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长蔡元培:身份多重有污点?亲孙女仍拒绝让他骨灰归葬北大
迪丽瓦拉
2025-05-28 18:05:13
0

原标题:北大校长蔡元培:身份多重有污点?亲孙女仍拒绝让他骨灰归葬北大

人们对历史人物的评议总是众说纷纭,争论不休。

时移世易、物是人非,当时局和周遭的一切都在进行着行迹莫测的变化时,本就复杂的人性就会多重分化、更加复杂。

就拿跨越清末民初的蔡元培先生来说,人们尊称其为“革命家”、“教育家”、“著名学者”,我国的一位国家领导人也曾称其为“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可这位光芒满身的伟大人物也不尽是“完美”。

要知道绝大多数被复杂多变的历史所夹裹的名人,能够独善其身地存活下来,还能于乱世中开创出一番事业,

背后必然拥有着相对不为人知的、复杂的多重身份

凭才华入驻翰林院,后来却又走上反清的革命之路

1868年1月11日,蔡元培出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的一户小商人家庭。他的祖上没有读书中举的人,而他的祖父开过当铺,他的父亲开了一家小小的钱庄。

故而到蔡元培这一辈,在吃穿无虞的同时,家中意欲培养出一位能入仕的后生,恰巧

蔡元培性格乖顺、读书用心,在私塾里常受先生夸奖,所以被蔡元培的父亲看作是光耀门庭的希望。

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11岁那年,蔡元培的父亲因病而撒手人寰,从那以后,蔡家便道中落,经济方面时常陷于困境。蔡元培就选择给有钱人家的少爷做伴读、书童来赚取少许银钱,

是为“勤工俭学”,也是一种无奈之举。

自父亲去世后,

蔡元培发觉读书将是自己的唯一出路,于是他就倍加珍惜学习的机会,17岁就考中了秀才,21岁那年便成了举人,24岁参加殿试又中了进士,从此入驻翰林院,实现了父亲生前的夙愿。

若说“封相拜仕”是读书人的终极目标,一介书生蔡元培可谓一路平步青云,早早就达成了心中所愿。但能够在历史上被称作“风云人物”的人肯定不是凡夫俗子。

蔡元培看到晚清政府内有寇匪、外有列强,又看到经年主张的“改良”和“革命”就仿佛是一场虚假不堪的“皇室闹剧”,

他深深地感到清廷已经名存实亡、无可救药。

颇有革新见地的蔡元培不久之后就借口请假归乡,秘密地联络有志之士,

一同走上了推倒腐朽满清政府的革命道路。

出任北大校长,革新学术之风

蔡元培本是寻常人家出身的一介文弱书生,也自认是“

性近于学术而不宜于政治”。他先是被多番盛请,出任了北京大学的校长一职。

后来却在因缘际会之下走上了革命家的道路,究其根本,还是因为时代、境遇和时机的交汇和共同作用而数次“角色转型”,

颇有一点“时势造英雄”的意味。

1916年至1927年之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一贯倡导教育兴国,认为教育才是挽救民族危亡的基本途径,因而

他极力推崇思想自由和学术自由。

此外,蔡元培还提出,大学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完成,还要从事科学研究,大学生也不应该只会对固定的知识进行死记硬背,而要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术理论的研究和创新。

在蔡元培的不断努力之下,他不仅革新了北大的“自由”和“学术”之风,

还为近代大学教育理论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明则尚文崇教,暗则大兴暗杀

蔡元培先生虽可以在燕园里偏安于一隅,可他深知北大象牙塔的外面不是和平盛世,更不是和谐社会,

他无法做到对乱世无动于衷。

在良知的驱使下,他从暗处走入刀光血影的危乱之局,成为了民国最大暗杀团体的领袖。1904年,以蔡元培为首领的民国著名暗杀团体“光复会”成立了,蔡元培心性转而变得嗜杀和冷血。

他那时在国内率先组建女子学团,也是因为最初想要通过秘密组织一些女学生来参与暗杀行动。为了完成暗杀任务,他还亲自研制化学毒药,

以便杀人于无形。

1927年,蔡元培与吴稚晖一同策划并开展了一场范围波及甚广的“肃杀”行动,被称为“4.12大清杀”,无数仁人志士、两党精英均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清杀活动中死于非命。

