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明宣宗身为一代明君,为何将亲叔叔朱高煦放在缸里活活烹死?
迪丽瓦拉
2025-06-06 02:33:14
0

公元1426年,朱高煦死于一种新奇的方法。明宣宗朱瞻基命人找来一个铜缸,将朱高煦扣在里面,朱高煦力气不小,还能将铜缸顶起,很快朱瞻基命人找来干柴,在缸的周围点燃,随后朱高煦活脱脱成了一道菜——瓦罐焖鸡!

看似有趣,实则极其残忍,朱瞻基用如此酷刑,惩罚他的叔叔朱高煦,很明显,这就是赤裸裸的报复。那么为何朱瞻基如此痛恨朱高煦,为何要将其在缸里活活烹死?

朱高煦曾经实施暗杀计划

史料记载“五月辛巳,仁宗崩。六月,

太子自南京奔丧,高煦谋伏兵邀于路,仓卒不果

。”

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明仁宗朱高炽去世,朱瞻基作为继承人要从南京赶到北京奔丧,也就是即位,南京离着北京一千多公里。明代没汽车、火车、飞机,如朱瞻基骑马从南京到北京,如果以三十公里每小时的时速,大概也得走个一个月左右。

朱高煦老早就觊觎着皇位,此时他竟然为了争夺皇位,在朱瞻基的必经之路上安排了杀手,朱瞻基毕竟不是行军打仗,他是去奔丧,所以身边的护卫也不会太多。这给了朱高煦机会,但机缘巧合之下,朱高煦刺杀失败了。

其一,朱瞻基可能有先见之明,提前预料到危险,提前起了身。其二,朱瞻基可能改变了路线,没有碰到朱高煦的刺杀团队。其三,朱瞻基可能就一直在北京。

史料记载“太子体肥重,且足疾,两中使掖之行,恒失足。高煦从后言曰:“

前人失跌,后人知警

。”皇太孙应声曰:“

更有后人知警也

。”高煦回顾色变。”

朱高炽身体肥胖,脚上还有病,走路都需要他人搀扶,朱高煦对此嗤之以鼻,经常嘲讽朱高炽,一次被朱瞻基发现,怼了他一句,朱高煦才有所收敛。朱瞻基很早就发现朱高煦有不臣之心,一旦到了关键时刻,必定会有所防范。

况且这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朱高煦实施暗杀,朱瞻基必定是清楚的,这刺王杀驾可比谋反还厉害,只不过朱瞻基看在亲情的份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然而,随着朱高煦的行为愈发极端,朱瞻基也只好将其处死,也报了之前的刺杀之仇。

从密谋造反,到实施造反

朱高煦在靖难之役中立下大功,曾救过朱棣数次,论打仗,朱高煦是一把好手。朱棣曾暗示朱高炽身体不好,让他继续努力,朱高煦内心的欲望被勾起,向着皇位发起一次又一次“冲锋”。

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朱高煦被封为汉王,就藩云南,立下太子之后,其余皇子就应该到封地就藩,这是规矩,而朱高煦拒不执行,赖在京城不走。外人都能看出来,朱高煦这就是在玩火,他不走为了就是皇位,只有离着权力核心越近,得到的利益才越大。

永乐十三年,曾私自募兵三千,这些兵马不属于兵部,且还纵兵四处抢掠,除此之外,朱高煦还私自使用御用的车马器具。朱高煦自然不敢对父亲朱棣动手,他所做的就是为了在朱棣去世的一刹那,想办法搞到皇位,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史料记载“

成祖北征晏驾。高煦子瞻圻在北京,觇朝廷事驰报,一昼夜六七行。高煦亦日遣人潜伺京师,幸有变

。”

朱棣在北伐的路上去世,而当时朱高煦在乐安就藩,朱高煦的儿子朱瞻圻在北京刺探情报,一旦朝廷有事,就会将消息传递给朱高煦,一昼夜使者往返六七次。朱高煦已经派人潜伏在京城,准备谋反。

如果不是杨荣在朱棣去世后秘不发丧,快马向太子朱高炽汇报,朱高炽这皇位还有些危险。也就是说,朱高炽率先得到了消息,才能顺利即位,其中风险也是令人后背发凉。

宣德元年,朱高煦四十七岁了,他已经为了皇位折腾了许久,但从来没有成功过,快到知天命的年纪,如果依旧不温不火,他这个皇帝梦也就要破灭了。

随即朱高煦下了决心,起兵造了反。再怎么说,朱高煦之前的阴谋诡计,都是在暗地中进行,这些朱瞻基可以为亲情暂且忍受,但一旦公开造反,性质就变了。不论哪朝哪代,哪怕关系再近,皇帝也不会允许藩王造反,所以朱瞻基要御驾亲征。

朱瞻基自然不会将这个糊涂的叔叔放在眼中,因为朱高煦有造反的行动,但没有造反的脑子。果然,朱瞻基只是给朱高煦写了封信,朱高煦就被吓得瑟瑟发抖。

信的内容是这样的“张敖失国,始于贯高;淮南被诛,成于伍被。今六师压境,王即出倡谋者,朕与王除过,恩礼如初。不然,一战成擒,或以王为奇货,缚以来献,悔无及矣。”

