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隋文帝杨坚,真的是欺负孤儿寡母之后,才顺利当上皇帝的吗?
迪丽瓦拉
2025-06-13 08:04:49
0

中国封建历史阶段,有两个朝代,实现了平和交权,确切地说,是孤儿寡母被迫将权力交给前朝重臣:一个王朝,是隋朝,一个王朝,是北宋。

有人说,不对啊,三国曹魏,不也是平和交权,司马氏晋朝才成立的吗?

我们所说的“孤儿寡母”,是指前朝年幼的皇帝,年轻的太后。三国曹魏的末代皇帝曹奂,交权时业已成年。而隋夺权时,北周静帝宇文阐,年仅八岁;宋太祖赵匡胤夺权时,后周恭帝柴宗训,年仅七岁。

北宋赵匡胤的称帝,我们暂时不谈,今天在这篇文章里,专门说说隋文帝杨坚,为什么能够那么顺利地夺取北周江山,建立大隋。

话说北周武帝宇文邕去世后,其子宇文赟继位。宇文赟是杨坚的女婿,但他对自己的老丈人,也曾经动过杀心,但最终还是不了了之。在宇文赟死后,继位的小皇帝周静帝宇文阐,在杨太后(杨坚的女儿)的扶助下,成为末代皇帝。

此时的北周王朝,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其实在周武帝宇文邕时,就已经发生,变化遍布北周王朝的各个方面,正是这些变化,使得杨坚的“皇帝梦”成为可能,得以汉人身份取得控制权。

北周军队成分发生了变化。

北周王朝,是鲜卑族所建,最初,它的前身是西魏,是由北魏分裂而来。它的军队核心成员多为来自北魏六镇的鲜卑族军人。他们骁勇善战,但是人数并不多。早在贺拔岳掌控军队时,他就已着手扩充这支军队,后来,贺拔岳被侯莫陈崇所杀,军权便渐渐落入侯莫陈崇的主人宇文泰手中。

这个时候,这支军队的人数,也只有3万人之多,而此时的中国北方黄河流域,分裂为两国:东边的东魏,西边的西魏。两家是死对头,战争不断,彼此攻伐。宇文泰想依靠一支3万人的军队,去对抗实力强大的东魏,显然非常不现实。

作为政治家的宇文泰,呼得“广募关陇豪右,以增军旅”。这些“关陇豪右”大都是汉人,于是,西魏的军队当中,汉人的数量急剧增加。后来,宇文泰为了发展经济,便恢复了均田制,并将均田制下的农民,都编入军籍,形成“平时耕种,战时出征”的兵农合一的模式。

经过这样的调整、扩充后,“夏人半为兵也”,此处的“夏人”,就是指汉人。可以说,随着战争的需要,西魏的军队,军人成分正发生着转变。

二十多年后,东魏被北齐取代,西魏被北周取代。北周第三任皇帝,周武帝宇文邕,为了进一步壮大军队力量,为灭北齐做好充足准备,实行“三丁选一”的制度,即每户有三个壮年男丁的人家,必须出一名壮年男子参军。人口占多数的汉人自然而然地替代了鲜卑人,正式成为北周军队的主要构成者。

而杨坚身为汉人,想顺利夺取北周权力,便离不开这支“以汉人为主”的军队支持。

不仅是军队的普通士兵成分发生了变化,军队的领导权也开始出现变化。北周军队的组织制度为府兵制,大体来说,是将军队分成24军,由12位大将军领导,12位大将军又直属于8位柱国(分别是: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赵贵、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但柱国自设立以后,除宇文泰之外,其他人的军权并不强。真正带兵打仗的,是柱国之下的12大将军,这12个人,并不固定,前期主要以鲜卑人为主,有元育、元赞、元廓、宇文导、宇文贵、李远、达奚武、侯莫陈顺、杨忠、豆卢宁、贺兰祥、王雄,后来转变为王思政、韦孝宽、宇文深、王罴、蔡佑、宇文宪、尉迟迥、长孙晟、贺若弼、韩擒虎等人。

实际领兵的12大将军,渐渐变成以汉人为主。汉人当然更加希望由汉族统治者领导自己,这是天然的一种民族感情在里面。而身为汉人的杨坚自然得到了军队由上到下的广泛支持。

北周政局陷入混乱

公元578年,北周武帝病死了,其子宇文赟是历史上著名的昏君,此人荒淫残暴成性。刚刚即位,他就杀死了自己不喜欢的齐王宇文宪,一年之内,陆续将其父周武帝留下的宗室栋梁之材杀戳殆尽,宇文氏宗室的力量大为削弱,朝臣们也是战战兢兢,对宇文氏离心离德。

