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早年开创大唐辉煌,晚年却丧权失爱,李隆基这一生令人唏嘘
迪丽瓦拉
2025-08-17 01:03:19
0

要说中国古代十几个王朝近两百多个帝王之中,谁的人生最为丰富。

那唐玄宗李隆基肯定有名。

“唐隆政变”尽显英雄本色,“开元盛世”勇创千古帝业,“安史之乱”断送大唐百年繁华,“马嵬坡下”魂断一生所爱。

一曲《长恨歌》让世人了解那段“绵绵无绝期的爱情”,更揭示了李隆基晚年丧权失爱,悲苦凄婉的生活。

英武天子

李隆基出生于公元685年,这是他的父亲李旦第一次当皇帝的第二年。

在他五岁的时候,自己的傀儡皇帝父亲被祖母武则天废掉,祖母武则天从幕后走向台前,改唐为周,建立大周王朝。

李隆基作为“李唐旧王”被一同在“宫中幽闭”长达十年之久,一直到699年,武则天确定传位李唐开始,才“出阁入世”。

此时,16岁的李隆基被任命为尚辇奉御,负责掌管皇帝的内外闲厩马匹,有些类似孙悟空的“弼马温”职务。

在705年,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大臣在首都洛阳紫微城发动兵变,逼迫年老病重的女皇帝武则天退位,伯父李显再度成为皇帝。

李隆基目睹了整个政变的过程,这让他明白了自己武装力量的重要性,于是他也暗中开始配置自己的力量。

李显执政期间孱弱,政权很快被想成为“武则天第二”的韦皇后把控,不久李显就被自己的皇后和公主联合毒死。

此后李唐大权被韦氏外戚掌控,李唐皇室政权风雨飘摇。

这给了李隆基以重大历史机会,他果断联合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等人,发动宫廷政变——“唐隆政变”。

此次政变诛杀了韦氏一党,拥立自己的父亲李旦为皇帝。

李隆基自己也因拥立之功和嫡长子李成器的谦让成为太子,再后来,经过一系列和自己姑姑太平公主的斗智斗勇,于三年后受禅成为大唐皇帝。

713年,28岁的李隆基用果敢手段平定了太平公主企图发动的军事政变,终掌皇帝实际大权,开始了他励精图治,开创盛世的前半生。

开创大唐辉煌

最初时李隆基慧眼识贤相,先后任命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等能人贤达为宰相,治理国家政务。

这些举措把大唐帝国的军事、文化、政治、经济等各方面推向了历史全盛的顶点。

政治上,李隆基推动对于官僚体制自上而下的改革,整治吏治,修改完善律法,极大的提升官僚机构的办事效率。

为改善经济,李隆基与民休息,减免各项赋税,改革地方政务制度,打击豪门士族。改革实施食封制,大大增加财政税收,减轻广大劳苦大众的负担。

同时,他力主打击佛教,解放劳动力,促进水利,发展农业,极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为强军强国,他对兵制进行改革,在边境地区大力发展屯田,扩张疆域,唐朝在东北设置了靺鞨都督府、室韦都督府、黑水都督府、渤海都督府等,中国历史上首次将东北三省全境纳入中国版图。

唐玄宗还改善民族关系,对于社会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通过这些操作,李隆基一改武则天执政后期的颓废局面,大唐国力空前强盛,社会经济空前繁荣,人口大幅度增长,天宝年间唐朝人口甚至达到8000万人。

