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朝名臣刘墉,也配称“好官”?别被电视剧骗了,他比和珅还可恨
迪丽瓦拉
2025-06-16 06:33:09
0

人们都喜欢说历史,因为凭借历史我们可以以史为鉴,从中吸取教训不再犯错误,但有时候历史并不是真正客观理性的,因为历史往往同文学相关,而文学又掺杂着人的主观情感。

就如前几年人们认为曹操是个大奸臣,但那只是历史上人们主观对他的评价,而不是客观理性的评价。而对于刘墉,我们也会产生疑虑,他真如电视剧中所描绘的那样完美无瑕吗?

人们都说子承父业,意思是说在家中父亲做什么也会影响到自己的孩子做什么,而世家大族更是如此,刘墉的父亲和祖父都是朝廷命官,因此刘墉也毫无例外的成为了乾隆身边的红人。

刘墉的父亲刘统勋曾经担任官拜内阁大士,深受皇帝的信任,而刘统勋对刘墉也给予很深的期望,从小便对刘墉严格要求,像一些世家大族的纨绔子弟身上的陋习在刘墉身上则没有。

而这也为后来刘墉为官清廉奠定下了基础。但刘墉却不只是品行端正,他自身的文学造诣也十分高超,刘墉十分热爱书法,也因此被称为“浓墨宰相”。

像其他世家大族的官宦子弟一样,刘墉也服从了家族的意愿,参加科举,并且因为家族都有官宦的背景,也给予了刘墉一定的帮助,再后来刘墉成功考中二甲进士,一路绿灯进入仕途。

但天有不测风云,因为刘墉的父亲因为处理军务没有处理好,收到了处罚被判入狱,而刘墉也受到了牵连,父子二人都进了监狱,这或许是古代社会为官人员都必须要有的心理准备,毕竟伴君如伴虎,弄不好就是满门抄斩的罪名。

但就在刘墉仕途不明,前途堪忧的时候,皇帝还是查清了最后的真相,宽释了刘墉父子,刘墉最终任命为翰林院的编修。

自此刘墉在科举之事上也作出了自己应尽的职责和以务,针对于考试中存在的一些乱象行为,刘墉针对性的提出了改革方案,对于徇私枉法的官员更是严惩以待,这得到了皇上的认可。

但毕竟是世家大族,他们为官自有一套方法,刘墉一路走来虽然仕途也算是畅通无阻的,但他却并不满足于此,他想要往上爬,并且对于权力的欲望也越来越大。

人们自古以来对于奸臣的印象都无外乎是贪污国家的钱财,欺压百姓,其中严重的便属于秦桧之类的卖国贼,但还有一些相较于这些比较轻的行为让人们难以察觉。

那么刘墉是一个好官吗?要知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但有时候乌合之众也让真理难以脱颖而出,我们对于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也应该做到公正理性地看待。

要知道在明清只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君主专制达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高度,这是皇室的不安全感在作祟,皇族害怕权力分散会让皇室权力落于他人之手。

而在社会上的体现则是通过大众舆论的控制,这一点我们最早可以追溯到秦始皇焚书坑儒,而在乾隆时期就是文字狱,与秦朝的文字狱相比只有更加过分。

刘墉在这一时期更是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兴趣特长,那就是文学,刘墉对于文学颇有造诣,他尤其喜爱书法,写得一手好字,小楷更是有他独特的风格,颇受皇上的赞叹。

但此时的刘墉却没有什么闲情雅趣去练书法摆弄文玩古物了,他在这中间看到了自己向上爬的机会,只需要向皇上提供一些人的不当言论,并且稍微一加工就可以污蔑为造反。

在当时有一个名为徐述夔的文官,平时喜欢写诗做文章,就不幸成为了刘墉的目标,起因是他写了一首诗,但诗中有一句:“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却让刘墉看出了漏洞。

刘墉启奏皇上说,这其中的朝是指朝代,而去则是指去除,这样看来这首诗中反清复明的意蕴就尤为可疑了,而这一篇奏章传到了皇上的耳中自然格外刺耳。

但徐述夔可谓是百口莫辩,因为这句话根本不是像刘墉所说的什么他有反清复明的思想,原意本是希望我哪天能够振翅高飞,一下子飞到那天庭之上去,但在刘墉看来就没那么容易了。

