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噶尔丹远走漠北,为何康熙还要赶尽杀绝?这事对中国影响深远
迪丽瓦拉
2025-07-27 07:04:18
0

乌兰布通之战后,噶尔丹的主力部队被消灭,选择远遁漠北。康熙皇帝哪肯放过噶尔丹?他继续对噶尔丹发动亲征,不仅实现了战争的胜利,还将喀尔喀蒙古正式纳入到了清朝的版图。那么康熙皇帝是如何彻底消灭噶尔丹反清集团的呢?

一,多伦会盟,外蒙古自此纳入了清朝版图

1690年,清朝的10万大军在乌兰布通击溃了噶尔丹主力部队,但是清军主帅福全麻痹大意,竟然没有全歼准噶尔大军,噶尔丹如惊弓之鸟逃亡了漠北。噶尔丹逃亡漠北,清军就需要穿越戈壁滩进行追击,其难度就更大了。

但是噶尔丹的日子也不好过。其军队在逃跑过程中饥寒交迫,疾病流行,导致部队大量减少。由于漠北的喀尔喀各部都已经南迁投归清朝,噶尔丹在漠北得不到充足的补给。噶尔丹不敢对清朝发动主动进攻,也不敢调兵西进收复汗国本部。当时准噶尔本部被策妄阿拉布坦占据,噶尔丹是无路可退的。他只能在漠北游走,不断袭击各部,寻找粮草。

噶尔丹

逃亡漠北后,噶尔丹表面“认罪立誓,上书请降”,实际上却不断煽动蒙古各部反叛,意图卷土重来。为了粉碎噶尔丹的计划,康熙帝在1691年召开了多伦会盟,内外蒙古的王公纷纷参加,规模空前。

会盟开始后,土谢图汗首先承认了自己擅杀扎萨克图汗沙喇的错误,同时也说出了沙喇投降噶尔丹的罪行。康熙帝对喀尔喀的三部事情既往不咎,以化解各部矛盾,使其团结统一,孤立噶尔丹。康熙帝的决定得到了喀尔喀各部的支持。五月三日,康熙皇帝对喀尔喀部队的管理体制进行了调整。

多伦会盟

首先,喀尔喀部按照内蒙古“四十九旗编为旗队,给地安插"的原则,划分为了36个旗;第二,仅保留土谢图汗、车臣汗、扎萨克图汗的封号;第三,其他蒙古贵族全部废除原来的封号,全部按照清朝的制度封为亲王、郡王、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台吉等。此举标志着清朝正式对外蒙古实行行政管理,是外蒙古纳入版图的重要标志。

为了从宗教文化上加强对外蒙古的控制,康熙皇帝在多伦诺尔建立“汇宗寺”,用黄教来作为凝聚蒙古各部的精神纽带。五月初四,康熙皇帝召集军队在多伦举行阅兵,彰显了清朝强大的武力,给了噶尔丹和俄国很大的威慑。就在当年,沙俄境内的1000多户车臣部落挣脱沙俄控制,回归了清朝。两年后,又有600户土谢图部众回归清朝。

多伦会盟后的清朝版图

多伦会盟后,康熙皇帝提到:“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他还说:“本朝不设边防,以蒙古部落为屏藩耳。”的确,长城绵延万里,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依然无法阻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但是让北方游牧民族完全归顺,让他们来保卫边疆,那才是最好的“长城”。

自此之后,外蒙古再也没有背叛清朝。纵观历史,汉朝虽然击溃了匈奴,但却没有管理;唐朝虽然册封了“安北都护府”,但是没有实际上驻军,使得突厥在几十年后就死灰复燃;明朝虽然多次北伐大漠,但是都没有取得实质上的进展。唯有清朝稳定管理了蒙古200多年,在历史上仅此一例。

二,噶尔丹远遁漠北,康熙如何应对?

乌兰布通之战后,朝廷绝大部分官员认为噶尔丹已经远遁漠北,对中原不会构成威胁,因此反对征讨。但是康熙皇帝力排众议,决定亲征。他调集了满洲、蒙古、汉军八旗,并征调了外蒙古的军队。军中文员则可以自愿选择是否从征。

多伦会盟后,康熙吸取乌兰布通之战的教训,对战争部署进行了调整。在乌兰布通之战中,清军携带的大炮太重,限制了清军的机动性,导致噶尔丹逃走了。现在康熙下令调集轻便的火炮,并重新打造了48门重500斤的火炮。其中西路大军装备了100门大炮和3000支火箭。

