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居正:同蒋介石竞选总统的民国“护法神”
迪丽瓦拉
2025-07-27 15:03:08
0

居正:居正不居功,勤玫不争名

1948年3月,国民党在南京召开中华民国第一届国民大会,其中最重要的议题是选举产生民国的总统和副总统,按照当时的情形,蒋介石毫无疑问地会当选为总统,所以,大会的焦点集中在副总统的人选上,李宗仁、孙科和程潜等人都势在必得。

然而,令大家意想不到的是,总统的竞选上却出现了一个人,他叫居正,这引得大家的关注和好奇,各方舆论也纷纷表示惊讶,当然,选举的结果是在人们的预料之中,蒋介石以绝对的优势当选为第一任民国总统。

居正为何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枉作陪衬,徒惹人笑的背后,其实是有原因的,作为民选总统,蒋介石觉得自己作为唯一的候选人,似乎有些不妥,他原想让胡适报名竞争,可老胡是何等精明之人,当然是不肯就范的,于是,蒋介石想起了居正。

蒋介石之所以会弃胡适而选居正,是因为老胡的名字同他放在一起很是搞笑,无论是蒋介石、胡适或蒋中正、胡适之,总觉得哪儿有些不对,显得很尴尬;而居正就不一样了,并列在一起就显得那么正统和大气。

居正当然也是有自知之明的,参加竞选,本来就与他一生淡泊名利的本性是很不相符,何况,时年他已是72岁的老人了,他是在蒋介石的请求下而出演了这一角色。

从这点来看,居正为了民主和公正还真是拼了,作为民国元老,他在国民党内享有崇高的威望,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只是他没想到的是,这次居然是因为他的名字吉祥而被讨了口彩,倒也有些喜剧的意味。

不过,要说他是不得已也有些勉强,作为时任司法院长的他,在日记中对此有这样的叙述,他认为,如果只有蒋介石一个人参与竞选,是有违民主政治体制的,所以陪选是自己作为司法院长的责任。

居正是一位妥妥的斜杠人物,他集民主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法学家于一身,他上马能战,提笔能文,他是孙中山的左膀右臂,曾担任数万人部队的司令与敌人厮杀,他还曾被蒋介石下令处死,他是“西山会议派”的大佬,更是反共清共的急先锋。

从参加同盟会到随蒋介石败退台湾,他的经历就是一部中华民国史,尤其是他对中国近代法律的建立和完善上,绝对是人们值得认真研究的人物。

向高处立,往远处走,寻平处坐;

存上等志,做中等人,享下等福。

这是居正先生写的一幅楹联,也是他一生的写照,他是一位传统意义上的文士,也有着湖湘人居功不自傲的风骨,他淡泊名利,克己奉公,生活俭朴,勤政廉洁,在这点上,唯有黄兴可与之比肩。

居正,字觉生,号梅川,1876年11月出生于湖北广济县的一个耕读世家,百年后,这个在公元742年由唐玄宗亲自取名的广济,被改名为武穴,我认为,这是中国更名最失败的城市之一。

由于他的父亲是私塾先生,所以,居正从小就受到了正宗的传统教育,他6岁启蒙,每天在经书典籍中熏陶,尽管他并不十分用功,但天资聪颖,在当地也小有文名。

然而,命运弄人,他自16岁开始参加科举后,每每都名落孙山,屡屡铩羽而归,一直到了23岁时,方才好不容易考了个秀才,本来也想再接再厉地向上冲击,可清政府却又废除了科举制度,将居正的上升通道给彻底堵死了。

对本来就厌恶八股的居正来说,不走科举之路未必不是件好事,于是,他开始接触新学,随着对民主、共和这些思想的不断了解,他也接受了新文化的洗礼,这也为他走上革命的道路奠定了基础。

湖北在近代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早年的张之洞在任湖广总督期间,兴办洋务,大力推广新学,武昌很快便成为吸引各地优秀人才的地方,而追求真理的居正也来到了武昌。

