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看看曾国藩一个月的工资,就知道清政府有多腐朽了
迪丽瓦拉
2025-06-12 11:34:05
0

俭以养廉,直而能忍,这是曾国藩奉行一生的准则。

俗语云,盛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为智勇者也。曾国藩作为晚清四大能臣之一,在后世史书之中,不可谓盛名也,然则,众人大多聚焦于他所处的那个特殊时代,甚少将目光回转于他本身,事实上,除却才华,曾国藩更是一位廉洁之臣。

古往今来,清廉,仿佛是形容一个臣子最好的修饰词,海瑞因为清廉而名流千古,而和珅却因为贪财而恶名昭著。

事实上,论治世之能,海瑞远比不上和珅,但是在千百年后的今天,我们无论问谁,都知道海瑞是忠臣,和珅是奸臣,由此看来,清廉二字对官员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了。

而通过看看曾国藩一个月的工资,就知道清政府有多腐朽。

曾国藩:月薪太低,只能借贷,回家的路费都没有

曾国藩作为晚清重臣之一,一生的荣辱都和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挂钩,可以说,任何一个熟悉晚清历史的人都应当听过曾国藩的大名。

作为朝廷重臣,曾国藩位居高位,但是令人震惊的是,终其一生,他却一直在为银钱担忧,直到离世,家中也无半分余财,可以说是和当年的清官海瑞别无二致了。

海瑞

其实纵观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历史,几乎历朝历代的帝王都倡导官员节俭,历史上多数有作为的帝王也都是以身作则,艰苦治国,但是清朝末年,社会风气则尽不如往,而这也是为何清末官员贪污腐败的重要原因。

清朝末年,官员实行低薪制,就拿曾国藩来说,他初入官场时,月薪折合人民币不过三千元,哪怕后来官至封疆大吏,也不过六千。

或许有人会说,六千的月薪已经在如今已经能够维持不错的生活了,但是在当时,六千的月薪还要支撑曾国藩在官场上的人情往来,包括到各地探访民情的交通费用都是包含在内的。

当时的清政府在官员的俸禄之外,可没有所谓的交通补贴,而这还是作为朝廷重臣的曾国藩的收入,由此不难推断,其他的官员工资更是入不敷出了。

根据记载,曾国藩为官清廉,因此除却朝廷发放的薪资之外,别无其他收入来源,但是由于生活无奈,他只能到处借贷,甚至后来在外做官,尽管有休沐日也不敢回家,为的不过是节省路费。

只是尽管如此,他仍旧在外欠了不少银钱,他曾经数次在自己的日记中记载,做梦时梦到自己突然发财,醒来觉得十分羞愧。

而这也是清政府大多数官员的现状,清廉之臣常常入不敷出,除非心智坚定之人才能坚持不收贿赂之财,而当时皇室中人,却奢靡成风,上到皇帝太后,下到公主妃嫔,都是一幅富贵景象,长此以往,官员之中能够保持自身清明的人就十分稀少了。

管中窥豹:清政府的腐败

清朝官员的低薪从另一个方面也佐证了清政府的腐败,一个国家,倘若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朝廷官员的俸禄是不会支撑不了官员的日常开销的。

但是在清末,这却成了一个值得人诟病的话题,按照道理,官员的俸禄一般是从国库中拨出,而国库之中收纳的是百姓的税银,清朝末年,虽然国家动荡不安,但是清政府对百姓的税收却从未降低。

甚至后来还日益增多,但是国库却没有因此丰盈,甚至连官员的俸禄都有所减少,这些差值事实上都被清政府的当权者给挥霍掉了,根据记载,慈禧当时的一顿饭,话费的银钱就是一个五品大员半年的俸禄,由此不难看出,当时的清政府有多腐败无能。

因此,在大环境的驱使下,既然有如曾国藩一样的耿直之臣,不愿贪污受贿,宁愿两袖清风,当然就有和珅一样的贪污之臣。

但是清末的贪官相较于其他时期,又有其不同点,这其中,一部分是自身品行有亏,即使俸禄够用,也抑制不住内心的贪婪,而另一部分,则却确实是受生活所迫,毕竟当时的官员俸禄确实太低了。

尤其是

鸦片战争

之后,清政府被迫打开关口,供洋人来国买卖,除此之外,战败条约签订的赔偿款更是一下子耗费了清政府三年的国库银钱。

值此内忧外患之际,清政府内部掌权者仍然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国内起义不断,国外洋人虎视眈眈,整个清政府仿佛就是一个空壳子,但是除了一小部分人能够觉醒,大多数人还是沉浸在天朝大国,偶有失误的美梦之中。

鸦片战争

清末中国格局的演变,其中有一大部分的原因就在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首先,统治阶级盲目自大,奢靡成风,这一点从