清军的火炮

深入漠北作战必须保障粮食能够顺利运输到漠北,康熙派人到蒙古各部购买马匹,使得每一个士兵用4匹马来提供粮食运输。康熙规定每个士兵要携带80天的粮食,清朝财政系统再拨出6万两白银,打造了拥有5500辆车、5万人的运粮队伍,能够保证士兵在口粮吃完之外,每人每月能得到2斗米的供应。没有清朝国力的支持,这场战争是无法进行的。

1692年,噶尔丹写信给科尔沁土谢图亲王沙津,企图策反他。康熙得到消息后,秘而不宣,经过观察,暗中观察沙津的行动。经过考察,康熙发现沙津并没有反叛清朝的嫌疑,于是康熙将计就计,让沙津假装投靠噶尔丹,以作为内应。1695年,噶尔丹带领3万军队东征,一直到达了温都尔汗一带。

此时,清朝的准备工作也完成。康熙将北伐的军队分为三路:东路,共9000人,由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带领,驻扎在呼伦贝尔草原,堵住噶尔丹东征的道路;西路,一共4.6万人,由费扬古带领,主要是八旗部队和绿营军,主要路线是从陕甘一带出兵北伐;中路,是北伐主力,由康熙皇帝亲自统率,一共3.4万人,主要路线是从河北出兵北伐。最终目标是西、中两路大军汇合全歼噶尔丹大军。

康熙亲征剧照

出兵之后又发生了一些意外。一是沙津悄悄带来了消息,说俄国带来6万军队支援噶尔丹,吓得许多将领纷纷建议退兵。康熙稳住军心,坚持北伐,打消了将领的疑虑。此后,西路军因为粮草不足,导致进兵日期拖延了10天。如果两路大军不能会师,那么噶尔丹就会再次向西逃走,无法实现一举全歼的目的。经过反复思考,康熙帝决定派遣使者拜访噶尔丹,假装进行了招抚,拖住噶尔丹。如果噶尔丹要逃,那么使者就提剑刺杀噶尔丹。

五月初一,康熙亲率中路大军朝着克鲁伦河挺进,但是噶尔丹却不知道康熙的大军已经悄然而至。他见到使者后说:“中华皇帝不在中国安居逸乐,乃能飞越过此无水瀚海乎?”因此军备松懈。当清军到达了附近的阵地后,噶尔丹惊慌失措。他看到清军阵容强大,于是连夜逃走,此后,噶尔丹不是在逃亡,就是在逃亡的路上了。

三,噶尔丹的逃亡之路

康熙原本以为是一场恶战,没想到噶尔丹逃得太彻底,连营帐、盔甲都丢了,大量的老弱士兵被抛弃。康熙认为噶尔丹一点不懂行军之道,于是下令步兵就地休整,自己亲自带领一支轻便骑兵追击噶尔丹。康熙带领的骑兵三天追击300里依然没有见到噶尔丹的踪迹,最终因为粮草用完而撤回。

康熙

噶尔丹一口气逃到了拖诺山时,他想凭借此山来抵御清军。见到清军还未追击来,又想在柳林中摆设驼城。在得知清朝西路大军到来后,噶尔丹吓得六魂无主,赶紧带领军队西逃。然而费扬古带领西路大军提前到达了昭莫多,拦截了噶尔丹的退路。当噶尔丹大军狂奔5天到达昭莫多后,发现这里全是清军,逃无可逃,噶尔丹必须打完生命中最后的大战。

费扬古鉴于西路军长期在沙漠中穿行,疲惫不堪,于是反客为主,据守山头,诱敌深入,打伏击战。当时噶尔丹也认为清朝西路军较弱,于是带领5000大军冲入清军阵中。激战半天后,费扬古发现噶尔丹军还有部分没有参战,认为那一定是运输部队,于是派遣一支骑兵将之摧毁。噶尔丹军见辎重被毁,妻儿被俘杀,军心动摇,大量逃亡。此战,清军歼敌2000人,噶尔丹最后只带领几十人逃走了。

清朝北伐路线和昭莫多之战

噶尔丹逃到了塔米尔河地区,收集逃亡的军队,得到了残兵5000人。噶尔丹和将领商量对策,结果大量的意见不合,就纷纷离噶尔丹而去。为了搜寻噶尔丹的消息,康熙派遣使者出使准噶尔汗国,要策妄阿拉布坦加强防御;又派遣使者到西藏青海阐明旨意,防止噶尔丹窜逃。

