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从怀庆战役来看,分析大顺、大清、南明弘光这三国的策略
迪丽瓦拉
2025-06-06 00:35:06
0

1644年是甲申年,清政府与农民军之间展开的怀庆战役就此爆发,这一场战役的过程同时决定了三方势力未来的发展,以李自成为首的大顺农民军、以清军为主要组成部分的清政府以及并未参与战争的南明弘光政权。

当时涉及到这场战争的三方当事人形势都不十分明朗,比起"山海关之战"来说,李自成在率领军队撤离北京之后才开始进行怀庆战役,已经没有之前的高光了,而成功占领背景的清王朝,正逢1644年举行顺治帝的登基仪式,而清朝实权实际上全权掌握在摄政王手中,其野心和战略势必会影响到整个天下的局势,而刚刚在南京建国的南明弘光政权绝对是首当其冲的。

无论是建国前的筹备,还是政治和军事储备,开国就是一团糟。因此,怀庆战役的重要性也可见一斑,对战的双方,甚至是没有参与战争的第三方,都认真的在筹备和谋略以谋取各自的利益。

一、以李自成为首的大顺起义农民军:在陕北与清军一战决胜

在怀庆战役之前,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曾经与当时推倒明王朝的另一方势力,也就是清朝军队有过一次著名的山海关之战,战争虽然以李自成一方胜利告终,但实际上李自成进入北京城之后,意识到不对就撤军回到西安了。

首先站在现在的角度上来说,李自成主动发起怀庆战争注定是一个失败的战略决策,而因此原本有机会与清王朝抗衡的李自成,最终以兵败身亡告终。李自成率领两万精锐的农民起义军在河南怀庆发动战争,打了清军一个措手不及,原本在清王朝统治范围内的多个地方落入大顺起义军手中,一时间备守在怀庆周围的清军只能被围困在沁阳。

而在清军反应过来支援的时候,摄政王多尔衮派遣由其弟弟多铎率领的精锐清军部队猛烈的向怀庆方位发起反击,经过强烈的厮杀,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农民军开始出现疲软形势,抵抗不住如此高强度的攻击,故而退兵。

李自成原本的计划是攻陷了怀庆之后,依靠着其守卫者关中平原的优势,就率领军队前往陕北支援在那里驻守的起义兵,然后就此与清王朝的军队决一胜负,然而清军一直将李自成逼退到潼关。

李自成这时候几乎陷入两难,陕北的战争虽然还未曾打响,但是计划已经被打破,为了守卫住潼关,只能先将驻守陕北地区的军队调遣过来先支援潼关现在的困势。显然李自成的调兵获取了明显的成效,大顺军在与清军的潼关战役之中几乎一直占据上风,多次击退多铎率领的精锐部队。

但是在潼关战役基本以李自成占据优势就此结束的时候,清王朝又趁着李自成陕北地区空虚的机会,派兵攻陷了陕北,对陕北地区的掉以轻心应该是李自成最终失败的重要转折点,腹背受敌,前后都是清军的部队,无奈李自成只能全线撤退。这一场与清王朝的怀庆之战以大顺军失败告终。

二、以多尔衮摄政王为实权的清王朝军队:审时度势

1.原本设想的兵分两路的"空前战略"

1644年,北京城里是清军驻守,正准备迎顺治皇帝然后举行登基仪式,就此一个新的王朝就此确立,然而这时候天下还是三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也就是说对于清王朝来说,除了自己本身的政权之外,还面临着以李自成为首的驻扎在陕北地区的大顺农民军和新建立起来的南明弘光政权。

因此,在这样的形势下,手握实权的摄政王多尔衮为了确立和巩固清王朝的统治,制定了一个一举两个的空前战略。将现有的和可利用的清军兵分两路,一路向陕北西征对付李自成的大顺农民军,消灭一个对手,另一路向南进发,攻陷南明弘光政权,将其扼杀在摇篮中,并且一举收复江南地区。

