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小组红人扶持计划#
?
#享春光享阅读#
?
今天继续抄吕思勉先生的《秦汉史》。
抄到秦始皇死后,公子胡亥、丞相李斯及赵高密谋篡改始皇遗诏,原来写给扶苏的诏密而不发,要扶苏及蒙恬自杀时,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按说扶苏也向秦始皇进谏过好几次,也做了不少事情,而且是秦始皇的嫡长子,在历史上也算有名气,为何司马迁不为扶苏立传,只是在《李斯传》中提到过几次呢?
要明白这个问题,首先得从《史记》的编书体例上讲。
《史记》中的“本纪”是专门叙述帝王生平事迹的(当然,项羽虽说不是帝王,但是司马迁认为他功比帝王,权如帝王),扶苏没当过皇帝,不符合标准;“世家”是讲王公贵族的(陈涉除外,就是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中的陈胜),扶苏不是王公,更不是贵族,写进这里面,不伦不类;“列传”是为名人名臣设置的,名人是指没有什么官职但在社会上极有影响力的那些翘楚,名臣就不提了,这两条,扶苏又不合适。更排除在“书”“表”之外。
扶苏不幸的人生际遇,尴尬的社会地位,让司马迁找不到合适的为他立传的文章样式。
但是,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这是关涉到立太子立储君的大事,也是关乎国家社稷的大事,文臣武将不能参与,容易引起皇帝的猜忌,让继承者落下“勾结朝中大臣”及结党营私的口实;司马迁作为太史令,更不能在这等家国大事上置喙,这属于越权越职越规。
而且,对汉武帝本人来说,谁继承他的皇位,是他头痛的问题。汉武帝逼得大儿子谋反兵败自杀,排除了急不可耐的三儿子,没考虑贪玩的四儿子,废掉了积极钻营的五儿子。临终时,才指定了皇位争夺中不争不抢的六儿子为法定继承人。
司马迁能在这个问题上,冒汉武帝的大不韪吗?
答案显然不能。
为扶苏立传,在多疑的汉武帝看来,就是影射汉武帝。
避而不谈,或者寥寥数语提及一下,这是司马迁最好的表达。
读书的一点愚见,不知诸君以为否?
今天的抄书成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