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于战争,却也结束于战争的宋朝,在他的整个发展历程当中,即使被强兵利刃打得抬不起头来,也始终不愿重点发展军事,这是为何呢?想要解答这个问题,就不得不谈到宋朝当时的自然环境,以及宋朝建立的背景。
一:流年不利使得宋朝无力发展1.异常的寒冷期使得民不聊生。
据《中国历史地理环境变迁与三次大规模人口迁移的关系研究》表示,"北宋处于气候温度急剧下降的一段历史时期。"因为寒冷的气候,当时不仅是北方少数民族想要南下求生,就连原本安居于南方的少数民族也因为粮食、及其他资源的不够,而和宋朝频繁发生冲突。
流年不利使得粮食收成一年不如一年,而这时候没有得到及时安抚的农民们,在繁重的税务和动荡的环境下,为了生存,为了反抗压迫,不得不纷纷拿起手中的农具起义。
在外有北辽、南蛮,内有武装动乱、农民起义的多重问题下,光是要想办法解决一个接一个的战争就已经占据了朝廷的绝大部分精力,更别说那需要大量粮食、人力物力财力才能真正发展起来的军事了。
2.连连战争没有给宋朝休养生息的时间。寒冷期所导致的缺量少人使得宋朝没有放手发展军事的实力,而连绵的战争则使得宋朝根本腾不出手来规划军事发展。
北宋时期,国家的领土已经被逼到了东南方一隅,但即使是面积不大的这么一块土地,依旧被战争占据了大半。在当时,"安徽、江苏、浙江一带的叛乱、农民起义"甚至比西晋(八王之乱)和唐朝前中期(安史之乱)的次数还要多,范围还要广。
对于北宋来说,他们外要抵御骁勇善战的辽人铁骑,内要安抚各地层出不穷的农民起义和武装反动势力,实在无法腾出手来发展军事。
而对于南宋来说,大败辽人的金人只会更加凶悍,而依旧没有过去的寒冷期也让各地的资源争夺情况得不到缓解,起义和武装造反依旧层出不穷,因此南宋也无暇对国家的军事力量进行持续有效的发展。
二:让统治者惧怕的藩镇割据1.拥兵建宋的统治者深刻明白军权的威力。
《宋史》有载,宋太祖赵匡胤曾担任"严州(今浙江西部)刺史",是以武将的身份一路打出的威风与名声,乃至最后被众将士"呼万岁",拥护称帝的。
亲眼见证过藩镇割据,亲身经历过武将变成皇帝的赵匡胤,对于武将的影响力和能力再清楚不过。
在当上皇帝之后,为了保证皇权的绝对不可侵犯,为了让发生在后周上的事情,也就是他黄袍加身,取后周皇帝周恭帝而代之的事情,不会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可能,赵匡胤采取了"重文轻武"的治国方针。
本来就常在北方铁骑下吃败仗的宋朝士兵们,现在不仅因为流年不利得不到及时的兵源补充,还要因为国家的方针而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两相作用之下,宋朝的军事实力实在很难得到提升。
2.始终无法彻底镇压的武装势力。如果说"重文轻武"的方针制约了宋朝军事的发展,那么各地那些好像永远也无法镇压完的起义和兵变,则是使得宋朝无法放手发展军事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初因为陈桥兵变而坐上皇位的赵匡胤在看到各地还有这么多有反心的武装势力后,绝不可能还敢将中央军权下放到地方,让他们放手应敌。宋朝帝位得来的方式让宋朝的历届统治者们都会习惯性的防范武将,时刻担心武将出现功高震主的情况。
在统治者的多方怀疑和压迫下,即使宋朝有一些能征善战的将军最终也逃脱不了轻则被剥削压迫,重则被诬陷丧命,甚至于牵连全家的结果。
对于统治者来说,发生在各地如雨后春笋般的起义和兵变就是时刻悬在他们心头的那根警戒线。每每想到这些武装势力,他们就会想到宋朝的来源,继而想到需要多加约束和防范武将,需要将太祖颁布的"重文轻武"的国策好好贯彻下去。
三:被强兵利刃打得抬不起头来的宋朝始终不愿重点发展军事的原因1.国力衰弱以至于无力发展。
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中有明确讲到,在整个宋朝当中,我国大都处于历史上的一个极度寒冷的时期。
