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姒姓夏后氏,名文命,字高密,号禹,后世尊称大禹,夏后氏首领,传说为帝颛顼的曾孙,黄帝轩辕氏第六代玄孙,他的父亲名鲧,母亲为有莘氏女修己。相传禹治黄河水患有功,受舜禅让而继帝位。
禹利用自己“号令天下”的权威,扶植儿子启的势力,使启得以攻杀接替禹位的东夷首领益,并征服其他不服从自己的部落。大禹是我国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国土为九州,并铸造象征最高权力的“九鼎”,后人称他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的意思。
据说当时洪水泛滥,大禹受命治水,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作斗争,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父亲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了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最终获得了胜利。
但是令很多人不解的是为何治水的重任一直都是大禹家族承担的,他们家族难道有什么特殊的神力吗?历史中大禹的父亲鲧奉命治理洪水,他用息土阻拦洪水,共治理洪水九年,但是大水还是没有消退,鲧不但毫无办法,而且消极怠工,拿国家这一艰巨的任务当儿戏。最终被革去职务,流放到羽山,后来鲧就死在那里,随后大禹继承父业,自请治理洪水,取得了成功。
历史真相果真如此吗,其实不然,在《山海经》中给出了此事的答案。根据《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大禹的父亲鲧是有崇氏部落的首领,他血统尊贵,是黄帝的血脉后人。因为这个原因,他在当时的部落联盟中拥有很高的号召力,所以当帝尧召集分管四方的四岳诸侯商议治水人选时,众诸侯皆推举鲧。
这充分体现了鲧在诸侯中的地位和威望,鲧深得人心的情势让帝尧心中大惊,在当时治理洪水是凝聚和控制部落联盟的重要手段。帝尧不愿把如此重要的任务交给鲧,他想让亲近之人担任此等重任。
而且在当时帝尧已经老去,他开始考虑选择继承人,后来他选择了舜,却遭到了鲧的强烈反对,在这场盟主争夺中,以“尧令祝融杀鲧于羽山”、“舜诛鲧于羽山”而宣告结束。虽然在史书中的记载不同,但鲧死于尧舜之手是不争的事实。
在鲧死后大禹开始治理洪水,随后因治水有功成为了部落首领,可以说大禹治水和称王都是在继承父亲的遗愿。鲧虽然治水失败,被尧舜借口杀掉,但是他摸索出了一条合适的路,给大禹治水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期间凝聚实力,获得了众诸侯的拥戴,最终助大禹登上了王位。可以说大禹家族治水的背后就是一场权力斗争,一旦这个推测被证实,或将颠覆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