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临死前派人杀樊哙,许多人认为是意气用事,老糊涂的表现。此举激化了吕后与戚夫人的矛盾,将本想保护的儿子赵如意推到了更危险的境地,是老糊涂的明证。
公元前195年,刘邦病重,吕后看着弥留中的刘邦,问道:
陛下百岁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
之?刘邦说“曹参是可以的。”
刘邦在临死前是很清醒的,他考虑问题很周到,而且后来发生的事情也证明了他说的是对的。那么既然如此,为何刘邦要在临死前下令杀掉自己最铁的哥们、救命恩人、开国功臣和连襟樊哙呢?
历史上刘邦心思是非常复杂,要说谁最懂装糊涂,刘邦是名类前茅。因为他一生最懂的,就是什么时候该糊涂,啥时候该明白,所以给人错觉他是个没文化的大老粗,可心里他比萧何,韩信,张良都要精明,他赢了项羽开创了汉朝的基业,还真和他懂装糊涂有点关系。所以后世的郑板桥的那句“难道糊涂”,多少包含了刘邦建功立业为人处世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