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哥要用功读书,将来好当皇上”
“你再唧唧歪歪,将来我当上皇帝,第一个先把你宰了”
这段非常简短的对话,改写了清朝的历史。
清朝的皇帝都非常重视皇子的教育问题,道光皇帝更是如此。为了教导好独子奕纬,把当时天下名儒请来教导(清史中没有提这位老师的名字)。
老师听到这话后,吓得扔掉书本找道光皇帝求救,如丧考妣要求辞职。道光皇帝很奇怪,教得好好的,怎么突然要辞职。老师说,不是卑职不珍惜皇上的恩情,只是再教下去恐怕身家性命不保。
道光让他慢慢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儿。老师一五一十说,太子奕纬不用心读书,我只是温和地说了他两句,他便扬言将来当皇帝后,第一个拿我泄愤。皇上,我可不想成为第二个李唐王朝的“权万纪”,当年因为教导李世民五儿子李祐,结果被李祐召集二十骑兵射成筛子。
道光帝听后,龙颜大怒,叫人把奕纬训斥。道光问他,你是不是说要杀老师,结果奕纬一副吊儿郎当的模样回答说“没错,我是要杀他”。道光越看儿子越来气,站起来给了奕纬一脚。
巧了,这一脚不偏不倚正好踢中奕纬的裆部要害,经太医抢救多日无效,年纪轻轻的奕纬噶了。
出丧那天,道光皇帝差点哭晕过去。道光皇帝之所以哭的这么伤心,倒不是因为他心疼长子奕纬。事实上,是另有隐情。
看了道光儿女的排序表,真相一清二楚。
道光帝的第一个儿子奕纬。
他的出生充满传奇色彩,道光帝二十六岁那年,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
这个孩子就是奕纬。奕纬的到来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少喜悦。因为奕纬的生母本是道光帝身边的一个丫鬟,一次意外的宠幸让道光帝有了十分尴尬的结果。旧社会注重门第和出身,奕纬的出身无疑是他成长路上的绊脚石。道光帝对奕纬的态度始终不冷不热,甚至可以说是冷漠。这种冷漠不仅源于奕纬的出身,更在于道光帝自己对于皇位的执着和对儿子的期望。
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奕纬没有出生前,道光皇帝没有一儿半女。奕纬出生后的十八年里,道光帝女儿不断,只是始终不见儿子“音讯”。作为皇帝,道光帝不禁开始担心起自己的继承人问题。
特别是后续奕纬的两个弟弟相继夭折,道光帝才意识到,自己最不重视的儿子,有可能是自己继承人问题上唯一的希望。这才开始花心思找名师教导,希望他能够承担起未来大清的江山社稷。
临时抱佛脚总是行不通的。奕纬已经习惯自由散漫的生活,对于突然加诸身上的压力和责任,他显得无所适从。面对老师的教导和父亲的期望,他选择反抗和逃避。奕纬的叛逆和无知,让道光帝深感失望和愤怒。于是,发生了文章开头提到的一幕。
更蹊跷的是,奕纬死后,老爹道光皇帝的生育像开了挂一样。一口气生了六个儿子,加上前面死的奕纬以及后面夭折的老二和老三。道光皇帝一生生育九子。下面是,道光皇帝的儿子排序表。
长子奕纬出生于1808年,庶出,母亲为和妃那拉氏;
次子奕纲出生于1826年,嫡出,母亲为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三子奕继出生于1829年,嫡出,母亲为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四子奕詝出生于1831年,嫡出,母亲为皇后钮祜禄氏;
五子奕誴出生于1831年,庶出,母亲为祥妃钮祜禄氏;
六子奕訢出生于1833年,嫡出,母亲为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七子奕譞出生于1840年,庶出,母亲为皇贵妃乌雅氏;
八子奕詥出生于1844年,庶出,母亲为皇贵妃乌雅氏;
九子奕出生于1845年,庶出,母亲为皇贵妃乌雅氏。
奕纬是生于1808年5,死于1831年5月,刚刚活了23岁。1831年,奕纬死的那年,道光皇帝的四儿子和五儿子才出生。也就是说,道光皇帝这一脚下去,差点把大清的国祚给踢断了。
奕纬的去世,对于道光帝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次打击竟然激发了道光帝的生育潜能。在奕纬去世后的十四年里,道光帝竟然一口气生了六个儿子和四个公主。这其中,就包括了我们熟知的咸丰帝奕詝。咸丰帝的诞生,不仅让道光帝看到了新的希望,也让大清王朝迎来了短暂的复兴。
关于奕纬被踢中要害而死,正史中没有记载,只是支支吾吾一笔带过。这是一个非常诡异的情况。作为大清朝的储君,而且是道光唯一的儿子,他的死不亚于皇帝驾崩,史书却是一笔带过。只是很轻描淡写地说“病了,加重了,死了”如此尔尔。
从人性的角度分析,越是难以见人的真相,往往越是含糊不辞。毕竟,失手踢死亲儿子的事,对皇帝来说并不是什么光彩事儿,传出去会让世人和后人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