在学习的过程中,居正也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之人,如程潜、石瑛和田桐等等,他们结拜为兄弟,另外,还有被称为“民国三大疯子之一”的大学者黄侃,他们共同走上了推翻清王朝的革命道路。

从左自右 黄郛、蒋介石、戴季陶、张群、居正

1905年,在刚从日本回来的大哥程潜的劝说下,居正东渡日本,进入日本法政大学预备部学习法律,同年,在宋教仁的主持下,加入了同盟会,直接受黄兴的领导。

从预科毕业后,居正升入本科法律部继续学习,但当时革命党人正在国内组织起义,居正立即放下学业,前往云南参加河口起义,刚走到香港便得知起义已经失败,进退两难的他在孙中山哥哥孙眉的资助下去了新加坡。

居正

此时的新加坡可以说是革命党人的大本营,胡汉民、汪精卫和田桐等人都在那里,正以《中兴报》为阵地,与保皇党人的《总汇报》在打笔仗,居正的到来可以说是如虎添翼,他文章犀利,将保皇党人批驳得是体无完肤。

当缅甸的革命党人听说他在新加坡后,立即邀请他担任了《光华日报》的主编,而他在写文章的同时,也创建了同盟会仰光支部,可是,由于动静闹得太大,被当局驱逐出境,无奈的他只好又返回了日本,重新启动了读书的生涯。

可是,当年内地的革命形势如火如荼,居正实在是无法安心学业,他在黄兴的指派下,回国负责湖北盟务,以策应即将举行的广州起义;于是他潜回武昌,开了个“同兴酒楼”为掩护,筹建了同盟会中部总会,联络共进会孙武等领导人,准备在新军中策划起义。

为购置军火,他于九月中旬去上海,正在向宋教仁和陈其美等人汇报时,武昌起义意外爆发并取得成功,他立即赶回武昌,成为同盟会在武昌的最高领导人。

在居正的操控下,主持了黎元洪的就职和誓师典礼,制订了军政府相关的条例和规定,力邀黄兴来武昌主持大计,并联络各省代表一起,选举孙中山担任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可以说,居正在武昌起义中的表现,在同盟会中是首屈一指的。

临时政府成立后,居正担任了内务部次长,以他的长项,参与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宪治国,这也是居正毕生的追求。

孙中山将大总统让与袁世凯后,居正也选择了辞职;宋教仁遇刺后,他参加了讨袁战争,“二次革命”失败后,他与陈其美等人一起,随着孙中山避难日本,出任孙中山新成立的中华革命党的党务部长,是孙中山的左膀右臂之一。

1915年9月25日,孙中山与即将回国从事反袁活动的同志在日本合影(前排中为孙中山,右3为居正)

随着袁世凯称帝,蔡锷在云南起兵讨袁,孙中山也在国内组织了四支“讨袁军”,他自任大元帅,任命居正为东北军总司令,司令部设在青岛,手下的总参谋长叫许崇智,许崇智手下有个结拜的小兄弟叫蒋介石。

居正(右3)与部属在中华革命军东北军第1师司令部门前合影

就这样,居正率领这支拼凑起来的部队,与北洋军的第五师血战并取得了胜利,正准备乘胜追击时,袁世凯突然去世,北洋军也四分五裂,护国战争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黎元洪继任民国大总统后,重新恢复了被袁世凯解散的国会,对各地的讨袁军也进行了整编,居正作为国会议员,必然要去北京参加会议,于是,他将部队交给了许崇智,最后,这支部队也宣告解散。

1917年,居正随孙中山南下广州,当段祺瑞废除中华民国国会时,居正参加了护法运动;及孙中山在广州设立大元帅军政府时,居正为大元帅府参军。

1919年,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居正任总务部主任兼军事委员,当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后,他一直在负责总统府的各项工作,当陈炯明的部下发动兵变时,居正冒着生命危险,帮助宋庆龄脱离虎口。

1924年,居正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常委,但是,因为他不赞成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遂隐居上海,不问世事,即使是国民党二大召开时,他也借故没有参加。

