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雍正都赞扬过他,一生清廉为政,被百姓称为三汤巡抚
迪丽瓦拉
2025-05-29 00:02:52
0

原标题:康熙雍正都赞扬过他,一生清廉为政,被百姓称为三汤巡抚

汤斌是清代著名的政治家和理学家,他一生为官清廉,凡事事必躬亲。对于治国理政方面,为执政者提供了相当多的建议。康熙称赞他操守廉洁,雍正评价他清德可见。

汤斌去世后,清廷赐予他谥号“文正”。作为享有此“文正”谥号的臣子,汤斌还配享孔庙。他的一生都在践行着如何更好为官,执政建议中,他一直将廉政放在首位。

一、事必躬亲

汤斌小的时候,曾经听过王慕祥讲《小学》。自此之后,汤斌十分注重践行礼节,这让王慕祥很吃惊。几乎所有的读书人,都会将礼节内容当作考试科目背诵,还从未有一人当作信条,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直到不惑之年时,汤斌向理学大家孙奇逢学习理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学思想。和单独支持程朱和陆王的理学思想不同,汤斌兼具二者合理之处,形成了适合在清朝推广的理学。

无论何时何地,汤斌始终以圣贤的标准要求自己。虽然在清朝官场沉浸多年,他依旧不改清廉本质。汤斌不谋私利,只专注做事,俨然清廷前朝的一股清流。

汤斌一生为官治学,二十六岁的时候,中了进士。直至五十二岁的时候,任翰林院侍讲,晚年任吏部尚书管詹事府事,辅导太子学习,康熙帝和胤礽都曾是汤斌的学生。

汤斌的为官之道,除了清廉为政,还崇尚爱民如子。他将“求通民情,愿闻己过”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常检视自己是否有失察行为。为了时常提醒自己注意言行,他还把“正己率属”写在最显眼的地方。

汤斌一生都在践行廉政勤政,在他看来,如果长官不洁,那么下属必贪无疑。每到一处为官,汤斌必先给下属开会。反复告诫他们,自己不会向他们索求钱财,所以他们也不许向他人索求。

通过汤斌廉政的管理,很多地方的风气迅速转变。汤斌去江苏上任之前,当地官员经常私下索取。汤斌到任之后,从上到下的官员,有了相当大的改变。从前以权谋私的事情,再也没出现。

二、廉洁爱民

很多人认为,清廉为政与民生无关。其实,廉政勤政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民生,促发展。尤其是社会风气,与当地政治风气有相当大的关系。如果当地的官员罔顾是非,长久之后风气必定浑浊。

如果社会风气衰败,那么当地的官员一定十有九贪。对于这个问题,汤斌也是了然于心。他为官期间,十分注意对民生和风俗的调节和改善。

为了改善当地的社会环境,汤斌首先倡导合理诉讼。避免当地集中形成滥讼的情况,毕竟一些吵架等芝麻大小的事情,并不需要通过诉讼方式解决。

除了杜绝影响社会风俗的一些行为,汤斌还极力制止赌博行为。古时候,赌博的行为还是比较常见的。汤斌认为,如果不及时惩治这种行为,时间长了,会对当地民风产生较大影响。

汤斌的判断相当准确,为了治理赌博行为,汤斌制定了一套惩戒措施。凡是参与赌博的百姓,都要被严惩。一方面,严厉的刑罚是为了制止行为,另一方面,惩戒的目的也是为了警示他人。

为了让百姓们更好地安居乐业,汤斌还极力劝解人们务本。比如,汤斌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在他看来,农业是一切之根本。只有农业发展好了,才会促进其他产业良性发展。

汤斌还会和下属下乡访问,了解农业措施是否真正执行下去了。针对一些国家产业,汤斌还会施行减税政策。尤其到了灾患之年,除了组织当地全力救灾,还会对百姓施以救济。

三、三汤巡抚

汤斌一生清廉为政,深受百姓们的爱戴。为了表达对他的敬意,百姓还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做“三汤巡抚”。为官清廉如豆腐汤,除弊去害如黄连汤,为民提气如人参汤。

康熙二十三年,汤斌任江苏巡抚。平日里家人的穿着极为简朴,粗布衣服搭配简单的蔬菜,就是他们一天的生活。有一次,汤斌的儿子实在馋得不行了,背着汤斌买了一只鸡。

不过,儿子的行为还是被汤斌发现了,他命儿子长跪院中,狠狠地将他训斥了一番。汤斌认为如果读书人没嚼过菜根,日后也定成不了大事。

汤斌每到一处为官,不久之后,当地的百姓们都知道汤斌生活清廉,甚至有些清苦了。平日里,汤斌不食鱼肉等荤腥,只买些青菜和豆腐搭配餐食。

有时候,他还会采些野菜改善伙食。无论怎么搭配,汤斌每日必定会吃豆腐。有时候甚至一天三餐,都以豆腐为食,这也是他被称作“三汤”巡抚中一汤的由来,

后来,汤斌被调任回京。冬天的京城异常寒冷,汤斌却只有一张旧羊皮袄御寒。当地无论认不认识他的人,都知道有一位羊皮袄尚书。其实,汤斌不仅自己自律清廉,家里人也跟着一起。