更令人感到瞠目结舌的是,这场清杀行动不仅杀害了蔡元培挚友的亲生儿子,杀急了的蔡元培竟然挥笔同意将

自己的门生柳亚子纳入清杀名单。至此,谁也无法得知蔡元培何时、何故从长衫款款的北大学者甫然化身为冷酷至极的血腥屠戮人。

爱国伟人逝世80年后,孙女执意拒绝蔡老骨灰归葬北大

双面人生、矛盾重重,尽管蔡元培先生越来越让人看不透、看不懂,但无可否认蔡元培先生是一位矢志不渝的伟大爱国志士。

1937年全面抗战就此爆发开来,蔡元培先生时年已是72岁的老人,深感救国无力的他伤痛不已,在生了一场大病之后,

不得已南下香江避乱。

1940年3月5日,蔡元培病逝于医院,在他弥留之际,还喃喃地说道:世上的种种事故,皆是人们各自为利之故……我们要以道德救国、以学术救国……。

这样的遗言彰显的是大义,只会让闻听者泫然泪下,为蔡元培老先生的一片爱国之心而悲戚不已。蔡元培先生病逝后,遗体被火化,骨灰被葬在香江的

“华人永远坟场”之中。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北大内外一直不断有人呼吁并计划令蔡元培先生的骨灰归葬于燕园,可北大校方的态度却很鲜明,他们认为北大现在满校园都是历史文物,不方便随意破土动工。

在过去了80年后,现任北大教师的蔡元培亲孙女蔡磊

砢女士公开代表蔡家表态:蔡先生的墓就该留在香江,

不应该归葬北大。既然蔡家人都这样决定了,外界也不再为蔡元培先生移葬之事再做打算。

如今,蔡元培的名字仍然会被国人所铭记,他的墓碑前,总有敬爱他的人前来敬献鲜花。

有人说他是一位有污点的伟人,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呢?

无论时间过去多久,我们总是会记得蔡元培先生伟大的爱国初衷,

他的精神之火将被永续传承,国人会永远记得蔡元培先生在动荡的年代为救国救民及振兴祖国的教育事业所作出的巨大努力!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溥... 末代皇帝溥仪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位历史人物,在历史上,溥仪作为末代皇帝,经历了很多其他皇帝不能够经历的...
原创 上... 明朝小说封神榜,对民间文学的影响,无出左右。 其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企划案。绝对是最大的人间清醒...
原创 大... 魏国旧都安邑,四面环山,易守难攻,魏文侯、武侯两世凭此称雄;大梁一马平川,无险可恃,魏惠王却迁都于此...
原创 玄... “你以为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的临时起意?错了!这位‘千古一帝’早就算计到每一步,连‘输了怎么办’都备好...
原创 知... 说起三国的历史,很多人都知道。因为有很多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反映那段历史。里面的很多人物和事情我们都比...
原创 早... 1895年 。李鸿章在和日本进行谈判的时候就发现了日本人的狼子野心。回国之后,李鸿章 一心致力于想要...
原创 白... 白起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担任秦国将领30多年,攻城70余座,歼灭近百万敌军,未尝一败,被封为武安君,...
原创 被... 【历史】从世界历史来看,从近代开始,因为西方的崛起,尤其是工业革命和殖民时代的开启,西方尤其是欧洲,...
原创 蒋... 1943年9月8日,意大利宣布投降,这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了反攻阶段。德国及日本的投降,都只是...
原创 南... 吴明彻是南齐南谯太守吴景安之孙,南梁右军将军吴树之子,南朝陈将领。吴明彻起家东宫直后,南朝梁爆发侯景...
我们对非洲有多少误解误区和偏见... 误区一:非洲都是黑人。 非洲当然不全是黑人,撒哈拉以北的以阿拉伯人为主,比如摩洛哥、突尼斯等,他们当...
原创 历... 作者:安锦 自商朝开始,历代君主帝王在前任帝王去世后,便会根据前任帝王在位期间的功劳政绩等情况,为其...
原创 秦... 始皇陵,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陵寝,自其建造以来,就充满了神秘与传奇色彩。 它不仅是...
原创 《... 在《雍正王朝》中康熙之所以要冷落胤祥,原因只有两个,一是保护胤祥,二是为胤禛(老四雍正)登基做铺垫,...
原创 晚... 近代以来,我国文物出土越来越多,在见识到古代的科技发展水平以及 感叹 工艺制作技术高超时,也存在另一...
原创 姜... 公元234年诸葛孔明在第五次北伐中不幸病逝五丈原,此后蜀汉大权落在了蒋琬、费祎手中,要知道当时并非孔...
原创 美... 【历史】从世界历史来看,大部分的国家,在建立后,都是不断奋斗,推动国家的发展,最终实现民富国强的目的...
原创 巴... 引言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一词,出自《资治通鉴·孙权劝学》:“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意思是与人...
原创 王... 前言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当中,除了留下的灿烂文化之外,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我国人民向来爱好和平,但...
原创 这... 在浩瀚的中华文化长河中,诗词无疑是其中无法忽视的存在。自浪漫主义的《诗经》而起,古诗便在古代文学中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