非常古老,最早可以追寻到西周时...
原创 康... 题记:近代中国的悲惨,表象是清政府的无能,一味的对各国列强妥协。深层的原因其实很多,最重要的是全国全...
原创 袁... 东汉末年,诸侯中势力最强大的就是袁绍,袁绍出身东汉名门”汝南袁氏“,自袁绍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
原创 晚... 落后就要挨打,是我们中国人用鲜血换来的惨痛教训。晚清的堕落,导致种种悲剧,是我们最不愿提起,却最应该...
原创 清... 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一座多民族居住的城市,这里被誉为优美的牧场,它就是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是世界上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