周宣帝宇文赟在位仅3年(当太上皇两年),便弄得北周王朝内外离心,忠于宇文氏的宗室、朝臣被割除干净,应该说,这时的北周王朝其实已经是岌岌可危。

尽管有人曾经早已看出杨坚有野心,但北周皇帝宇文赟昏庸无道,朝中诸多重臣,以及地方豪强,皆被杨坚拉拢过去,以杨坚为首,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业已形成。

以当时的北周政局分析,杨坚等待的只是一个合适的时机,即使是北周宣帝宇文赟,能够在位时间长一点,他也会渐渐被杨坚架空。这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一个通病:

王朝的兴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政的皇帝一人,如果皇帝昏庸无道,甚至残暴荒淫,王朝一定会不可逆转地衰亡,最终导致江山换代,王朝易手。

杨坚的成功,是他个人努力奋斗的结果,更是偶发性的政治环境催生的结果,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北周武帝宇文邕在位时间能够再长一些(驾崩时,宇文邕年仅36岁),假如宇文邕能废掉宇文赟的太子之位,而将皇位传给其他儿子,那么杨坚的成功机率,便会大大降低,也许历史上便不会出现“隋朝”。

有些人喜欢站在所谓“唯物主义历史观”分析历史,他们认为一切的历史事件的发展变化,都是必然的,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我认为,历史上的诸多事件,带有强烈的偶然性,当事人的选择,既可以向左,也可向右,左右都有道理,都有选择的必然理由,而选择的结果,往往是在当事人的一念之间。

那些能够掌握天下命运的封建帝王,他们的选择,最终决定了王朝的兴衰存亡,更是改变了历史进程与方向,正如晋武帝司马炎选择白痴儿子当接班人,而北周武帝宇文邕,明知道太子宇文赟是个浑货,却没有勇气废除他的接班人资格,将万里江山、千斤重担交给不合格的人,王朝只能走向灭亡。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长... 较之于战乱不已的北方,南方的形势相对稳定。我们把时钟拨回八王之乱的后期,眼看着北方形势日益紊乱,出身...
原创 原... “蓝玉案”是指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借口凉国公蓝玉谋反,策划了一起震惊朝野的株连杀戮功臣的重大历史事件...
原创 香...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了。 历经一百多年风雨沧桑,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中华儿女、海内外炎...
原创 元... 【前言】 朱元璋自乞丐起家,终登皇位,一统中原,使百姓摆脱元朝剥削压迫,重获安宁生活。 朱元璋灭元后...
原创 吕... 文|小小书郎 自古以来能够使用方天画戟的人都非等闲之辈,像是吕布,像是薛仁贵,像是《水浒传》中的方杰...
原创 原... 大家好,我是历史漫谈君。今天我和大家探讨一下关羽走麦城的故事,以及如果刘封等人来支援,关羽会不会失败...
原创 二... 在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大西南成为决定性的战略任务。毛泽东深谋远虑,选择了贺龙参与解放大西南的战争,这个...
原创 韩... 1963年,韩国的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数万人受灾,给民生和经济带来了沉重的打击。然而...
原创 四... 正所谓“乱世出枭雄”,民国时期中国涌现出了一批军阀,其势力之大可以用“小皇帝”来形容。大家都知道民国...
原创 长...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我们大多认为,蜀汉的主要武将是“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但是...
原创 造... 明朝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一个高峰期,尤其是明中叶以后,私家园林臻于兴盛。按照常理来说,建造园林是文人...
原创 如... ?19世纪法国地理论学家在法国北部发现了一枚古代人类的头骨,这些头骨上有三个规则的圆洞,随后又在欧洲...
原创 沈... 沈万三家的家产是明朝的100倍,6000亿人民币当今社会排第几呢? 沈万三(有说生于1296年,另有...
原创 韩... 韩信,人称兵仙,与萧何,张良并称汉初三杰。汉高祖刘邦都表示:“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原创 元... 前言 在历史的长河中,元朝覆灭的时刻承载着无数英雄的壮丽征程。然而,1388年的一场胜利背后,隐藏着...
原创 原... 台参制度是宋朝特有的部分官员拜谒御史台相关官员的一种礼仪制度,该制度诞生于宋初,发展于宋中后期,其发...
原创 关... 前言 他为何不救二叔于危难? 219年冬,蜀汉大都督关羽在襄樊城破,为东吴大都督陆逊所败。关羽仓皇突...
原创 看... 刘协,东汉最后一代皇帝,史称汉献帝。汉灵帝次子,兄少帝被董卓废黜后即位。190年董卓迁都长安时被迫跟...
原创 二...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巴尔干半岛一直是世界关注的中心,而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始作俑者,德国更是把巴尔干半岛...
原创 项... 如果要说到楚汉之争,相信至今还有不少的人为项羽的结局而感到惋惜。其实当初项羽只要乘船渡江就可以保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