孙中山逝世后,他急忙赶去北平,最后一次送别了他敬爱的孙先生,因为同当局者们还是弄不到一起,于是又返回了上海。

廖仲恺遇刺,打破了国民党现有的格局,随着许崇智交权,胡汉民出走,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庭抗礼,这二人以孙中山继承人的面目出现,表面上继续坚持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引起国民党内一众大佬们的反对。

西山会议

于是,居正与谢持和邹鲁等人一起,在北京西山碧云寺孙中山的灵前,召开了四中全会第一次会议,形成了著名的“西山会议派”,他们以国民党正统自居,也成立了中央,居正当选为中央执委和组织部长。

这一时期是国民党最混乱之时,广州、上海、北京和武汉四个地方都说自己是中央,你争我抢地打成了一片,当北伐军攻占上海后,蒋介石在南京也成立了“国民党中央党部”,此时,仅“国民党中央”就有三个。

尽管这一时期的故事十分狗血,但毕竟是要以军事实力作后盾才有话语权,最终,在蒋介石的操控下,各方势力统统被摆平,当年反对蒋介石的大佬中,不是被蒋介石收买,就是改行去办教育,反正是远离了权力中心。

然而,倔强的居正是不服的,他很看不惯蒋介石的专横跋扈,不仅公开与蒋介石作对,还想组织反蒋联盟,当他与时任淞沪警备司令熊式辉联络起兵反蒋时被其下套,写了个反蒋的命令而被捕下狱。

据说,当时蒋介石下令是“就地正法”,但不知是何缘故,居正被“械以足镣”,关押在龙华看守所,一年后转至南京的看守所,后在舆论的压力下方才获释,被监视居住。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为收买民心,对党内的各反对派表面上做出了宽容的姿态,居正这才恢复了自由,并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继而又出任了司法院院长兼最高法院院长,同时还兼任中华民国法学会理事长,开始了他长达16年的民国司法建设之路。

居正一直坚持以法治国的理念,他将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与西方法律相结合,并充分考虑了中国现实生活的需求,以灵活的手段,创建了具有当时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其核心是从礼治进入法治,坚持重建中华法系。

1936年4月 警官高等学校校长李士珍与司法部长居正

在这方面,居正可以说是殚精竭虑,为此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所以,他也被人们称为“中华民国法律的守护神”。

在这一时期中,他最为吸睛的事,便是处理施剑翘刺杀军阀孙传芳的案件,在他的一手操控下,这位被判有罪的民国传奇女子免遭牢狱之灾,赢得了民众的一致好评。

施剑翘

抗战期间,作为能文能武的民国元老,居正不仅担任了法律方面的最高职务,同时还是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虽然他因为年龄的原因,没有率军上阵同日寇厮杀,但却亲率慰问团赴前线劳军,足迹几乎踏遍了当时所有的抗战前线。

他将自己儿子送上了抗日战场,有些让人诧异的是,他的女儿居瀛棣和女婿祁式潜,却在抗战的烽火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点肯定是居正所没有想到的。

第一届国民大会合影 前排右一为居正

当那次著名的“陪选总统”后,他还是继续干着老本行,1949年,居正随蒋介石败退台湾,担任了行政院长,1950年,他创办了淡江音乐专科学校,即后来的淡江大学,这个学校一直以居正的生日作为校庆日。

1951年11月23日,居正在家写作到晚11点后,就寝前洗脚时,遽然逝世,享年75岁。

义旗树江汉先声,任学生军统领,作革命党前驱,赫赫风云,开国相看几元老!