在康熙的严密封锁下,噶尔丹选择铤而走险抢夺清军粮草。他先派丹济拉带兵抢掠清军存粮,自己则带领主力在山谷中埋伏。清军粮草部队遭到袭击,被迫撤退,进入了噶尔丹的包围圈。噶尔丹发动进攻,但是由于火药不够,还是被清军击溃,继续逃亡。

噶尔丹想逃的地方基本都被清朝堵死,而部队忍着饥寒在大漠游走,逃亡不断发生。康熙见噶尔丹走投无路,就给出70天的时间让他投降。噶尔丹的骨头还比较硬。噶尔丹的亲信格垒沽英多次劝说噶尔丹投降,噶尔丹就是不听,于是他自己带领60多人投降了清军。最终,噶尔丹成为了孤家寡人,如同大漠的孤魂野鬼。

最终康熙皇帝再次兵分两路出兵大漠寻找噶尔丹。噶尔丹众叛亲离,决定投降俄国,但是俄国不想撕毁和清朝签订的协议,也拒绝噶尔丹入境。在如此绝望的条件下,噶尔丹最终选择了服毒自杀,其部众随后便投降了清朝。

清朝骑兵纵横大漠

从1690年出兵到1697年噶尔丹自杀,康熙皇帝用了8年的时间彻底消灭了噶尔丹集团,粉碎了准噶尔汗国和俄国瓜分蒙古的阴谋,将外蒙古正式纳入到了清朝的版图,保卫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过,清朝和准噶尔的战争并未结束,此后的清朝还会在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以及西域继续和准噶尔继续较量,写下一部壮丽的史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他... 在中国近代史的波澜壮阔中,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他们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与悲壮。 今天要说的这位英雄,早...
原创 孟... 孟婆镇守黄泉,为何六界之中无人敢动?你看看她老公是谁就知道了 我国历史几千年,有很多的神话记载,而且...
原创 白... 楚国君昏臣聩坐吃山空,齐国闭关锁国高高挂起,战国后期实际就是秦赵两国的争霸之战。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一...
原创 同... 得益于很多人的传颂,我们现在一提到“奸雄”,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曹操,这并不是一个绝对贬义的词语,而...
原创 卑... 国际格局向来纷杂多变,趋炎附势者不在少数。 但纯粹的利益之交并不会有坚固的友谊,彼时座上贵客,可能不...
原创 川... 什么时候结束了,著名的川军范绍增,不跟随蒋介石,主动留在大陆上? 你们是否知道,在全省与战争进行全面...
原创 欧... 说起欧洲国家,我们知道国家非常多。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是错综复杂。虽然现在是维持着和平的状态,大家在一起...
原创 温...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现在的人一讲起中国古代,毫无疑问就...
原创 古... 从古至今,这个世界上最不缺乏的就是战争,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都会觉得,站在第一排的士兵,应该比较...
原创 李... 在我们熟知的古典小说《说唐》,《兴唐传》,《瓦岗英雄》,《隋唐演义传》等等,里面都有提到一个人的名字...
原创 清... 清朝功劳最大,没有清朝把熊努人,蒙古人打爬下,清朝末年,他们早进入中原拉,那还有后天的民国呀,乾隆把...
原创 秦... 《七绝》曾言:“凌烟阁下勒忠良,两肋庄前小孟尝。”唐朝年间,凌烟阁功臣得世人看重,凭此类英雄相助,诸...
原创 居... 居正:居正不居功,勤玫不争名 1948年3月,国民党在南京召开中华民国第一届国民大会,其中最重要的...
原创 刘... 在我们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三国是一个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时期,可谓是乱世出英雄时代,在长年战争...
经开区有序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 10月17日,位于皇冠街道海埠村的邵氏宗祠,一砖一瓦透着古意,经开区第四次全国文普查队在这里忙着测量...
原创 浅... 高句(gōu)丽是中国东北地区以及朝鲜半岛的政权。历史悠久,从公元前37年建国经历了27代国王到公元...
原创 清... 近代著名学者辜鸿铭早年在北大教学时,曾被讲堂底下那些自视进步的青年学子嘲笑脑袋上的马辫,而辜鸿铭则回...
解锁海淀统战记忆!海淀区统一战... 56个民族团结共荣, 五大宗教和睦相处, 一个个历经岁月洗礼的故事, 讲述着中国共产党 广交朋友、凝...
原创 毛... 作为新中国的开国上将,许世友将军的名号可谓是名震中外的,他不仅担任过南京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
原创 此... 汉武帝是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统治期间,国泰民安,政通人和。同时,因为他重视人才培养,破革提拔一些有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