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若传位给朱标次子,朱棣还敢造反吗,看看他舅舅是谁?
迪丽瓦拉
2025-05-29 07:02:09
0

原标题:朱元璋若传位给朱标次子,朱棣还敢造反吗,看看他舅舅是谁?

靖难之役是明朝中早期叔侄争夺帝位的一场大战,这场大战整整打了四年之久,愣是把刚刚建立不久,百废待兴的大明朝给打回了原型。而交战双方,就是朱元璋的四儿子朱棣和他的大孙子朱允炆。

大战结果是朱棣赢了,成功篡夺皇位,把自己的亲侄子打得不知去向。然后又以胜利者的身份将其贬得一文不值,还派个太监郑和以出国访问,外带经商的名义四处寻找,找了几十年也没找到朱允炆的下落。

可是,当我们回顾这场大战时,只要细加推敲就会发现。

虽然朱元璋生前为自己心爱的大孙子朱允炆安排好了一切,可唯独一点他看走了眼,那就是,朱允炆如果做个太平天子或许还能担当得住,可面对战事,他确实是个扶不起的阿斗,能把一手好牌打个稀烂,就算老头子再怎么安排也没用。

换句话说,就算朱元璋铁了心想让孙子来接班,只要将真正的嫡孙扶上位,而不用菜鸟朱允炆,朱棣照样打死也不敢造反。

那么,朱元璋真正的嫡长孙是谁呢?他就是太子朱标与常氏所生的次子朱允熥。

朱元璋真正的嫡长孙——朱允熥

可能在很多人印象里,朱允炆才是朱元璋的嫡长孙。其实不然,朱允炆并非朱标的第一个儿子,而且也不是正儿八经的嫡出。

他的母亲吕氏是太常寺卿吕本的女儿,起初只是太子朱标的妾室。在朱标的太子妃常氏病故后才从小老婆位置扶正,坐上了继任的太子妃。

而朱标起初的太子妃常氏,是明初开国大将常遇春的女儿,名将蓝玉的外甥女,稳稳儿的将门虎女,娘家的势力次于贵为皇室的朱家。

所以说,无论按照先后次序,还是生母的出身来看,常氏的儿子都应该是稳稳的嫡出,比吕氏所生的朱允炆要尊贵一些。

而常氏一共为朱标生有两个儿子,长子朱雄英,年纪比朱允炆大,本是朱元璋铁打的嫡长孙,可惜8岁时夭折了。

次子朱允熥比朱允炆小一岁,但在常氏活着的时候,他也一直都是朱元璋的嫡孙,只可惜常氏去世后,朱允熥的地位也随之动摇,最后与皇位失之交臂。

那么,为什么说,朱元璋如果选择朱允熥继承皇位就不会有后来的靖难之役?

而朱元璋又为什么舍弃身份较为尊贵的朱允熥,而选择朱允炆呢?其实,说起来还真不是朱元璋老眼昏花了。

朱元璋的考虑

众所周知,历朝历代的皇帝在立储的问题上都会思虑再三。朱元璋能从一个放牛娃愣是杀出片江山,自然不会是糊涂人,在立储大事上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在铁定的太子朱标去世后,朱元璋本打算让四子朱棣来继承皇位,因为老四朱棣和他最像,文治啥样他不敢保证,但武功还是十分出类拔萃的,甚至比他大哥都强。

可就在朱元璋打算传位给年富力强又久经战阵的朱棣时,一个叫刘三吾的翰林学士向他进言,大意是:您选择朱棣做储君不妥啊,因为他上面还有两个哥哥,如果朱棣当了储君,二王爷、三王爷能服吗?难道您忘了八王之乱的惨剧吗?

这话算是说到朱元璋的心坎里了,他最怕的并不是外面的强敌,而是家里的内乱。

朱标一死,其它三个儿子都眼冒绿光地盯着这个太子位置呢,传给他们其中哪个人,估计另外两个都会不服,等自己一死,保不齐就得联起手来造反。

与其看到自己儿子手足相残,还不如借着他们大哥朱标的余威,跨过这一层,将皇位直接传给孙子,让这三个当皇叔的互相节制,反而能皇权永固。于是,他便开始在自己的嫡孙中进行观察。

其实,能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嫡孙,无外乎只有朱标与常氏所生的朱允熥和与吕氏所生的朱允炆二人。

其中,朱允熥虽然年纪比朱允炆小一岁,但作为发妻之子,外公家又势力庞大,所以更占据优势。

而且,相比于背后没有什么武将势力的朱允炆,朱允熥的外公常遇春虽然此时已经去世了,但蓝玉还在。

蓝玉是朱允熥的亲舅公,既是明朝开国元勋,又是大明将领中年轻一代的领军人物,年富力强且久经战阵,军中威望已经不下于年迈的徐达。有着他的帮衬,估计明朝大半的武将都会站在朱允熥这边。

所以说,如果朱元璋当时没有选择让朱允炆接班,而将皇太孙的位置定给朱允熥,蓝玉定会拼死捍卫自己的外孙,以他的能力、威望外加朱元璋留下的皇权势力,稳稳的可以碾压朱棣。

可惜,朱元璋却选择了朱允炆,甚至为了替孙子日后掌权扫清障碍,还以一幢蓝玉案铲除了蓝玉,连带着将跟随蓝玉的一大帮明军中的青年骨干一并铲除,这使得朱棣再无后顾之忧,堂而皇之的在朱元璋死后第二年就拉起了“清君侧”的大旗。

那么,老谋深算的朱元璋为什么宁可杀了蓝玉等军中骨干,也要扶植一个弱鸟朱允炆呢?