文字见秀才本色,谱齐天乐六章,成行役吟三首,拳拳名教,盖棺无愧一耆英。

这是居正追悼会上的一副挽联,精炼地概述了居正的一生,他文武兼备,功勋卓著,楹联中下联所说的,是他的几部代表作品,即《国庆齐天乐》6首及《六十自寿》、《七十自寿》、《行役吟》等诗文集。

从右至左 廖仲恺、居正、胡汉民、孙中山、陈其美、许崇智

更为难得的是,居正留下了八千多封与各类人等交往的手札,这是难得一见的珍贵史料, 2012年,由他的孙女整理出版了一部分,是研究民国史的第一手文献。

君子让人,仁者居正,名如其人居正老先生,居正不居功,勤玫不争名,诚斯人也哉;最后,敬录徐复观先生在居正逝世后写的一段话以作本文的结语:

“楚人任侠敢任,而常有守孤抱以轻天下之情,故历史上秉大义以发天下之大难者多为楚人。发大难而不计其功,有其功而亦不以其自拘自滞,自矜自恃者,亦多为楚人。盖楚人有性情之真,而少功名之念,此楚人之所以失,亦楚人之所以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中... 第十位:细柳将军——周亚夫 周亚夫曾为汉朝平定了战乱,却被皇帝随便找了一个罪名就关入了大牢,最终被...
原创 苏... 苏轼的一生就是被贬谪的一生,有人说他,不是在被贬的过程中,就是在被贬谪的路上。让我们好奇的是,苏轼没...
原创 男... 在咱们眼中,东亚人总是特别重视“延续香火”,有时候,甚至会搞得跟“家里有皇位要继承”一般神圣和意义重...
原创 1... 三年前,西方媒体报道了一则让人哭笑不得的新闻,标题大概是:不得了了,中国人当上非洲酋长了,中国开始殖...
原创 浅... 东汉是我国古代的一个著名帝国王朝,但是在此帝国王朝期间,也发生了很多矛盾性的事件,比如当时的外戚干政...
原创 开...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正式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新中国成立。 当时的开国大典,许多在战争年代立下卓越...
原创 汉... 大家都知道,自刘邦建立汉朝,到汉武帝登基称帝,已经经过60多年休养,尤其是文景之治,更是让汉朝进入第...
原创 聂... 开国元帅聂荣臻的一生,是殚精竭虑的一生,是为国为民的一生。聂帅少年时便曾说过“ 我辈要以报国为根本,...
原创 刘... 古代帝王除了操心国家大事,还得防着身边人,今天要说的这位,可是三国时期的一位重量级人物,刘备刘皇叔。...
原创 金... 金庸先生作为一个作家,他创作的作品都是武侠小说,他造就了一个江湖,同时也造就了不少人的武侠梦,在金庸...
原创 晚... 说到清朝,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落后,闭关锁国的朝代。西方在进行工业革命的时候,清朝执政者还在封锁国门,...
原创 “... “平生不识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靠着《鹿鼎记》主人公韦小宝不断地传送,使得一个还没有出场和显露任...
原创 管... 齐桓公 抓住 管仲 后,就要下令将他处死。齐桓公的老师 鲍叔牙 说:“管仲是个治国奇才,杀了他太可惜...
原创 秦...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秦国扫六合吞八荒,一统七国,平定四海。秦国能够一统天下不是秦始...
原创 武... 巾帼英才扭乾坤,一代女皇绝古今; 虽为妩媚入宫闱,却因智谋赎尼身; 孤凤展翅腾龙位,弱女挥手伏众臣;...
原创 李... 大概是从宋朝开始吧,“好男不当兵”这句话就开始慢慢流传了下来,虽然这句话并不一定正确,但也有一定的道...
原创 致... 2021年,一部优秀谍战类型电影《悬崖之上》的上映让人们的目光再次聚焦到奋战于隐秘战线的无名英雄身上...
原创 出... 在古代历史当中,总有一些被后世人所敬佩的人,比如春秋时期的宰相管仲,虽然他出生的条件不是很好,又有一...
原创 少... 中原大战中的蒋张结盟(四) 在1929年的中东路事件之后,东北军开始了规模宏大的恢复和建设计划。不仅...
原创 慈... 在中国封建王朝的历史上基本上都是以男性为主的统治者,但也不乏在一些特殊的时期会存在女性掌权的情况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