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起义檄文《举义旗誓众文》,里面是怎么编排隋炀帝杨广的?
迪丽瓦拉
2024-12-08 16:32:56
0

原标题:李渊起义檄文《举义旗誓众文》,里面是怎么编排隋炀帝杨广的?

古代一些历史大事件一般都有檄文,各有各的特点。

比如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陈琳为袁绍征讨曹操的檄文,就说曹操很不道德,成立摸金校尉挖汉朝的祖坟;清朝努尔哈赤七大恨之第一恨明朝无辜杀害自己的亲人;朱棣檄文说朝堂奸臣蛊惑皇帝削藩,以莫须有罪名要斩草除根。这些檄文很有意思的!

咱们再看看隋末的檄文,祖君彦为瓦岗寨李密写的檄文,说杨坚狼子野心窃取北周江山,杨广阴谋夺嫡,在宫中侍候病重的杨坚,做出了一些禽兽事儿等等。

我们看看今天的主角李渊的檄文是怎么编排杨广的?

617年三月,刘武周发动兵变,攻占太原汾阳宫,又联合突厥意图天下,杨广要拿太原留守李渊治罪,形势危急之下,李渊对李世民说事情危急,可以起事了。

李渊北对突厥“称臣纳贡”,东边求和于李密,617年六月初五,在晋阳设起义堂,七月初四日,李渊在晋阳宫城东的乾阳门街军门前竖白旗誓师,初五挥军南下,拉开了起义序幕。

《举义旗誓众文》这是李渊自己写的,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回搠历史,远古帝王都是通过拨乱反正来治理国家。意思不言而喻,李渊也要通过拨乱反正建立国家。

第二:褒奖自己的小姨父杨坚,结束南北朝动乱,建立统一国家。

第三:批评杨广,他到底是怎么编排杨广的?

“然圣人千虑,失於知子,以正万国,轻易元良。废守器之长,立不才之庶,兆乱之萌,於是乎在。”

大致意思是杨坚有失误的地方,在对待太子的问题上,就轻易地废掉了嫡长子杨勇,把杨广形容成无能的庶子,他倒成了皇帝,就因为这样才是动乱的根源。

“异哉今上之行己也,独智自贤,安忍忌刻,拓狂悖为混沌,苟鸩毒为恣睢。饰非好佞,拒谏信谗,敌怨诚良,仇雠骨肉。”

大致意思是杨广行为有多么奇怪!他自以为聪明,把狂妄悖逆当作天真,任意残害忠良。他粉饰过错,喜欢奸佞,拒绝纳谏,信任谗言,仇视怨恨忠诚善良的人,对骨肉同胞也怀有敌意。

历史上杨广确实残害了不少皇室宗亲,也确实猜疑心很重,这跟他老爹杨坚一样的性格,都猜忌别人,总有刁民想害朕,这是要不得的!

“巡幸无度,穷兵极武,喜怒不恒,亲离众叛。…明明皇祖,贻厥无人,赫赫宗隋,灭为亡国。”

大致意思(段落太长,省略大部分内容)是他巡游没有节制,穷兵黩武,喜怒无常,亲信离他而去,众叛亲离。他开凿运河,遍地建离宫别馆,东征高句丽死了“亿万”丁壮,苛捐杂锐,导致天下遍地是盗贼,老百姓们挥舞着锄头棍棒开始起义反抗,少数民族纷纷入侵,杨广正处在烈火烹油时刻,大隋朝马上就要灭亡了!

“某以庸虚,谬蒙嘉惠,承七叶之馀庆,资五世之克昌。遂得地居戚里,家称公室,典骁卫之禁兵,守封唐之大宇。义无坐观缀旒之绝,不举勤王之师,苟利社稷,专之可也。废昏立明,敢遵故实。今便兴甲晋阳,奉尊代邸,扫定咸雒,集宁宇县。放后主於江都,复先帝之鸿绩,固配天於圜寝,存司牧於苍生,岂谓一朝?言及於此,事不获已,追增感欷。凡厥士民,义旅豪杰,敏究时难,晓达权谋,家怨国耻,雪乎今日。从我同盟,无为贰志,有渝此盟,神其殛之。”

第四:我(李渊)虽然平庸,但是也得到了皇帝杨坚的恩宠,承袭了七代祖上的馀庆,依赖五世祖先的福祉,能成为皇亲国戚,家族被称为公侯之家,掌管骁勇善战的禁卫军,守卫太原唐尧故地(太原留守)。从道义上讲,我不能坐视杨广把江山就这样给弄灭亡了,所以不得不不出兵勤王。只要有利于国家,我专断行事也是可以的。

现在我就要在晋阳起兵,废掉昏庸的杨广,拥立贤明的君王,尊奉代王杨侑为帝,扫清东都洛阳,使全国安定,把隋炀帝放逐到江都。

(李渊呼吁)凡是士人百姓、义军豪杰,都要洞察时局的艰难,通晓应变的权谋,把家仇国恨,就要雪洗干净。与我同心协力的人,不要怀有二心,如有违背这个誓言,神灵会降罪于他。

李渊亲自写的这篇檄文,一没有说杨广淫乱宫廷,二没有说杨广“杀父辱母”!