康乾盛世

时就已经初现端倪,康熙逝世之后,雍正为了弥补国库亏空劳心劳力,最终年过不惑就积劳成疾而亡。

而后乾隆效仿其祖父,四处征战,七下江南,最终更是雪上加霜,等到嘉庆上位,清政府的国库已经是一个花架子了。然而这并未引起后来统治者的重视。

或者说,之后的清朝统治者,一代不如一代,最终更是被慈禧把控,最终一代盛世王朝不仅因为闭关锁国落后于世界,更因为自己的盲目自大,性喜奢靡,将自己的江山彻底葬送。

康乾盛世

王朝的衰落从腐朽开始

中华上下五千年,其中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孙中山推翻清朝统治,其中经历的朝代数不胜数,然而纵观每个朝代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

在王朝盛极而衰之时,都有一个极其相似的共同点,就是统治者的奢靡之风开始盛行。

当年唐太宗建立贞观之治,厉行节俭,长孙皇后贵为一国之母,仍然着素衣,然则唐玄宗晚年,不仅过度宠幸杨贵妃,而且生活作风凭添奢靡,“一粒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如此。

唐玄宗

而这,也成为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开端,对于清朝也同样如此,康乾盛世之后,统治阶级越发奢靡,不思民生疾苦,最终国库无力支撑,只能层层盘剥百姓,最终导致民不聊生,这才有了后来的太平天国起义,由此看来,贪污和腐朽就是一个国家衰亡的标志。

后世皆知,古往今来,为君者,既是世间最富有之人,也是世间最贫穷之人,何为富有,因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何为贫穷,帝王拥有江山,但是帝王连自己都属于天下,连一丝私物都没有。

因此,统治者的治世之风,往往能够影响一个朝代的最终走向。

曾国藩是能臣,更是清官,他一生忠贞为国,却从未贪图荣华富贵,尽管位极人臣,却从未享受奢侈,倘若当时的清政府都能如曾国藩一样,或许晚清的历史就能改写,只是,历史终究已经发生,我们再遗憾,也只能继续向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诸... 三国时期涌现了诸多杰出的人才。其中,诸葛亮、庞统、司马懿最为出众。诸葛亮受到刘备的重用。诸葛亮对刘备...
萧何计杀韩信,是萧何一生中的污... 恰恰相反,非但不是污点,反而是人生高光时刻。 一 按照《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萧何和吕后合谋计杀韩...
原创 周... 周恩来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始终为人民服务,把自己和人民放在一起的人,他生平最痛恨的就是搞...
原创 朱... 统治天下容易,但要平步青云却很难。一个人要从底层跃升至帝王之位,必须具备强大的意志力和行动力。而更难...
原创 唐... 古代有传说的四大美女,提起她们常令人联想到那句“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句话中的“羞花”,说的正是杨...
原创 诸... 诸葛亮和董允死后,最高兴的人是谁? 诸葛亮自从接受了刘备托孤后,一直兢兢业业地治理着蜀国。刘禅在他的...
原创 号... 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组建了8个军进行北伐,这八个军算是国军的起家部队。在北伐的过程中尤以第四军的...
原创 唐... 唐玄宗和杨贵妃那么恩爱,为什么没有自己的孩子,这是什么造成的 大家应该知道,我国历史上的最富有的是哪...
原创 赵... 在大多数人看来,老版《三国演义》是最符合原著的影视作品。其中每一个人物的塑造,都与原著出入不大。在其...
原创 赫... 赫鲁晓夫的晚年并不像许多人想象的那样宁静。虽然他的日子大部分时间都在照料花园中的植物,尝试从这份接触...
47年,国军司令忐忑地给毛主席... 赵寿山,一个敢于独自挑起大旗的传奇人物,他的抉择震撼了历史,也刺痛了现实。 他问毛主席:“我一个人反...
光绪通宝北洋零用一文 概述 光绪通宝北洋零用一文是清朝光绪年间铸造的一种机制铜币,它的面值非常小,是当时中国最小的铜币之...
原创 洪... 前言 在1936年的5月,一个红军战士正竭力劝说着自己的妹妹,他苦口婆心地说: “洪学智其实人品挺好...
原创 蒋... 前言: 中国近代史上,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一个是中国伟大领袖毛主席,另一个则是败逃台湾的蒋介石。 ...
原创 把... 如果把兵仙韩信放在三国时期,其军事水平依然会是超一流的存在,但能否帮助刘备一统三国,还存在诸多不确定...
原创 早... 要说中国古代十几个王朝近两百多个帝王之中,谁的人生最为丰富。 那唐玄宗李隆基肯定有名。 “唐隆政变...
原创 长... 1934年秋,中央红军踏上了艰辛的长征之路。然而,在这场史诗般的战略转移中,一个关键问题始终萦绕在中...
原创 4... 阅读之前,麻烦您点一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
原创 长... 长白山“藏宝洞”:历史的见证,和平的提醒 前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历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各种历史遗...
三国乱世里,他是真正的天下第一... 三国演义中,吕布给人的印象是勇武无双,冠绝天下,一句“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足可见其武艺之出众!单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