这时的大唐之内各种官道四通八达,各国商人云集大唐长安、洛阳、广州等城市,各类贸易纷繁交易,核心城市更是引领着当时世界的各种潮流。

造就安史之乱

随着盛世的开创,李隆基渐渐地丧失了起初的励精图治的精神,开启了奢靡和享受之风。

公元737年,52岁的李隆基先是听信后宫谗言,先后将自己包括太子李瑛在的三个儿子,废为庶人之后,先后杀害,在大唐王朝上演了“虎毒食子”的场面。

之后李隆基听说,自己和武惠妃的儿子寿王李琩的妃子杨玉环美貌异常。

渴望得到美人的他便不顾什么君父伦理,皇家颜面之类的,将杨玉环招进自己后宫里,从此开启了“一朝选在君王侧”“从此君王不早朝”。

李隆基为了迎合杨玉环的喜欢,封赏她的兄弟姐妹,其堂兄更是在后来成为权倾朝野的宰相。

其姐妹被封为最高王爵“夫人”,其父母更是被追封为贵族。

一时间,杨家人在长安乃至全国的风头盖过李唐诸王和公候权贵,全国女子更是学习杨贵妃着装。

天宝年间的唐朝出现了古代封建社会绝无仅有的“重女轻男”的现象。

在后宫之中,李隆基更是自己亲自下场,更杨贵妃谱写演奏《霓裳舞衣曲》。

大唐王朝的政治,以正直的宰相张九龄等人先后被罢官开始,内外朝局逐渐混乱,先是口蜜腹剑、妒贤嫉能的李林甫上台。

他将朝堂之上才能高于自己或者可能威胁自己地位的人千方百计的予以剪除,更是迎合李隆基的喜好,网罗天下奇珍异宝。

后是杨玉环的堂哥杨国忠上台,李隆基几乎将所有的政务托付给这“第二皇帝”杨国忠,自己则身居宫中,不问天下,全身心投入到与杨贵妃的骄奢淫逸之中。

而杨国忠则是争权夺利,卖官鬻爵,将大唐最后的政治清明霍乱的一丝不剩。

其与安禄山之间的矛盾,也使得唐朝的动乱提前到来。

一直到756年,“渔阳鼙鼓”“惊破霓裳羽衣曲”,李隆基的“胡儿”,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联合边疆少数民族,打出“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幌子,联合少数民族,集合了号称20万的“讨逆义军,在范阳起兵。

这位大唐最大盛世的创造者——李隆基自此开启了自己晚年的“悲惨世界”。

国破

由于战争前期李隆基和杨国忠的指挥不力,加之中央朝廷军队和地方武装长期军事荒废,安禄山、史思明率领的叛军一路上势如破竹,剑锋直指大唐核心长安。

一路上经过的城池或者望风而降,或一击便溃。

叛军仅仅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就兵临都城门户潼关。

在这期间,由于李隆基先后听信宦官和杨国忠谣言,先是错杀大将封常清、高仙芝,自折臂膀。

之后逼迫大将哥舒翰放守转攻,兵败被俘,也使得大唐都城的最后门户潼关失守,长安门户大开。

被安禄山叛军占领的城池遭受清洗,百姓十室九空,哀魂遍野,大唐盛世一朝化为灰烬。

整个安史之乱期间,战争直接造成或者由战争导致的瘟疫和饥荒而死亡的人数,占据了战争之前总人口的30%。

家亡

年近70岁的李隆基在长安陷落前,仓惶出逃。

原本迎接圣驾的地方官员更是望风而逃,李隆基的逃亡大军一路上与百姓挣道抢食,大唐的皇子皇孙更是食不果腹。

逃至马嵬驿时随从的将士因为饥饿疲劳,心中怨恨愤怒。

太子李亨借用此机,密谋了军事政变。

由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在禁军煽动“天下大乱都是杨国忠一手造成的”,不断激化军士的反抗情绪,策动直接针对杨国忠一党的屠杀。

