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基础:汉印巅峰之后的衰退与变化——东汉
迪丽瓦拉
2025-05-30 08:07:56
0

原标题:篆刻基础:汉印巅峰之后的衰退与变化——东汉

本文我们来说一说东汉印章。

依照按时代分期的原则,我们把东汉的印章也分为三期,即东汉前期、东汉中期、东汉后期。如图:

(东汉印分期)

一、东汉初期

东汉初期,从汉光武帝至汉汉章帝时期,即从公元25年至公元88年。这段时期,印章的风格,都承接西汉和新莽印的风格而来,这其实很正常,这一时期的官印尚未形成新的制度,而这时期的工匠,也多从西汉和新莽而来,工匠们的技艺世代相传也是原因之一。

正是因为以上原因,东汉初期的官印印章,印风多如西汉中晚期或新莽时期,其制作工艺精美,印面文字篆法停匀,章法以任疏任密均分印面为主,且印面文字的笔画,多有西汉和新莽之风,显得浑厚凝重。比如“朔宁王太后玺”(这方印比较有名,中国邮政曾作为邮标内容印发使用):

(朔宁王太后玺)

(朔宁王太后玺实物印面)

(朔宁王太后玺邮票)

看,似乎也能找出东汉的特征来,这方印里已显露出东汉印特有的“方笔”笔画端,将西汉汉印制模笔画两端的收笔或起笔截断另加一刀(西汉印的笔画两端完成时,多剜刀转刃,使其显得浑圆厚重),由此呈现“方”的特征,由于这一刀“方”的特征,使整体印风显得更为硬朗、清健,精气神十足。

这一“刀”加得更为明显的印例,如“广陵王玺”:

(广陵王玺)

(广陵王玺原印印面)

细观印面,印面笔画的两端,均有用刀或凿子明确直切的痕迹,在圆转的小篆中有了这样的“方”的元素,在审美上不期而然的达成了刚柔并济的效果。

这也是东汉印典型的特征之一。

再仔细看“广陵王玺”,它还有一个明显特征,就是笔画粗壮,印面被撑得格外饱满,比它更饱满的还有,如“雒(洛的异体字)阳令印”:

(雒阳令印)

饱满,故能气势磅礴,锐利,又显金戈之味。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因为这个时期的印,已大部采用凿的方法,而相比之下,铸印的工艺要复杂得多,而在复杂的工艺之中,印章的很多细节经过工匠的反复细心打磨,得到的气息是端正、清爽、凝重;凿印过程中,往往在无字的印面上直接进行捶击冲凿,凿的过程中,下凿必然肯定(因为前有锐利之凿,后有加力之锤)、有力且冲劲十足,因此线条爽利、劲健、挺拔。

凿与铸相比,“凿”,是直接刻字,省却了铸印制模时反复打磨的机会,印面完成之后,反倒更显自然天趣。

与新莽印相仿,东汉初期也有颁发给少数民族的印,比如“汉鲜卑率众长”,“汉归义羌长”等。

(汉鲜卑率众长;汉归义羌长)

这一类印,其制作工艺要略好于普通的东汉初期官印,原因,或许是因为这些印颁给异域,需要彰显皇朝气象,因此选用了工艺水平更高的匠人。

还有一点,这个时期已经有相当存量的将军印,但这个时期的将军印,由于国家相对安定,并不需要临阵急就,因此制作过程并不匆忙,工艺上有保证,印风并未呈现出东汉末期将军印的那种纵横自如、乱头粗服意味。如“虎牙将军章”:

(虎牙将军章)

实际上,这是标准的东汉初期官印印风,与文官印章并无二致。因此,东汉将军印是有其独特性,但也要分期考察。

二、东汉中期

东汉中期,指汉和帝至汉桓帝时期,即公元89年至公元167年。这个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开始走下坡路,印章制作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这个时期尚有熟练的印匠存世,于是,也有一部分印作仍保留有较高的制作水准,比如“甘陵厩丞”:

(甘陵厩丞)

这方印,虽然只是品秩不高的管理舆马之官用印,但其制作仍然精良,看其浑圆端凝,不输西汉;看其匀满气厚,似又与东汉初年官印相仿。

但更多的印,印中用字,虽然用字尚无错讹,但篆法刻工均出现不同程度退化,笔画渐趋生硬,而且圆厚也渐次欠缺。比如“蠡国吾相”、“安乐亭侯”:

(蠡国吾相;安乐亭侯)

