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我们已经讲了顺治帝的四位皇后,除了这四位皇后之外,顺治后宫还有七位正妃,由于顺治朝后妃制度还不健全,妃比较值钱,能够封妃者寥寥无几,恭靖妃、淑惠妃、端顺妃、宁愨妃、恪妃这五位在顺治朝都是福晋,活到康熙朝才被尊封或追封为妃,悼妃与贞妃则属于死后追封,因此,生前在顺治朝做过妃的实际上只有两位,一位是被追封为孝献端敬皇后的董鄂妃,另一位是以皇后身份被废黜的静妃。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排在顺治七妃(正妃)之首的恭靖妃。
来自蒙古部落的贵族之女
恭靖妃姓博尔济吉特氏,是来自蒙古浩齐特部的一名贵族之女,父亲是多罗郡王博罗特。
话说,这浩齐特部是明朝中后期的一个蒙古部落,属于大汗直辖的察哈尔万户。明朝中期,那位被明廷称为“蒙古小王子”的达延汗,将其第八个儿子阿尔博罗特封在了浩齐特这个位置,阿尔博罗特之后,他的儿子达赉逊库登汗(蒙古第35位大汗)直领这块地域,并将其称为浩齐特部。
明朝末年,浩齐特部处于察哈尔部林丹汗统管之下,达赉逊库登汗的两个曾孙噶尔玛色旺、博罗特不堪忍受林丹汗的压迫,便率领部族投靠了喀尔喀蒙古。
后来,博罗特、噶尔玛色旺两兄弟,分别在崇德二年和顺治八年归顺了清廷,浩齐特因此被分为左右二旗。其中,博罗特的女儿博尔济吉特氏还被送进了皇宫,成了顺治帝的福晋,这位便是恭靖妃了。
顺治朝五福晋之一
刚才我们提到,顺治朝后妃制度并不完善,按照级别划分,大概有皇后、皇贵妃、妃、福晋、小福晋、格格。这里的皇后指的是孝惠章皇后(顺治继后),皇贵妃是董鄂妃,妃是被废黜的元后静妃,剩下的便是五位福晋,即后来的恭靖妃、淑惠妃、端顺妃、悼妃与恪妃。
大家可以发现,这五人,除了恪妃是唯一的汉妃,剩下的都是出身高贵的蒙古贵族之女,因此,在顺治朝一般人是做不到福晋的。
生下皇次子福全的宁愨妃董鄂氏,是开国五大臣之一何和礼的曾孙女,也没能坐上福晋,只是小福晋,而生下皇三子玄烨的佟氏(孝康章皇后),甚至连小福晋都算不上,可见,恭靖妃在顺治朝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了,仅排在孝惠章皇后、董鄂妃与静妃之后。
值得一提的是,恭靖妃的闺名为阿格,因此她在顺治朝的称呼为阿格额捏福晋。
一生无宠的大清妃子
虽然恭靖妃博尔济吉特氏在顺治朝的地位比较高,但我们是了解顺治帝的,他对那些出身高贵的蒙古妃子,从来就不太感冒,相比之下,更愿意宠幸身份低微的庶妃。董鄂妃入宫后,这些蒙古妃子更是成了后宫的摆设,恭靖妃在后宫的处境可想而知,空有一个高的位子,却得不到皇帝的宠幸。
因此,恭靖妃自始至终,都没有生下一男半女,顺治帝早逝后,年纪轻轻的恭靖妃便成了太妃,她与仁宪皇太后、宁愨妃、塞姆肯额涅福晋等顺治帝妃嫔居住在咸安宫宫院北部的三座小院里。
康熙十二年,有四位顺治妃嫔被封妃,分别是恭靖妃、淑惠妃、端顺妃与宁愨妃,在这四位被封妃的顺治帝妃嫔中,只有宁愨妃在顺治朝是小福晋,为何却能够封妃呢?原因就是她是顺治第二子裕亲王福全的生母,而其他三位都没有生育。
康熙二十八年四月初二,在紫禁城生活了三十多年的恭靖妃病逝,康熙帝下令辍朝三天。不过,当时孝东陵还未修建,恭靖妃的金棺只能暂安在奉殿里,一直到康熙五十七年,已经去世29年的恭靖妃终于可以入土为安,她被葬入了孝东陵,与孝惠章皇后葬在了一起。
子辰说:
纵观恭靖妃一生,虽然生前在后宫的地位比较高,但存在感一直很低,甚至没几个人知道顺治帝还有过这样一名妃子,但她是浩齐特部嫁入清朝皇室的唯一妃子,代表着部落在大清后宫的荣耀,这或许就是恭靖妃的历史使命吧。
参考资料:《清史稿》《星源集庆》《清圣祖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