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讲了北魏末年的六镇起义和滏口之战,从某些角度上来说,六镇起义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起义。这场在中国历史上鲜有人知的起义,远比不上陈胜吴广起义、金田起义那么有名,但是这场起义孕育了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六个王朝,无数枭雄豪杰各自登场,搅乱了北魏江山,更是直接掌控了中国历史三百年。接下来详细的给大家介绍几个知名的人物。
北齐王朝奠基人-高欢
高欢祖上是渤海高氏,没错就是唐朝那个唯一封侯的诗人高适出生的地方。高欢的祖上是河北士族,高祖父高泰曾官至吏部尚书。爷爷高谧因为犯了法,被流放到了怀朔镇,高欢出生时,其家族已在怀朔镇生活三代,成为鲜卑化汉人。所以他还有一个鲜卑名,叫“贺六浑”。
高欢起点很低,一开始他只是个边兵,六镇中最底层的一批人。按照剧本正常走向,这批人很难有出头之日。家族遗传的帅气,此时成为高欢的隐形资本,据传他被当地鲜卑豪族女儿娄氏看上,两人很快就结了婚,高欢首次实现了社会阶层的上升。
此后他亲眼目睹禁军造反,朝廷无动于衷,他深感北魏已经无所指望,从此有“澄清天下”之志,说白了就是有了野心。史书上记载他是“轻财重士”,他在怀朔镇军中结识了一批低级军官或官吏,打造了一个前途无量关系网,这些人包括刘贵、孙腾、侯景等人,后来这几个人基本都成为高欢成就霸业的左臂右膀。
公元524年,六镇起义爆发,北魏朝廷花重金请了柔然来帮忙才镇压六镇义军。随后他跟着20万六镇军民一起迁入河北地区。奈何河北爆发天灾,六镇军民再度起义,高欢先后投入了杜洛周和葛荣的部下,后来经过好友刘贵的推荐,最终选择了投奔尔朱荣。
尔朱荣是这个时代最早得势的枭雄之一,麾下的高欢和宇文泰便是后来崛起为割据中国北方的“双子星”,两个人打了一辈子。实际上,高欢的发迹比宇文泰更早,实力也比宇文泰更强,然而高欢和他的后人是攒了一手好牌却打得稀烂。
滏口之战,葛荣兵败后,大部分降兵被高欢收编。
531年和532年,高欢率领以六镇降兵为主的部队,在广阿(今河北隆尧),韩陵(今河南安阳)两次大败尔朱氏,高欢进入洛阳后,立元修为帝,即孝武帝。孝武帝封高欢为大丞相、太师。
北魏的实际掌权人从尔朱氏成了高欢,这一年他38岁。
534年,孝武帝元修与高欢决裂,逃到关中投奔宇文泰,高欢于拥立元善见为皇帝,是为东魏。元修在年底被宇文泰所杀,宇文泰在长安立元宝炬为皇帝,是为西魏。
547年,高欢病亡。
550年,高欢的儿子高洋废了孝静帝,建立北齐,东魏灭亡。
为北周、隋、唐开创基业—宇文泰
宇文泰的出身并不高贵,祖上源出南匈奴,后融入鲜卑族中,号宇文部。北魏统一北方后,整个宇文部徙居武川,此后世世代代都居住在这里。北魏末年六镇起义中,宇文泰随父宇文肱加入起义队伍。义军被镇压后,宇文泰先后加入了鲜于修礼和葛荣的部队,滏口之战后,葛荣兵败,宇文泰归降尔朱荣。成为了尔朱荣部下大将贺拔岳的手下,随贺拔岳平定关陇,成为贺拔岳下最得力的大将。
534年,贺拔岳被高欢的手下侯莫陈悦设计所杀。宇文泰统领贺拔岳军后,上表孝武帝元修,相约共扶王室,孝武帝下诏以宇文泰为大都督,统领贺拔岳所部,成为仅次于高欢的有力人物。
同年,北魏孝武帝与高欢决裂,出逃宇文泰,后来宇文泰毒杀孝武帝,另立元宝炬为帝,是为西魏,成为西魏的实际掌权人。534年十月,高欢另拥元善见即位,徙都于邺,史称东魏。北魏灭亡。就此走向分裂。随后的时间里,东魏西魏互相攻伐,互有胜负。
556年,宇文泰病死在北巡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