站在历史当时的角度上来说,多尔衮的战略是可行的,两路军队同时出击,简单粗暴的实现清王朝的统一,结束三权分立的局面,但是很显然他并没有考虑到突发因素。

比如,南明弘光政权正在内战,根本无力顾及与清军的斗争,李自成突然起兵攻击怀庆。但是站在历史前进的角度上来看,清朝的实力直接吊打其他两个政权,先不说李自成错误的估计了形势和自己的实力,最终自取灭亡,南明的弘光政权原本就不堪一击,清王朝的胜利基本是事实和结局。

2.应对大顺农民军的突袭:大顺>南明

的确,李自成退回西安的时候,多尔衮并没有想到他会突然返回出兵怀庆,要知道在攻陷怀庆之后,下一个目标就是进军北京城,李自成的突袭虽然出乎意料,却不得不引起多尔衮的重视,因为他错误估计了李自成的实力,因而整个战略计划都需要调整。

在收到怀庆攻陷的消息之后,多尔衮将原本南下的一部分军队紧急调派到怀庆周围支援,显然多尔衮认为李自成的实力和威胁是远远在南明政权之上的,这确实是正确的判断。因为怀庆之战的失败对于多尔衮来说,造成的最大的心理压力就是失去了清军入关以来的最高将领,这一现实猛地将多尔衮打醒,李自成的大顺军仍旧不可小觑。

或许多尔衮也高估了李自成现在的实力,于是一方面在潼关压制和拖住了李自成,同时趁着陕北空虚的时机不费任何兵力,攻陷了陕北,就此造成了李自成腹背受敌的局面,也因此直接彻底结束了李自成对清王朝造成的威胁。

而对比起来,多尔衮原本派遣多铎南下夺取南京的想法的谋略是错误的,也许实力对比上并没有明显的劣势,但就南下的时间段上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虽然在南明弘光政权建立之初就将其扼杀在摇篮中这个时间点十分诱人,但清王朝的势力显然无法同时支撑夺取两方势力的重心,稍有不慎就会失去所有。

因此,李自成给了清王朝一个重新选择和弥补的机会,否则历史的走势也不能确定,可以说李自成用自己的失败给了清王朝后悔的机会,也给了未参与战争的第三方,南明的弘光政权修整蓄力的机会。

三、匆匆建国的南明政权:外强中干

而对于南方的南明政权来说,虽然并没有参与战争,却显然的成为了获利的一方,避免了刚建国就灭亡的悲惨历史,表面上的南明政权,虽然有数量庞大的军队数量,财政经济形势也算明朗,但其内部和实力实际上是一击就倒。

显然,南明政权作为怀庆战役的第三方,并没有耗费一兵一卒就获得了巨大的机会和优势,其战略并没有在战争中发挥的机会,可以说,只要抓住清王朝和大顺军对战的这一段空白的时间,整顿军队,清明政治,发展经济,将自己外强中干的实力发展壮大,或许第二年的失败和灭亡是可以避免的。

遗憾的是,在战争没有波及到南明的这一段和平的时间里,南明的重点都放在内部斗争上,党派之间的斗争几乎一天都没有停止过,而对他们形成强大威胁的清王朝根本就没有时间关注,就连发展和整顿国内事务也扔到了一边。甚至在第二年清王朝再一次派兵南下的时候,正是处于内部斗争的南明东林党,策反起义帮助清军突破了南明边防,攻入了都城内部。

四、结论

从上面的表述中,很显然,我们可以看到1644年由李自成大顺起义军率先发起的怀庆战役是决定以后天下主人的关键事件,李自成的最大的失败决策,清王朝多尔衮的审时度势,调整策略更改了天下走向,给予了南明弘光政权空前绝后的大好的发展机会。

