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史21:再征高句丽,杨玄感起兵,隋炀帝统治遭受沉重打击
迪丽瓦拉
2025-05-29 01:02:08
0

原标题:隋唐史21:再征高句丽,杨玄感起兵,隋炀帝统治遭受沉重打击

征讨高句丽期间,大批百姓流离失所,他们为了活命,纷纷举旗造反,出现了"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烟尘"的局面。

苏威等人劝隋炀帝先平内乱。

杨广不以为然,他看不起那些泥腿子,下令地方官员自行剿匪。

然后为了挽回面子,发动了第二次东征。

一、再战辽东城

大业九年(613年)正月,隋炀帝宣布再征高句丽,把兵与粮通过运河运到涿郡,征集民夫造船、运送辎装和武器,同时将宇文述等将领官复原职,允他们戴罪立功。

经过上次的失败,不少大臣对此心存疑虑。

他们以"中国疲敝"为由劝谏。见进谏无效,又表示陛下无须御驾亲征,只要派出得力将领就行。

隋炀帝没有多少军事才能,偏偏自视甚高,怒吼道:"我自行尚不能克,直遣人去,岂有成功也!非要亲自前往不可。

就这样,到了4月27日,隋军渡过辽水,第二次征讨高句丽的战争开始了。

和上次一样,隋军依然兵分两路。

陆路由宇文述统帅,只是副将换成了杨义臣。

来护儿率领水军继续从海路进攻,隋炀帝本人领后军在后方督战。

和上次不同的是,杨广还是吸取了经验教训,不再瞎指挥,允许诸将相机行事。

军中虽然还是有监军,但不再设置招降抚慰使。

少了制约的人,隋军的战斗力果然提高了不少。

比如王仁恭仅仅率领一千骑兵就把数万敌军打得落花流水,不得不退入新城(今辽宁抚顺),一时间隋军士气大振。

此后,高句丽人采取了坚壁清野的战术。

杨广统领大军来到辽东城下后,下令猛攻,一连20多天,丝毫没有进展。

焦急的杨广亲临战场观战,不但写诗歌颂将士的英勇,还想出了一个攻城的新办法:

他命令士兵做了一百万的布袋,袋里都装满土,然后扛着扔到城下,硬堆出一条坡道。为了掩护仍布袋的士兵,又让匠人赶制远高于城墙的八轮楼车,通过楼车向守军射箭。

这个法子确实奏效,到了六月底,高句丽军眼见就要扛不住了。

此时,宇文述大军已经到了鸭绿江边,来护儿的水军也在整装待发。

胜利,近在眼前了。

二、杨玄感造反

眼见胜利女神正在向他招手,杨广终于露出了微笑,他依旧是上天的宠儿。

不过,国内传来的一条消息却让他的心情坠入了深渊:杨玄感起兵造反了!

作为杨素的长子,杨玄感一直对父亲的死耿耿于怀。

这次征讨高句丽,他负责运输粮草辎重。

杨玄感觉得机会来了,先是以后方盗贼太多为理由,故意拖延运输。

隋炀帝于是派人去黎阳(河南鹤壁浚县)一带查看。

杨玄感急中生智,命人冒充来护儿手下的人,宣称来护儿已经叛变。

杨玄感以平叛为名,夺取城内兵权,又向周边招兵买马,一下子就聚集了上万人。

正式起事前,他咨询了李密的意见----李密也是隋末的风云人物,他的事迹先按下不表。

李密给出了上中下三策:

上策是,发兵临渝关(今山海关),将杨广的大军堵在关外,他们手中没有多少粮食,又面临高句丽的威胁,必败无疑。

中策是,放弃攻打周边城池,一路直奔向长安,以关中之险对抗关东。

下策是,攻打洛阳,但必须速战速决,否则各地援军赶到,就是败亡的命运。

杨玄感毫不犹豫选择了下策。

他的理由是,百官家属都在东都,如果拿了,就能逼迫百官乖乖投降。

他派出弟弟杨玄挺为先锋,进攻河南沁阳,准备从这里渡过黄河。结果没有攻克,反而走漏了消息。

留守洛阳的杨侗得到战报,急忙整军备战。

当时,苦于隋炀帝的暴政,有大量百姓加入杨玄感的造反队伍。

他们手中没有弓刀,身上没有甲胄,但士气很旺盛。

所以杨玄感军一度打到洛阳城下。

三、回兵平乱

身在前线的杨广接到消息,震惊之余,马上意识了事情的棘手:这回造反的可是大贵族,不能等闲视之。

他立刻下令封锁消息,传播此事者力斩不饶。

然后他找来老臣苏威,忧心忡忡地问:"此小二聪明,得不为患乎?苏威的回答是,杨玄感粗疏,并不是很聪明的样子,如今劳役不息,百姓思乱,若不息兵止役,恐怕会引起其他人相继叛乱。

隋炀帝悻悻地挥了挥手让他下去,目前最关键的还是对付杨玄感。

杨广下令,猛攻辽东城,让高句丽军误以为隋军的总攻即将开始。

然后趁着月色,隋军悄悄撤退,临走前留下了各种攻城器械,制造出了隋军暂时休整的假象。

待高句丽人察觉时,杨广的大军已经撤回国内。

回到国内后,杨广令宇文述赴河阳(今河南孟津)征发诸郡兵讨伐杨玄感,担忧关中被倾覆,于是让苏威的孙子前去安抚。

人在山东半岛的来护儿,也在赶往洛阳,准备与从关中出发的卫玄东西夹击,平定此乱。

然而,杨玄感手下由1万发展到10万,大批勋贵子弟或主动,或被迫到他手下做事,这场叛乱究竟会如何收场呢?