在李亨的默许,陈玄礼的指挥之下,宣扬杨国忠联合胡人谋反,随行禁军士兵趁乱射杀杨国忠。

随后士兵开始诛杀与杨国忠亲密之人,杨国忠的妻子、儿子及杨贵妃的姐姐妹妹们先后被杀。

随行的许多人员也在此次兵变中被误杀。

妻离

诛杀了杨国忠及其身边之人之后,士兵更是围住李隆基行宫,全军要求处死杨贵妃,以便斩草除根,以绝后患。

李隆基被逼无奈,多次降低身份,几乎用恳求的语调与士兵解释,杨贵妃身居宫中,不参与朝政,杨国忠的所作所为与杨贵妃无关。

自己以天子至尊,请求给予自己的爱妃以一条生路。

可是,在李亨等人的授意之下,围住宫闱的士兵不予听从天子号令,执意诛杀杨贵妃。

此时的李隆基陷入一生中最无奈的时候,几经周折之后,最终不得已下令赏赐杨贵妃以白绫。

一代美人杨玉环背负着亡国的罪责和君王的无奈眼泪,结束自己灿烂的一生。

之后,应兵变士兵的要求,宫廷内室更将杨贵妃的尸体抬往军中,让军士查验其身,昔日的“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杨贵妃荣华娇宠一世,死后却遭受如此耻辱。

此外,留在长安的后宫嫔妃更是难逃安禄山叛军,李隆基失去自己的爱妃宠姬,到了后面多的是形单影只的无尽相思。

子散

虽然马嵬兵变以杨贵妃的死亡结束,但李隆基此时也丧失对于随行禁军的指挥权力,太子李亨成为这场兵变的最大受益者。

其实,早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初,李隆基就有颁布“罪己诏”,将皇帝位禅让给太子李亨。

但得知李亨是兵变的实际参与和谋划人之后,备受打击。

更是在李亨授意之下,逼死杨贵妃更让这对父子矛盾不可调和,分道扬镳。

李亨在成为皇帝之后,更是对可能威胁自己的兄弟们进行了清洗,再一次上演了“同室操戈”的一幕。

最终李隆基的皇子许多死于叛军和自己的皇帝兄长手中。

丧权

马嵬兵变之后,李隆基被迫带着少数随从入蜀避难,李亨则带领大部分人马北上达朔方军大本营灵武,并自立为帝,遥称逃亡四川的李隆基为太上皇。

可是此时的李隆基正在李亨派往的大将陈玄礼的“护送”之下恍然不知。

一直到几个月之后,新皇帝的圣旨才传到了老皇帝的居所,无奈的李隆基交出了皇帝的印信等物件,彻底被成为了太上皇。

自己逐丧失对于国家政务的掌控,失去了自己凭借励精图治建立起来的盛世大唐。

被禁

李亨在自立为皇帝之后,在调集勤王军队平定安史之乱的同时,也在巩固自己皇权的同时。

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防止自己的父亲,太上皇李隆基上演“夺门之变”。

在策动马嵬兵变之后,他就选择与李隆基剥离,自己选择实权平叛,对于李隆基则让马嵬兵变最大功臣陈玄礼“保护”,一步步断绝其与外界的交流。

在平定安史之乱之后,李隆基被安置在兴庆宫,其在成都的身边人内侍监高力士、亲妹玉真公主以及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相继被李亨以各种理由调离。