然而虽然说怀庆战役没有参与战争的南明政权一方是最大的获利方,没有耗费一兵一卒就成为了这场战役的优胜,但实际上整个天下三方对战中最终的获胜者是推翻旧王朝,建立起自己统治的清王朝。

当时清王朝的两大对手,一个错误的估计了天下形势,做出了自取灭亡的错误决定,几乎是一步错步步错的战略决策,而另一个对手陷入国内的党派斗争中,无力发展和整顿国内事务,愚蠢到给到手里的机会都抓不住,也将自己推向了覆灭的道路。

所以在怀庆战役中,虽然实力也占很大的比重,但是显然三方的战略和对天下局势的敏感性和判断起到了最为关键的作用,也许正是因为其他两个对手错误的战略,给了清王朝轻易取胜的机会。

文/赵贺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民... 提起张宗昌,大家可能不太了解。是民国中后期位于山东的军阀。对于整个社会的贡献不多,留下来的大多是不好...
【金陵读书】《春秋·左传》讲读... ‍‍ 【金陵读书】《春秋·左传》讲读75:襄公十九年时间:2024年11月6日 周三 18:50-...
原创 学... 这次谈一下汉光武帝刘秀,刘秀是宣帝的子孙,在王莽时代,他和他的亲兄弟刘縯一起拥立刘玄当更始皇帝,但在...
原创 秦... 秦二世胡亥 胡亥 ,秦朝的二世皇帝!当初,在秦始皇巡游天下到沙丘宫时,突然病死。大臣李斯与太监赵高选...
原创 十... 彭老总是新中国成立时的十大元帅之一,早年参军入湘军,曾经参加并指挥过 北伐战役、南昌起义、红军长征、...
原创 湖... 在大清朝,做官做到巡抚就非常难得了,能够成为总督的简直就是凤毛麟角。 这个湖广总督可是非常厉害的角色...
原创 红... 1959年,为庆祝“建国十周年”到来,我党决定举行国庆十周年观礼,经过党组织研究决定邀请从当年红军队...
原创 湖... 国耳忘家,公尔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上之化也。——贾谊 贾谊的这句话写出了人臣的职责本...
原创 清... 如果你熟悉清朝的行政部门机构,你就会发现清朝其实不止一个兵部尚书,最多的时候有十几个人。清朝为什么如...
原创 明...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加强皇权,设置了锦衣卫。 这个负责皇帝侍卫仪仗的机构,虽然最高长官指挥使仅为正...
原创 历... 几家欢喜几家愁。有的太上皇过得比皇帝都滋润,有的只是个“高级囚徒",有的连自己的命都保不住。 在我国...
原创 国... 在新中国漫长的发展史中,共产党和国民党两大阵营 分庭抗礼。 起初,大家的目的都是一样的, 都希望能够...
原创 李...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李斯的信条。可是他没想到的是,自己精心规划的人生,结果却是割鼻、砍脚、腰斩,...
原创 三... 汉末三国是一个群雄割据混战的时代,攻城掠地自然少不了,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三国时期四大经典守城战,一...
原创 美... 美国独立战争前后的那点事 独立之前 美洲大陆被欧洲人哥伦布发现后,欧洲的殖民者们蜂拥而至,迅速地在这...
原创 民...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各位朋友上午好!子渊之前曾给大家介绍了不少民国时期的传奇人物,...
原创 曹... “太子四友”的说法来自《晋书·宣帝纪》,指的是四个为曹丕夺嗣成功立下汗马功劳的大臣:司马懿、陈群、吴...
原创 福... 众所周知,清朝是由满洲人入关后建立的。由于满汉文化不同,所以清朝皇室在皇位继承制度上,并未采取明王朝...
原创 毛... 毛主席第一次访苏因为什么事情大发雷霆? 毛主席从小就有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对国家有极深厚的感情,他对敌...
原创 毛... ——《伟大的毛主席,可爱的小故事》(14-4) “男儿有泪不轻弹!” 公开场合很难看到毛主席掉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