“蠡国吾相”的“蠡”,头部字法有误,“国”字,中部失去了匀满,甚至全印也没有保持正方;“安乐亭侯”中“安”与“乐”已失去对正位置,“亭”字上部中框两横笔已不能保持惯常的连接左右的平顺状态,这实际上或许也是一种“随意”的状态。

不过,这个时期颁发给少数民族地区的印,仍然保有较高的制作水准,如“汉破虏胡长”:

(汉破虏胡长)

仔细端详,这方印,端正、凝重,其精整程度完全不亚于西汉印。

三、东汉晚期

东汉晚期,指汉灵帝至汉献帝时期,即公元168年至公元200年。这段时期,国家权柄被外戚掌控,社会经济日益走向困疲,随之而来的,是制度、民生、文化各个方面走向衰退,进而战事频仍,争伐不断。

这段时期的印作,或有承早中期作品者如“部曲将印”,但更多的是走向削峭,笔画多趋于方折坚挺,进而失去“写意”,趋向生硬,圆浑厚重渐次失落,虽然如此,仍充满的方劲沉雄之味。如“左将军军司马”:

(部曲将印;左将军军司马)

到了东汉晚期,方折劲直的笔画又不断向极端发展,并且印面的笔画肥满走向极端,成为留红极细的印,如“勮令之印”、“新野令印”:

(勮令之印;新野令印)

这种东汉印中特有的印面面目,在后世演化发展为我们熟悉的“满白”印,即印面充满了白地,红线只有丝丝界开文字笔画。

至于东汉特有的,风格独特的急就将军印,我们留在三国印里再详细说,因为它太特别了。

(【篆刻的骨头】之8,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一... 在战场上,有一句名言,叫“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无能的将军,有的时候,也许指的是他的军事才能不行,...
原创 清... 前言 皇陵守墓人,消失的职业吗? 皇陵守墓人,曾经是令人向往的铁饭碗。清朝时期,守陵制度达到鼎盛,守...
原创 看... 北磐人攻打合县,梧帝放弃逃跑,和安国官员共守合县。 看懂丹阳王和梧帝合拟国书的原因,才知大结局里,一...
原创 一... 清代广东省有个读书人名叫谢启祚,家境优渥。从少年时起参加科举考试,考到98岁才中举。第二年进京参加会...
原创 “... 在说到古代王朝的时候,还这是有诸多的盛世王朝值得我们去详述,大秦王朝自然是不必说,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
郑成功的先祖开基地,为什么在福... 今年是郑成功诞辰400周年,由两岸台胞民间交流促进会主办,永安兴贤郑氏文化中心承办的纪念郑成功诞辰4...
原创 宰...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本来是安徽凤阳的一个小人物,小时候还替地主放牛,为了有口饭吃,还去当了和尚。...
原创 乱... 1,张宗昌曾在自己佩刀上刻七字铭言:“事到万难须放胆”。并制造多把刻有此言的佩刀,赠送给亲信部下。 ...
原创 中... 引言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青玉案·...
原创 历... 这几天又见个别所谓的专家大谈韬光养晦。 韬光养晦真是个好的策略吗? 这样说,历史上有两个被韬光养晦活...
原创 清... ?【#历史探秘】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个曾经繁荣辉煌,却在历史洪流中黯然离世的朝代——大清帝国。而...
原创 历... 封神榜多次被拍成电视剧,这本书主要是说了武王伐纣的故事。这本书加入了很多神化,描写的妲己是一只九尾妖...
原创 康... 康有为变法失败逃亡,在瑞典买岛修中式园林,如今成什么样了? 历史总有说不完的话题,也总是有讲不完的传...
原创 李... 前言 南京城门缓缓打开,李景隆面对朱棣大军,却选择了迎接。这一出人意料的举动,成就了朱棣称帝的历史盛...
原创 关... 说到三国里面最忠义的名将恐怕就属关羽了,他在桃园结义之后,一生都在尊奉信义二字。关羽曾温酒斩华雄,曾...
原创 清...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而且还不是汉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人数不占优势的满清能统治中华几百年,也...
原创 不... 在中国古代战争的烟尘中,有这样一群将军,他们身披白袍,如同战场上的一抹亮色,所向披靡。他们的名字,如...
原创 东... 同治中兴讲的是东太后慈安和西太后慈禧,共同垂帘听政,在这场权利博弈中慈禧完胜了。那么老崔的问题来了:...
原创 为... 我们总是说自己有5000年文明,觉得自己有多牛。但各位可看看,我们的中华传统文化圈已经被糟蹋到什么样...
原创 全... 我们知道,欧洲国家曾经殖民整个世界,导致了现在很多国家的语言都是英法语系或者拉丁语系,现在世界其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