北宋时期"华北已不知有梅树",就连耐寒的梅花也因为气温大降而从许多地方消失,而至于南宋就更加了,"寒冷的天气把太湖洞庭山出了名的柑橘全部冻死。在这样一个恶劣的自然环境之下,想要掏出大量的时间与金钱发展军事实力无疑是奢侈,且不现实的。
宋朝是承接自五代十国的,在宋朝成立初期,各处都是战乱所留下来的破壁残垣,人口稀少,好不容易从战乱中活下来的人们大多惶恐不安,不能快速安定。在这个时候,已经花费了大量的精力物力财力来发展人文,安稳人心的宋朝是很难再去发展军事的,毕竟,深受寒冷期困扰的宋朝光是要解决粮食问题就已经要焦头烂额了。
2.害怕皇权受到威胁的统治者不敢发展。对于深知自己皇位来源的宋朝统治者来说,第一重要的首先是维护自己的皇权,将宋朝延续下去。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抗击金人过程中屡建奇功,可当他通过无数硬仗打出了宋朝的威风之后,迎接他的却只是小人的无穷诬陷,以及宁可错杀也绝不放过的宋朝统治者。
从岳飞被杀一事就能看出,对于宋朝统治者来说,只要宋朝这个朝代还能延续下去,只要皇权还能被他们牢牢握在手中,那即使四面楚歌,即使人们因为天灾而过得苦不堪言,即使让无数忠臣将士寒心,他们也在所不惜。
北宋灭亡之时,宋徽宗、宋钦宗主动向金人提出,以将所有妃嫔女儿全部抵做战败赔偿金为代价的方式来换取自己的平安。在他们眼中,只要能够延续宋朝血脉,那无论是尊严还是其他人的权益都是可以毫不犹豫牺牲掉的。在拥有着这样一种心态的统治者的统治下,无数的言官因为得罪了奸臣而被冤死,无数的忠将因为手上有军权而被皇帝忌惮,可那些一心只想攥取权力,谋求金钱的奸臣们却能够因为他们不辨是非的顺着皇帝的心意说话而站稳脚跟。
3.政局混乱小人当道。宋朝时期有大量小人把持朝廷,使得皇帝无法明辨忠奸,进而造成无数冤假错案。而那些小人能够扰乱朝纲的原因,其实正是暗中支持他们的统治者。
作为一个奸臣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作恶作乱,而是揣测圣心。如果不是知道武将是皇帝心中的一根刺,秦桧不会敢让手下捏造虚假证据,诬告岳飞谋反。
对于当时的宋高宗来说,其实这个罪名背后的真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岳飞功高震主,威慑到了他最在乎的皇权。
南宋时期,其实宋朝的军事实力曾数次有过起色,可在小人针对统治者心病的精准把握之下,刚有起色的军事就会很快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被打回原形。在宋朝大多数统治者的心中,武装势力,或者说武将,已经成为了他们的心病。
只有当国将不国,宋朝彻底保不下去的时候,他们才会愿意稍微对武将下放一些权力,让他们去保家卫国,可当那些武将真的完成任务顺利归来,名声大涨后,他们又只能紧赶慢赶地去他们的兵权,卸他们的军职。
四:总结被南北夹击,充满了内忧外患的宋朝始终不愿意持之以恒的发展军事,不愿意利用越来越强大的武装力量保护国家的原因,一是因为宋朝处于历史上难得一现的寒冷期,国力衰弱,二是因为宋朝统治者过于担忧功高震主,三则是因为小人当道,朝政混乱。
糟糕而恶劣的天气让宋朝国力始终无法真正的强盛起来,在国家资源贫乏的情况下,自然很难去大力发展需要消耗许多资源的军事,而陈桥兵变换来的皇权又进一步使得统治者不敢随意发展军事。
他们担心一旦放手,那他们就会变成下一个被迫让位的后周皇帝。当统治者的心病已经积重难返的时候,小人就很容易借此获得皇帝的垂青,并借着皇帝的信任扰乱朝纲。奸臣小人要是想要富贵长久,他们唯一的办法就是讨好统治者,对于他们来说,权利和金钱远远高于一切国家利益,只要能让皇帝安心,哪怕冤死忠臣良将他们也在所不惜。
因此,在统治者的默许和奸臣的主动出击之下,宋朝的军事实力总是稍有起色就很快跌入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