夏天到了,汤斌家人出门的时候,所有人都能看见他们身上的衣服都是补丁套补丁。好多衣服都不知道缝过多少遍了,百姓们十分敬佩他们一家。有时候还看他们日子这么苦,还会禁不住为他们流泪。

汤斌去世后,京城的百姓们无不悲痛。很多百姓都自发地穿上孝服,最后送汤斌一程。乾隆即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为汤斌追赠谥号。清朝268年里,得到“文正”谥号有八人,又配享孔庙的,只有汤斌一人。

四、总结

汤斌是清朝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他为官多年,可家里主要财产只有一部书《二十一史》。康熙二十六年,汤斌病逝,享年61岁。很多人前去吊唁,汤斌躺在床板上,身上只有一件旧袄和一条布裤。

家里上上下下只有八两俸银,实在没有余钱买棺材了。汤斌的朋友给他家人送来二十两银子,终于给他办完了身后事。这位被称作“三汤”巡抚的汤斌,才真正配得上乾隆帝追封的“文正”谥号。

汤斌是百姓眼中的“汤青天”,每到一处为官,当地的风气和民风都会改善。这是汤斌为官的高明之处,也是百姓们爱戴他的原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李... 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将自己的老乡萧何称为“第一功臣”,这引起了很多开国将领的不满。毕竟在这些武夫看...
原创 秦... "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对于很多事物大多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能要求别人和自己用同等...
原创 古... 文/寻史奇谈 成吉思汗在公元1206年建立大蒙古国后,就开始了对外扩张和征服,在随后的几十年里,成吉...
原创 朱...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四季文史 文|四季文史 关于朱瞻基出生,《明史》有这样的记载: 生之前夕...
原创 朱... 红军长征路上,朱老总来到军委二局催要敌军情报,二局的局长正在忙碌,他的脾气非常大,说道,让总司令在门...
原创 她... 大家知道新中国的第一位女副总理是谁吗?她的名字叫吴桂贤,1975年,在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吴...
原创 车...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自古至今,就有多部兵法著作,善于谋略的兵家,更是数不胜数,都是以历史著名战役为主,...
原创 一... 嫡长子继承制,是中国古代长期盛行的一种传承制度,最早出现于商朝后期,在西周正式确立,此后一直沿用到了...
原创 从... 从努尔哈赤到溥仪,“清十三皇朝”说法的由来 曾经有一段时期,人们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称为“...
陈嘉庚先生故居保护修缮及室内复... 央广网厦门10月21日消息(记者 吴馨骅 实习记者 李旻)经过5个多月的施工和改造,陈嘉庚先生故居重...
原创 慈... 1900年8月15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仓皇西逃。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城后,烧杀抢掠...
原创 江... 虽然权势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子可以拉着它的鼻子走 。——莎士比亚 正如那句“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钱...
严禁躺平:商鞅变法的初心和底层... 公元前4世纪,雄霸西北的秦国依然被中原人视为蛮族。由于向东扩张乏力,不得不将采取特殊手段来汲取资源,...
原创 改... 1804年,有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它是英国工程师理查德·特里维西克设计的,最早被一家钢铁厂用来运...
原创 差... 从帝王个人能对对国家贡献的角度来说,我认为赵武灵王在战国时期是一个骄傲的存在。 有人可能会认为这个君...
三星堆玉石器“生产车间” 为寻... 三星堆玉石器“生产车间” 为寻找不可移动文物提供了线索 李水城在“对谈”中作精彩导读。 在讲座开始...
原创 看... 统两朝之养孝,极三世之尊亲。——雍正帝评价孝庄太后 孝庄作为清朝历史上第一位太后,他经历过三个皇帝,...
在苏州河畔,这群青少年做了这件... 日前,由长宁团区委和周家桥街道团工委联合开展的“青听苏河”系列“行走的团课”周桥段活动,在三七民众夜...
原创 发... 按照传统说法,发现美洲大陆的第一人是哥伦布,生于意大利却成名于西班牙。但这里的“传统”不是中国的传统...
全国唯一的细石器专题博物馆在广... 全国唯一的细石器专题博物馆在广元开馆 10月20日,位于广元市朝天区的中子铺细石器考古博物馆正式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