李隆基自己想迁杨贵妃的坟墓、想去马嵬驿看看等请求,先后被李亨授意下的大太监李辅国拒绝。

李辅国多次“矫诏”欺凌李隆基,这位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晚年饱受太监欺凌。

梦难回大唐

安禄山、史思明之流是这场动乱的直接元凶,但最为最高统治者李隆基执政后去的骄奢淫逸、挥霍无度则是这场动乱的根本。

李隆基葬送了李唐历任君主的呕心沥血建立的江山,也湮灭了自己前期建立的不世功业。

安史之乱,沉重的打击了李唐王朝,唐朝自此由盛转衰,此后更是逐步陷入军阀割据的局面,中央朝廷的权威遭到极大的削弱。

普通老百姓的家庭更是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人口和有生劳动力锐减。

大量的商户、城镇、村社、农田及生产工具被毁,随着而来的饥荒和瘟疫更是让曾经的富足一去不复返。

严重的战争赋税,使得民不聊生,加之后续统治的腐败,社会矛盾不断尖锐,对于边境的控制能力也急速下滑,此后的十年间更是逐渐失去对于西域的控制。

大唐万超自此之后,便是内忧外患,朝不保夕,更加岌岌可危。

纵观李隆基的政治生涯,起源于一场场的内廷军事政变,更变于自己造就的一场内乱,终结于马嵬驿的兵士哗变。

李隆基创造了大唐的盛世,也是自己一步步毁坏了这盛世,自己的国破家亡、妻离子散,以及晚年的诸多不幸,罪魁祸首还是自己。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倘... 这个人是窦建德。 窦建德是隋朝末期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是隋朝末年割据的群雄之一。他出身贫苦,原本是个庄...
原创 他... 在近些年,有一部叫做《少帅》的电视剧上映以来,好评连连,也勾起了人们对于那个时代的记忆。说到“少帅”...
原创 陈... 陈老总想调他当军长,从刘伯承办公室出来后:此事不谈了不谈了 1953年春,南京军事学院。一位身着军装...
原创 回... 我军诸将帅,以粟裕大将的战略思想最为灵活,也最敢于向中央斗胆直陈,根据实际情况改变中央的既定战略。自...
原创 怪... 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不仅刻画出诸多出彩的人物,也塑造了一场又一场精彩的战斗,其中智力间...
被誉为德国“护国之神”的兴登堡... 保罗·冯·兴登堡,―战中被德国垄断资产阶级狂热地吹捧为“杰出将才”,其军事生涯跨越两个世纪,为建立和...
晨之风《淮阳陈胜塑像的文化定位... 淮阳位于河南省东南部,自古以来就是中原文化的核心区域之一。这片土地上不仅孕育了灿烂的文化遗产,还见证...
原创 郑... 郑芝龙投降清朝后,其日本妻子田川松自杀殉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遭受清军侮辱:郑芝龙降清后,清...
原创 三... 一、名将、猛将与杀神 要是问三国名将谁最厉害,估计大家都会说是吕布。不是有句话这么说嘛,一吕二赵三典...
原创 如... 如果死在落凤坡的是诸葛亮,庞统能否大败司马懿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假设性问题,以下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
原创 十...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十月,秦始皇第五次巡游。秦始皇身边最亲近的几个人同在巡游队伍之中:左丞相李...
原创 中... 现在很流行一个词,叫做家族。在中国和世界上也有很多厉害的家族,其实家族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企业家,比...
原创 官... 前言 在清代官场,官位如同一道高耸的山峰,越往上攀升,责任也随之加重。然而,历史记载中却出现了一段令...
清朝第一廉吏,深受康熙帝赏识,... 古往今来,人民心中所爱戴的,往往并非那些位高权重的王公贵族,而是那些能为民着想、清廉正直的官员。于成...
明体达用,激活中华文化“一池春... 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中华文化迸发出新的活力,千年文韵和现代经济和谐共生,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更加生...
原创 昆... 昆仑关大捷的背后:桂南会战国军惨败,陈诚白崇禧同时被降级处分 1938年武汉和广州相继沦陷后,抗日战...
原创 元... 一个汉语都不使用的国家,能称之为中国吗?有些日本人至今都不承认当年对中国发动的战争不是侵略,而且还拿...
原创 天... 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连连溃败,美国连番轰炸日本本土,并接连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平民大量伤亡,日本不论是兵...
李敬泽x张英 | 春秋时,人们... 著名记者、“华文好书”发起人、腾讯网文化中心总监张英的文学访谈合集《文学仍然在场》《只为内心写作》即...
原创 千... 《三国演义》中的魏延是一个善恶两面的人,加入刘备阵营后立下战功,成为蜀汉名将。但小说中说,魏延是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