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漫长的发展史中,共产党和国民党两大阵营
分庭抗礼。
起初,大家的目的都是一样的,
都希望能够推翻封建统治,将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解救出来
,
建设一个新中国。
可随着形势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
两党之间渐渐有了差距。
两党纷争不断,只在国民革命期间和抗日战争时期有过合作。抗战胜利后,双方立即划清界限,甚
至国民党单方面撕毁了共产党提出的和平协定
。抗日战争期间,
已有国民党陆续加入了共产党
,而在解放战争时期,甚至
直接带领军队整编或起义
,
加快了解放战争的进程
。
有这样一位将领,在抗日战争爆发时,
积极响应,勇上前线;
解放战争时,
率领军队起义,将原来的国民党军队全部编入解放军中;
抗美援朝战争时,
狙击美军的疯狂进攻
,
逼得美军慌忙撤退
,却在回国提出入党要求时被拒绝,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一、曾泽生简介
曾泽生出生在云南的一座小县城,20岁时追随唐继尧,
先后就读于云南讲武堂和皇甫军校,读书期间,成绩优异,军事素质优良,自身也是刚正不阿。
从学校毕业后,
曾泽生发现,学校里教的和现实中的军人差距太大。
直到27岁时,龙云担任云南省政府主席,曾泽生应邀回到云南任职。
抗日战争爆发后,曾泽生率领军队奔赴台儿庄,与日军激战,取得了全面抗战以来的第三次重大胜利。
抗战胜利后,曾泽生被派遣到东北驻守,
在看清蒋介石的真实目的后,毅然率领军队起义,直接加快了东北地区的解放进程,对整个解放战争意义深远。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曾泽生多次率军入朝,痛击敌军。回国后,
伟人亲自接见
,
曾泽生顺势提出入党的要求,可是伟人并没有直接答应,这又是为何呢?
二、戎马一生
曾泽生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
抗日战争爆发,他第一个响应,
与李宗仁一起奔赴台儿庄。台儿庄战役让日军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军人抗击日寇的决心,给了日军沉痛一击,在整个抗战史上具有深远的作用。
此后,曾泽生还参加了
武汉保卫战、南昌会战、长沙会战。
抗日战争时期,
曾泽生一直战斗在抗战前线
,直到抗战胜利结束后,曾泽生担任军长的60军被派往东北驻扎,
蒋介石为人多疑,对于不是嫡系部队的60军很是不放心,将60军分散到各地,曾泽生成了光杆司令。在东北期间,曾泽生对国民党内部的腐败现象心生不满。
1946年,潘朔端起义,这给曾泽生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不久,他率军进驻吉林,
本以为国民党军胜算极大的曾泽生在看到国民党军节节败退接连起义、投降后也幡然醒悟,亲率部队起义并接受改编。改编为解放军第50军,仍由曾泽生担任军长。
军队整编后,随即加入到解放战争中,
为祖国的解放立下赫赫战功。
但人们不知道的是,这位军长在此时
已经有了加入共产党的想法,
只是
认为自己尚没有以解放军的身份立过大功,因此就将这个想法暂时埋了下来。
直到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这位军长率军入朝作战,多次击退敌人。在一开始,英美联军听说参战的是由曾经的国民党60军改编的50军时,
并没有将这支军队放在眼里。可令他们没想到的是,这支他们看不起的军队给了他们致命一击。
曾泽生
征战多年,英勇善战,战术方面经验丰富
,曾泽生深知敌军不擅长夜战,遂在抵达战场的当晚就发起了突击,打了美军一个措手不及,美军大惊失色,将照明弹扔到了英军阵营,英军见此形式也慌忙应战,
美军趁乱向后撤退。
在后来的汉江狙击战中,这只被联合国军看不起的军队奋勇杀敌,抵死不退,甚至是第50军的战士们即将全军覆没也丝毫没有退却。
这种精神令彭老总也为之动容,战后向曾泽生深深地鞠了一躬。
三、入党被拒
当年年底,曾泽生
因病退出了朝鲜战场,回国治疗,伟人亲自接见。
见到伟人的曾泽生很是激动,因为,他终于有底气向伟人提出入党的请求。他与伟人谈起了抗美援朝战争的细节,谈论战场上的境况。二人相谈甚欢,
曾泽生更是对伟人产生了由衷的敬意。
回到家后,曾泽生又冒出了回到战场的想法,于是又率军入朝作战。
在抗美援朝期间,曾泽生三次率领军队入朝参战,歼敌一万余人,指挥过大大小小的战役九十余次,为抗美援朝战役做出了突出贡献。
1954年,曾泽生率军回国,第二次被伟人接见。这次,曾
泽生向伟人提出要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意愿,可令他没想到的是,伟人在斟酌过后拒绝了曾泽生的这个请求。
为避免曾泽生误会,伟人向他解释到:
其实以你的资历和战功是完全有资格加入共产党的,这并不需要我来批准
,但我想请曾军长帮个忙,现在新中国刚成立,
蒋介石在台湾虎视眈眈,肆意造谣,在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对新中国也是诸多非议。
所以,
曾军长暂时不入党比入党的作用更大
,就是要让各界人士和国际上看到,
新中国是很有包容心的,只要是对新中国的建设有益处、有帮助,新中国都欢迎、都愿意接纳,不是说只有加入共产党了才可以,将来在其他的工作上,也希望曾军长能帮上忙。
在相关问题解决的的时候,如果曾军长还想入党,那么我们肯定毫不犹豫地给予支持。曾泽生对此表示非常理解,也愿意等
。可令人遗憾的是,曾泽生并没有等到入党的那一天。1973年,曾泽生因病去世。
总结
曾泽生的入党心愿终其一生也没有实现,这也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遗憾。但是
这并不能否认他为新中国所做的贡献,曾泽生虽不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但他是一位当之无愧的优秀军人。
在新中国成立的过程中,有许多这样默默奉献的人,他们不畏艰险、不为功名利禄,却为着同一个目标前仆后继的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信念只有一个——“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