在这么一个敏感特殊的时期,人人都小心翼翼地说话写作,生怕触碰到了皇族哪跟紧张的神经而遭受株连的命运,徐述夔终因为自己一首诗的失误断送了自己的前途。

而此时刘墉却通过不断地拉踩别人,向皇上进言举报,自己的官路亨通,据不完全史料记载,刘墉至少诬陷了二百多名人来实现自己升官发财的愿望。

中国自古讲究儒道释文化,在封建时期更是体现在“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上,更有道教无为而治的思想,在这一点上刘墉似乎借鉴了到家的思想。

因为到了后期,刘墉似乎也不怎么执着政治了,在他看来一个人什么都不做才会什么错误也都不犯。在他与和珅周旋已久之后,似乎疲于官场也不再注意自己的一些政绩了。

有一次刘墉照常担任会试的主考官,却因为疏忽导致阅卷草率,使得许多考生的卷子不及格,让许多学子不明所以落榜,引起许多人的不满,而这只是开始。

再到后来,乾隆也看出了刘墉不认真干活总是应付了事,但最终还是将刘墉提拔为体仁阁大学士,原因却是朝中能用之人实在是太少了,而刘墉还算是清廉正值可以任用。

嘉庆九年十二月,刘墉在北京驴市胡同家逝世,享年八十五岁,死的时候相传刘墉鼻柱下垂一寸有余,这也是暗合了佛家的解脱之意,算是寿终正寝了。

刘墉一生没有什么大灾大难,为官清廉但却并不如当今电视剧中所描绘的那般完美无瑕,他利用文字狱让自己升官发财,却是少有人知的。

对于当今的历史人物,我们更应该中立看待,不能只看其优点更要关注其缺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真正的以史为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王... 风云九十天:王允的辉煌与沉沦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着无数个令人惊叹的故事,其中,王允的一生可谓是扣人...
原创 假... 自从日本不顾海洋和人类未来的命运,执意把核污水排入大海后,日本地震、海啸出现的次数明显多了一点,“富...
原创 霍... 引言 西汉名将霍去病出身低微,原本只是一个当下人的命。但是因为他的姨母卫子夫得幸于汉武帝刘彻,其后更...
原创 元...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
原创 中...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很多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人或者事情其实就出现在我们的身边。尤其是在古代,由于通讯...
原创 悄... 大唐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外向发展型王朝,特别是在太宗、高宗时期致力于“拓境为大”,一众精兵猛将在父子两...
原创 征... 分封制,是游牧民族的一个传统。游牧民族对各部落的统治是比较松散的,一旦征服的面积过于广泛,那就只能采...
原创 室... 摘要:室町幕府时期,为何镰仓公方会坐镇关东?与幕府初代将军氏满有关 对于北条早云而言,关东简直就是名...
原创 六... 昨天讲了北魏末年的六镇起义和滏口之战,从某些角度上来说,六镇起义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起义。这场...
原创 四... 波兰与俄罗斯之间的仇恨,整个欧洲都知道,千百年来就没有消停过。 作为斯拉夫人分裂出的两个同宗兄弟,他...
原创 刘... 很多人熟悉三国的历史,都知道关张二人接连被杀后,刘备在气愤之下起兵伐吴,最终兵败离世,他死前告诉诸葛...
原创 为... 历史之谜:被遗忘的角落,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真相?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我们总是被那些波澜壮阔的篇章所吸...
原创 刘... 刘备:“君材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子嗣可甫,甫之;如其不材,君可自取。”建安二十四年,关羽...
原创 刘... 穿越历史之门:石家庄的千年奥秘揭晓 #1启程时光之旅? 亲爱的历史爱好者们,欢迎迈入时光之门,今...
原创 女... 公元前91年,刘彻的儿子刘据发动了一场谋反行动。然而,他的行动被视为叛逆,并被父亲刘彻追杀。刘据为了...
原创 司... 公元239年,曹叡病重,弥留之际就让司马懿和曹爽担任托孤大臣,辅助太子曹芳登基。曹爽成为大将军后就想...
原创 老... 前言 在历史的篇章中,有些人物以其独特的经历和惊人的转变,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传奇。老十三,他曾经黯...
原创 兜... 早期的 英国 人喜欢喝茶,喜欢精美的瓷器。茶和瓷器当时在英国的档次相当于现在高档奢侈品,况且茶还是个...
原创 中... 神秘的阴间主宰 —— 阎王爷 在民间传说的神秘世界里,地府是亡魂的归宿,而阎王爷则是这个阴森世界的最...
原创 古... 在古代战场上,大刀是一种极具威力的冷兵器。但你可曾留意到,有些大刀背部装有若干个铁环?这些环到底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