总结李渊的起义檄文,首先回顾了历史,提到自古以来的帝王都是通过拨乱反正来治理国家,然后赞扬了隋文帝的功绩,包括平定乱世、统一国家等;接着,李渊批评了隋炀帝的种种过失,如巡幸无度、穷兵黩武等,导致人民生活困苦,国家动荡不安。最后,李渊号召天下英雄豪杰共同起来反抗暴政,恢复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安宁。

其实就是李渊为了起义的师出有名,一是给有文化的人看的,二是给老百姓们讲的!要让天下人知道他为什么要起义?起义的目的是什么?呼吁有志之士一同反抗隋朝!

李渊这次起义,让刘文静出使突厥,获得突厥支持,也确实有突厥人跟随李渊南下。

李靖当时在太原治下当官,洞悉李渊的动机后,南下要告密!最后被李渊在长安给抓住。

李渊东和李密,两方互不侵犯。

杨广是李渊的表哥,双方母亲是姐妹关系。

杨侑是杨广的孙子,杨昭的儿子,也是李渊的表孙子!

李渊在617年十一月九日,攻入长安,十三日立杨侑为帝,史称隋恭帝,尊杨广为太上皇,618年三月杨广被宇文化及杀害,李渊这才准备夺取杨家江山,六月十八日,李渊在长安太极殿即位,建国“唐”史称唐高祖!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宋朝时曾有一位丑女一场大病后变... 【改写版】 在七百年前的南宋王朝,流传着一位传奇皇后的故事。这位女子年轻时其貌不扬,甚至被称作丑女...
原创 假... 公元1356年,朱元璋成功拿下集庆(今南京)后,迅速推行了三项关键政策,为日后建立大明王朝奠定了基础...
李渊退位后生下30个孩子,让李... 李渊退位后的30个孩子,为何让李世民如此烦恼?武则天又是如何一劳永逸解决这个难题的? 在中国古代,...
原创 如... 李渊时期的权力博弈与分陕而治方案 李渊的平衡策略 只要李渊在世,李世民就会保持最大限度的克制,他与...
李渊有22个儿子,为何就李建成...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封建王朝,共诞生了四百多位帝王,其中开国之君也不在少数。若论最具标志性的帝王,秦...
原创 两... 关于魏延是否谋反的问题,历史记载存在明显分歧。《三国志》作者陈寿认为魏延虽有过错但罪不至死,而《魏略...
原创 三... 【全新改写版】 让我们透过历史人物的故事,品味文化底蕴,感悟人性真谛!各位读者朋友好,我是爱讲故事的...
姜维为何在接管蜀汉大权后一定要... 公元234年,一代名相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途中病逝于五丈原。在他去世后,蜀汉的军政大权并未立即由姜维接...
原创 三... 吕布:三国第一猛将的传奇与争议 在群雄并起的三国时代,吕布的名字始终与天下无双的威名紧密相连。无论后...
原创 三... 常言道:时势造英雄,这句话确实蕴含着深刻道理。在动荡不安的年代,原有的社会秩序往往会被打破重组,这为...
原创 三... 【三国风云:五大猛将的传奇人生】 三国乱世,群雄并起,无数豪杰在这片烽火连天的大地上书写着传奇。正如...
原创 三... 三国时期人才济济,其中不乏能预知未来的智者。他们的预言往往精准得令人称奇,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今天我...
原创 三... 【通俗版三国武将排行榜】(纯文本正文) 三国时期英雄豪杰如云,除了家喻户晓的吕布、关羽、张飞,还...
原创 三... 烽火连天的三国时代,涌现出许多名垂青史的英雄豪杰。在蜀汉名将中,赵云以常胜将军的美誉闻名于世,他不仅...
原创 三... 在古代战场上,衡量一位将军的武艺高低往往有直观的标准。以《三国演义》为例,吕布就是最好的试金石。其他...
司马懿明明识破了空城计,为何还...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各路诸侯为了争夺地盘打得不可开交,谋士和将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这些风...
翱翔长空丨白山松水铭记铁血英魂 9月17日,“红星照耀中国·翱翔长空”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追随着“杨靖宇支队”战旗归吉的脚步,来到东北...
汉朝公主和亲,远嫁波斯途中,却...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流传着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真实故事——汉朝公主远嫁波斯途中怀孕生子,最终在当地...
原创 假... 如果你穿越回三国时代,成为神机妙算的诸葛亮,面对群雄割据的乱局,你会如何抉择?当时魏蜀吴三国鼎立,曹...
张飞死战关羽,谁能赢?不但诸葛... 关羽与张飞堪称刘备麾下最得力战将,他们不仅是蜀汉政权的开国元勋,更是三国时期威震天下的绝世猛将。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