四、叛乱平息

杨玄感不听李密的上策、中策,一定要拿下洛阳城不可。

但洛阳城高坚固,一时半会儿打不下来。

这时,留在长安的老将卫玄正率领4万大军,马不停蹄地赶往洛阳。

行到华阴,他将杨素的尸体挖出,然后挫骨扬灰,这是表示与叛军势不两立。

出关后,他与叛军多次交战,虽败多胜少,却大大拖延了时间。

屈突通赶到后,局面反了过来,杨玄感连吃败仗,眼见就要撑不住了。

来护儿和宇文述即将赶来的消息,更是让他的心拔凉拔凉的。

杨玄感终于想起了李密提过的中策,于是带兵向西狂奔。

没想到,经过弘农老家时,突然窜出一群老百姓,他们哭着喊着要杨玄感解救。

杨玄感是弘农人,见乡亲们一再恳求,决心先打下弘农,将李密兵贵神速地劝告置于脑后。

他没有意识到,自己其实是被骗了。

骗他的人,正是弘农太守杨智积,他是隋炀帝的堂兄弟,当然要帮助自家人。

却说杨玄感进攻弘农城以后,发现城墙坚固异常,一连三天没有攻破。恼羞成怒之下,放火烧了城门。

杨智积将计就计,在城门里添了更多柴火,阻止杨玄感大军进入。

这边的杨玄感终于意识到事情不妙,急忙向西进军。

在灵宝一带,他被宇文述、卫玄、来护儿、屈突通等将领追上,杨玄感大败,仅率十余骑逃亡,最终死于兄弟之手。

杨玄感从起兵到失败,前后不到两个月。

但给隋炀帝内心的震动却是巨大的,因为这意味着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大分裂。

事后,杨广本着宁可错杀,不可错放的心态,对统治集团内部进行了大清洗,有3万多人被杀,6千人惨遭流放。

李密作为反叛分子,本应当处理,但他买通了看守,找机会逃跑了。

后来几经辗转,投靠了瓦岗寨。

这是后话。

杨玄感之乱,让隋炀帝再征高句丽的成为泡影。

面对烈火燎原的民变,杨广还是不打算改弦易辙,因为他要第三次亲征高句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李... 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将自己的老乡萧何称为“第一功臣”,这引起了很多开国将领的不满。毕竟在这些武夫看...
原创 秦... "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对于很多事物大多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能要求别人和自己用同等...
原创 古... 文/寻史奇谈 成吉思汗在公元1206年建立大蒙古国后,就开始了对外扩张和征服,在随后的几十年里,成吉...
原创 朱...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四季文史 文|四季文史 关于朱瞻基出生,《明史》有这样的记载: 生之前夕...
原创 朱... 红军长征路上,朱老总来到军委二局催要敌军情报,二局的局长正在忙碌,他的脾气非常大,说道,让总司令在门...
原创 她... 大家知道新中国的第一位女副总理是谁吗?她的名字叫吴桂贤,1975年,在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吴...
原创 车...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自古至今,就有多部兵法著作,善于谋略的兵家,更是数不胜数,都是以历史著名战役为主,...
原创 一... 嫡长子继承制,是中国古代长期盛行的一种传承制度,最早出现于商朝后期,在西周正式确立,此后一直沿用到了...
原创 从... 从努尔哈赤到溥仪,“清十三皇朝”说法的由来 曾经有一段时期,人们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称为“...
陈嘉庚先生故居保护修缮及室内复... 央广网厦门10月21日消息(记者 吴馨骅 实习记者 李旻)经过5个多月的施工和改造,陈嘉庚先生故居重...
原创 慈... 1900年8月15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仓皇西逃。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城后,烧杀抢掠...
原创 江... 虽然权势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子可以拉着它的鼻子走 。——莎士比亚 正如那句“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钱...
严禁躺平:商鞅变法的初心和底层... 公元前4世纪,雄霸西北的秦国依然被中原人视为蛮族。由于向东扩张乏力,不得不将采取特殊手段来汲取资源,...
原创 改... 1804年,有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它是英国工程师理查德·特里维西克设计的,最早被一家钢铁厂用来运...
原创 差... 从帝王个人能对对国家贡献的角度来说,我认为赵武灵王在战国时期是一个骄傲的存在。 有人可能会认为这个君...
三星堆玉石器“生产车间” 为寻... 三星堆玉石器“生产车间” 为寻找不可移动文物提供了线索 李水城在“对谈”中作精彩导读。 在讲座开始...
原创 看... 统两朝之养孝,极三世之尊亲。——雍正帝评价孝庄太后 孝庄作为清朝历史上第一位太后,他经历过三个皇帝,...
在苏州河畔,这群青少年做了这件... 日前,由长宁团区委和周家桥街道团工委联合开展的“青听苏河”系列“行走的团课”周桥段活动,在三七民众夜...
原创 发... 按照传统说法,发现美洲大陆的第一人是哥伦布,生于意大利却成名于西班牙。但这里的“传统”不是中国的传统...
全国唯一的细石器专题博物馆在广... 全国唯一的细石器专题博物馆在广元开馆 10月20日,位于广元市朝天区的中子铺细石器考古博物馆正式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