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光绪通宝北洋零用一文是清朝光绪年间铸造的一种机制铜币,它的面值非常小,是当时中国最小的铜币之一。这种铜币的铸造和流通时间相对较短,从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开始铸造,直到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停止。
铸造背景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袁世凯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他着手创建铸币专局,并任命直隶开平矿物局总办周学熙负责此事。随后建立了北洋铸造银圆总局,开始铸造银币和铜币。最先铸造并行用的便是北洋零用一文,背光绪通宝黄铜币(有青铜质者为试制品)。
设计特点
光绪通宝北洋零用一文的铜圆正面珠圈内镌刻楷书“光绪通宝”四字,珠圈与边缘之间为双龙供日纹饰。背面横向从右向左镌刻楷书“北洋”二字记局,竖向镌刻楷书“零用一文”四字纪值。铜圆体积虽小,但龙纹清晰,钱文鼓凸,貌相端庄精美,工艺精致。
收藏价值
光绪通宝北洋零用一文因其铸造时间和流通时间较短,加上铸造数量有限,因此成为了收藏家们追捧的对象。特别是青铜质的北洋零用一文,被认为是试制品,未行用流通,极其珍稀,因此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结语
光绪通宝北洋零用一文不仅是中国货币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收藏家们追求的珍贵品种。它的设计精美,历史悠久,具有很高的文化和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