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时期七个诸侯国叛乱,叛军势力太大,此人建议汉景帝御驾亲征,而由他在京城留守,一些忠臣大为不满,后来有个叫袁盎的提建议,将此人斩杀,叛军势必退却,皇帝思虑再三,命人将此人腰斩,不过叛军依然不散,最终还是任命周亚夫统帅全军,消除了叛乱。
其实说到这,大家都猜出来了,这个人就是晁错。那么咱们一起来回顾下晁错的传奇一生吧。他出生于汉高祖七年,年少时师从张恢学习法家思想。法家思想主张性恶论,强调法律的作用,锐意改革。所以这些人往往表现得很冷峻,这个晁错比起先贤毫不逊色,属于激进派。
早在汉文帝时期,他就提出削藩,但是汉文帝没有采纳,不过对这个人印象不错,还把他推荐给儿子汉景帝当老师,后来汉景帝上位,更加重视老师,让他担任内史。他呢经常单独晋见景帝,讨论国家大事,汉景帝对他是言听计从。不过呢,晁错性格不好,严厉、苛刻、心狠,因为得罪了不少人,像周亚夫,窦婴,袁盎,丞相申屠嘉与他的关系都不好。
后来晁错就给汉景帝献上了著名的“削藩策”,汉景帝同意了,谁知道这削藩策一施行,七个诸侯国联合造反,还打了一个口号”诛晁错,清君侧“,叛军势力太大,晁错就给汉景帝出主意,说皇上您应该御驾亲征,我在家留守就可以,可是遭到一帮大臣的坚决反对。但是叛军太强,手头军队不足,该怎么办呢?一个叫袁盎的就出主意:他们不是打着诛晁错的口号吗,您把晁错杀了,他们不久消停了吗?
汉景帝一想,说的有道理,再加上自己手上能征惯战的将军大部分都跟晁错有仇,杀了晁错有利于大臣的团结,也可以杜绝叛军的口实,于是乎命人把晁错腰斩了。但是呢,那些叛军,真实的想法并不仅仅是杀晁错,而是汉景帝的江山,不过朝廷内部因为杀掉晁错,空前的团结,周亚夫,窦婴等人齐心协议只用了3个月就把叛乱平息。这么考虑的话,晁错还是没有白死。
其实这场叛乱,归根结底还是晁错太激进了,如果看清形势,循序渐进的削藩,那么影响要想的多,他激进的策略,差点让汉朝崩盘,连老爹都自尽了,性格决定命运,这话对他也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