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初年,虎将张琼多次舍命保护赵匡胤,甚至为他挡过无数刀剑。而当张琼被诬陷谋反时,赵匡胤却只淡淡说了两个字,随后形势急转直下。
是非对错一念之间,张琼的命运被推向深渊。赵匡胤为何如此冷漠?是真信了谣言,还是早有别的打算?
从行伍到虎将
北方的战火从来就没有平息过。张琼的家族世代都是牙兵,打仗是他们的家传本事。
小时候,张琼就在军营里摸爬滚打,看着父辈们操练武艺、比试箭术。那时的张琼虽然年纪小,却总是把重达几十斤的兵器扛在肩上练功,直到胳膊酸痛得抬不起来才罢休。
十几岁时,他就能徒手举起三百斤的铁锤,这份力气在整个军营里都少有人能比。不光是力气大,张琼的箭术更是绝了。
据说他能在百步之外射中一片树叶,就连风吹动的细枝都能准确命中。这样的本事很快就传到了赵匡胤耳朵里。
那时的赵匡胤正在挑选亲兵统领,一听说有这么个能人,立马就把张琼叫到跟前考校。
张琼二话不说,拿起弓箭就是一顿神乎其技的表演,看得赵匡胤连连点头。从那天起,张琼就成了赵匡胤的心腹亲兵。
在军营里,实力就是硬道理。张琼不仅自己本事了得,带兵打仗也有一套。他训练士兵从不偷懒,每天天不亮就把大伙拉出来操练,一直练到太阳落山。
就这样,他手下的兵很快就成了精锐中的精锐,打起仗来个个都像是下山的猛虎。
张琼的神箭救主
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下午,后周大军正在十八里滩一带追击南唐军队。赵匡胤带着张琼他们走在最前面,谁知道前方竟然埋伏着南唐的精锐部队。
南唐军队突然从两侧杀出,喊杀声震天动地。赵匡胤的部队虽然精锐,但也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打了个措手不及。
正当双方厮杀得难解难分时,一个披着乌黑铠甲的南唐将领冲到了最前面。这家伙像是铁打的一样,后周士兵的刀剑砍在他身上直冒火星子,却伤不到他分毫。
他一路砍杀,直奔赵匡胤而来。眼看这员悍将就要冲到赵匡胤面前,张琼站在马上,抽出腰间的铁胎弓。
这把弓是他特制的,一般人连拉都拉不开。只见张琼瞄都没怎么瞄,"嗖"的一声,一支箭就飞了出去。那支箭准确地从将领头盔的缝隙中钻了进去,正中眼眶。
这一箭不仅救了赵匡胤的命,还彻底打乱了南唐军队的部署。敌将倒下后,南唐军队顿时乱了阵脚,后周军队抓住机会,一举击溃了他们。
打扫战场时,大家才发现那个南唐将领的铠甲有多厚重,普通弓箭根本射不穿。这一战过后,张琼在军中的威望达到了顶峰,就连赵匡胤也对他另眼相看。
寿春城下的生死之交
寿春城下的那场战斗更是让张琼的忠心写进了史书。那天赵匡胤亲自带兵攻城,想看看城防的虚实。
城头上的守军一看主帅来了,立马调来了十几架强弩,对准了赵匡胤。张琼骑在马上远远就看见城头上的动静不对,他二话不说,一个箭步冲到赵匡胤身边。
就在这时,城头上的箭如雨点般射了下来。张琼一把推开赵匡胤,自己却被两支重弩射中。
那箭矢又粗又长,一支射在肩膀,一支直接穿透了大腿。换做普通人,这会儿早就疼得晕过去了,可张琼硬是一声没吭。
他抓起身边的酒囊,狠狠灌了一大口烈酒,就在众目睽睽之下自己拔出了箭。箭头上的倒钩把肉都带出来了,鲜血直流,可张琼连眉头都没皱一下。
这一幕看得在场的将士都倒吸一口凉气,就连赵匡胤也被他的勇气所震撼。这不是第一次张琼救他性命,可这次的情分却格外重。
赵匡胤亲自为张琼包扎伤口,还把自己的贴身玉佩赏给了他。这玉佩代表着主帅的信任,从此张琼在军中的地位更是无人能及。
宫廷如战场
建立宋朝后的朝廷可不比战场上那么简单。赵匡胤当了皇帝,心里总惦记着自己是怎么夺位的,生怕手下的将领也学他来个黄袍加身。
石汉卿和史珪就是皇帝派来监视武将的眼线。这两人虽然没打过仗,可在朝廷里却很会来事。
他们整天在赵匡胤面前吹耳边风,说这个将军有野心,那个将军不安分。张琼这人性子直,从来不会拍马屁。
在军营里,他看不惯石汉卿和史珪那副官老爷的做派,没少跟他们顶撞。这两人心里早就记恨上了张琼,可表面上还得陪着笑脸,私底下却一直在找机会整他。
赵光义就是抓住了这点,跟他们狼狈为奸,编造出张琼养了一帮死士、想要造反的谣言。
他们太了解赵匡胤了,知道他最怕的就是手下的将领有二心。一来二去,把事情说得有鼻子有眼的,让赵匡胤也开始怀疑起这个曾经的救命恩人。
一句话定生死
朝廷里的风言风语越传越邪乎,有人说张琼家里藏着上千精兵,还有人说看见他半夜在府里练兵。这些话传到赵匡胤耳朵里,越听越觉得不对劲。
石汉卿和史珪见时机差不多了,就趁机制造谗言说张琼有造反的心思。当谗言传到赵匡胤耳中时,他没有细查真相,只说了"赐死"二字。
他连调查都没调查,就因为这一句谗言,直接下令处死了张琼。等官兵抄了张琼的家,才发现哪有什么死士,连仆人都没几个。
张琼死后,赵匡胤虽然有些后悔,封赏了他的家人,可人都死了,这些又有什么用?再说石汉卿和史珮,这俩人后来在打仗时死得蹊跷,有人说是老天爷报应,
可张琼已经死了,这些闲话也只能是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一代猛将就这样含冤而死,两次救主的恩情,抵不过一句话的杀伤力,这就是权力游戏的残酷。
历史总是在重复上演着相似的剧情,功高震主的故事屡见不鲜。张琼的悲剧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不幸,更折射出了权力斗争中人性的复杂。
两次救主的恩情,却抵不过一句谗言的杀伤力,这样的结局让人不禁感叹:在权力的漩涡中,功劳和情义,终究都不及一颗谨慎的心来得重要。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