朱瞻基威胁朱高煦,现在投降还来得及,别等到他人拿你当了宝贝,被人绑来,那么后悔都来不及。朱高煦起兵造反,不得人心,也没有个起兵的合理理由,就这糊里糊涂造了反,等到朱瞻基兵临城下,朱高煦害怕了,抛下众人到朱瞻基马前投降。

原本朱瞻基是不想杀朱高煦的,但朱高煦这么一而再再而三地折腾,论谁也是受不了的。朱瞻基会考虑两种方案,一种就是关到死,或者软禁到死,令一种就是直接斩杀。想来想去还是直接杀了最方便,新仇旧怨一同了结,既干脆又省事。

朱高煦在狱中,犯了不该犯的错误

最后就是我们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为何朱高煦要在狱中勾倒皇帝朱瞻基,如果朱高煦是个豪杰,他应该狠狠踹朱瞻基一脚,如果将朱瞻基踹个好歹,那他朱高煦也是赚到了。

史料记载“

槛猿未尝不牢,缚虎未尝不急,而忽伸一足,勾上

地,以致铜缸燃炭,身首为灰

。”

朱高煦用脚勾倒朱瞻基,根本造不成什么实质性伤害,反而会激怒朱瞻基,将其杀死。

难道朱高煦真的活得不耐烦了?从之前的投降和种种表现看,朱高煦并不是一个视死如归之人,我们只能推测,

这段记载可能有问题。以当时朱高煦的处境,他应该祈

求绕

他一死,这或许只是一场戏,可能只是朱瞻基为杀掉他这个叔叔,编造出的谎言

朱高煦真不是个造反的料,如果他能安分守己,必定可以富贵一生,况且朱棣、朱高煦、朱瞻基一直对他足够宽容。可见人要有自知之明,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并不是明智的做法。

此文为to稿文章,谢谢大家观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建司75载丨服务国之大者,国寿... 1949年10月20日,在新中国宣告成立后不到20天,中央政府批准组建国内首家保险公司,我国的保险业...
原创 刘... 刘邦临死前派人杀樊哙,许多人认为是意气用事,老糊涂的表现。此举激化了吕后与戚夫人的矛盾,将本想保护的...
原创 客... 有这个可能性,但可能性极其渺茫。 刘备请诸葛亮出山是在公元207年。 这一年,曹操正在清剿袁绍的残余...
原创 如... 有很多人说始皇帝传位给扶苏秦朝照样亡我就嗤之以鼻,谁人不知秦二世胡亥无道,但扶苏并不是胡亥,如果不是...
原创 同... 历史的发展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而身处其中的每个历史人物都难以自持。 1955年大授衔中共授予了包...
原创 刘... 公元221年,蜀汉的章武元年,蜀汉皇帝刘备以为关羽报仇为名义,举全国之力,发动了伐吴战争,这场战争持...
原创 假... 一代名将韩信是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将领,后人称他为兵仙。在楚汉战争中,在没有韩信之前,刘邦连吃败仗。如果...
原创 石... 清末时期,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此后的清朝是雪上加霜。太平天国在短时间内就将清朝的大半江山打败,此时的慈...
原创 苏... 众所周知,苏联是二战后唯一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强国,其综合国力一直傲视群雄。在衡量国力的众多标准之中,军...
原创 “... 许多人从小就听说了“夜郎自大”这个故事,可是,你可知道,就是这个自大的夜郎国让无数中外考古学家历尽千...
原创 毛... 从1958年开始,全国各地开始建立起了公共食堂。 按照上级的想法,公共食堂是有很多好处的,比如节省粮...
原创 谁... 希腊作为世界主要古文明之一,它留下的辉煌文化至今让人瞻仰。史学,是希腊文化中的一大辉煌成就。从纵向来...
原创 算... 古代的时候出现了很多厉害的算命先生,不过这里面不仅仅有男人,还有厉害的女人。历史上出现了唯一名留青史...
原创 吕... 在三国演义里面,吕布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代表了一个武将的巅峰,无论是他的表现还是周围人对他的态度,...
“南宋经济圈”火了!北方就真的...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长江-黄河模式 文字:常海兴 制图:果栗乘 / 校稿:通麦 / ...
原创 古... “现在看来,为了盐而打仗非常愚蠢,不过以后的人们看到我们今天为了石油而打仗,也许会有相同的反应。”—...
关羽、张飞、赵云三人,综合实力... 三国时期,英雄如云,猛将如雨。关羽、张飞、赵云三位大将的名声更是响彻四方,关于谁才是真正的“武力天花...
原创 从... 三国是大家最喜欢的一个历史时期~魏(曹操)、蜀(刘备)、吴(孙权)三国鼎立,三位主公有着不同的用人准...
六出奇计的陈平,是怎么由项归刘... 西汉初年,刘邦阵营中有一个重要人物,他的才智受到了刘邦的极大信任和重用。这个人的六条计策在帮助刘邦夺...
原创 苏... 苏丹位于非洲大陆东部,北部和埃及接壤,南部和南苏丹接壤,东部濒临红海,面积约188.2万平方公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