表面上看,是源于允炆孝顺,在朱标死后涕泪交加,哭得整个人都瘦了一圈,让朱元璋甚是感动,由此遵循立长立贤的古礼,选定了朱允炆做自己的接班人。

实际上,让朱元璋下定决心的根本的原因并非这么简单,而是出自大明王朝当下的局势和文武两派势力之争上。

选择朱允炆的根本原因

朱元璋知道,大明王朝自打建立以后,文臣和武将便形成了两股势力,明争暗斗也相互制约,这其实是作为皇帝的朱元璋喜欢看到的局面。

而在立储问题上,文、武两派此时站队也十分明显,分别支持着自己的两个嫡孙朱允炆和朱允熥,相互间明里暗里始终较着劲,都在等待自己的最终决定。

两个嫡孙中,朱允炆的外公吕本官居太常寺卿,是文官的代表人物之一。而朱允炆本人又性情温和,且擅文,自然是得到天下文臣拥戴的。

而朱允熥的外公常遇春是明朝最具声望的开国大将,也是唯一死后被自己亲命“奉旨穿龙袍”的将领,军中地位与徐达比肩。

作为他的亲外孙,又有年轻一代的新晋统帅蓝玉坐镇,朱允熥自然成为朝中武将利益的下注点。

这样来看,朱允炆和朱允熥分别代表着明朝文、武两大势力的利益。

而朱元璋认为,打天下靠武,可坐天下则要靠文。朱允炆背后的文官集团虽然不善带兵,但百废待兴的大明朝,此时最需要的是恢复发展,这就必须要依仗他们。

而朱允熥虽然赢得朝中将领们的支持,但大部分都是依赖于蓝玉。带了一辈子兵的朱元璋知道,文臣即便在政局中占了上风,对皇权也构不成太大威胁。

但如果外戚势力是武将的话,皇权就危险了。而且,以蓝玉胆大包天的性情,帮助朱允熥夺江山肯定会不惜一切代价,这势必会造成朱家皇室的一场浩劫。而夺下江山之后,蓝玉的危害则更是远远大于朱棣。

说到底,朱元璋并不是没有考虑过朱棣有可能会造反,即便朱棣在朱元璋死前装疯卖傻,但朱元璋也未必会信。

只是,站在朱元璋的角度上看,退一万步讲,就算朱棣真的造反成功了,那也是自己儿子做了皇帝,大明王朝还是他朱家子孙的

可如果让蓝玉掌权,则必会让朱家皇权旁落,自己的子孙后代会怎样可就不一定了。所以,这也成为朱元璋最终选择朱允炆而没有选择朱允熥的根本原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这张照片拍摄于清朝晚期,图中的五个女子均是有家室背景的,从她们的穿着打扮就可以看出,只不过这其中应该...
原创 尔... 引言 任何一个朝代,都必须把朝廷与百姓的关系摆正。当皇家的天平,一概地倾向了朝廷,皇权的大树就开始从...
原创 日... 在韩国和日本的民间调查中,经常会被提及的就是“中国人”,而结果也常年不变,日本人超过70%以上不喜欢...
原创 同... 1949年10月1日,伴随着天安门洪亮高昂的国歌声,五星红旗终于飘扬在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新中国于此...
原创 很... 三国时期的关羽虽然死得很悲壮,但他给人留下的印象很深刻,尤其是对待兄弟特别讲义气,对待刘备更是死心塌...
原创 伟... 作为伟人身边的人, 除了要拥有过人的胆识之外还有一点是比胆识更重要的 ——那就是细心与智慧。要知道在...
原创 三... 标题:三国两大使诈高手PK,曹操为何会被周瑜牵着鼻子走 在东汉末年,天下动荡,战火纷飞,英雄辈出。...
原创 年...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身为男人一定要有志向,如果漫无目的的生存,整天只知道玩儿,注定在大家看来是难以获...
原创 慈... 清史杂谈 慈禧太后是清朝末代的“女皇”,有言道“有清一代之女后,前有孝庄,后有孝钦,皆以才色闻,而...
原创 岳... 前言:岳母刺字这则故事在我们的脑海中早已耳熟能详了,岳飞是顶天立地、一心为国的英雄,岳母则是深明大义...
原创 清... 清朝宗室中哪些人可以拥有亲王爵位?亲王是何级别?看完涨知识 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中人们其实对官位的追求...
原创 慈... 中国近代是一部饱受屈辱的历史,清政府的腐败,还有列强的虎视眈眈,都导致了中国的积贫积弱,老百姓负担沉...
原创 三... 三国英雄辈出,让人讨论最多的莫过于三国猛将了。 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许八黄九姜维。演义...
原创 奶... 民国二十三年,溥仪为了复辟大清,甘心成为日本人的傀儡,建立“满洲帝国”,成为日本人手中对付国人的武器...
原创 西... 年西班牙人吹牛皮实力全球第一,将领阿提达声称只要80名士兵就能彻底称霸中国,另一位将领比亚斯更为猖狂...
原创 “... 帝王遴选独裁,一方面基于人性与个体优势,一方面基于国家所处的历史时期;独裁乃政治手段,无性也;其利弊...
原创 中... 中国历代都城变迁的概况 我们先来看一张总图,这个图上我把当过古代主要王朝都城的地方都标了出来。 对...
全国考古人才振兴计划 将支持1...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盖伦 实习生于曦乐)记者10月18日从国家文物局获悉,国家文物局、财政部等印发了...
原创 如... 我认为是可以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项羽、刘邦、韩信、张良、陈平等人所面对的秦军,并不是全部的秦...
书摘 | 用地图读懂历史,《地... 宋代文人黄庭坚在一封书信中写道:“毎相聚辄读数叶《前汉书》甚佳。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之,则俗尘生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