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元朝宗室制度有多松散?爵位世代相传,封藩不治藩,人手一支兵马
迪丽瓦拉
2025-08-22 12:33:56
0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妍妍

编辑|妍妍

前言

元朝的宗室制度之松散令人惊叹:爵位世代相传,封藩却不治藩,人手一支兵马

。这样独特的制度安排,究竟对元朝的统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为何元朝的宗室能够享有如此特权,而不必承担相应的治理责任?每个宗室成员都握有兵权,这又意味着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元朝的历史,了解元朝统治背后那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成吉思汗的宗室封赏:游牧民族的烙印

元朝作为一个由蒙古游牧民族建立的王朝,其制度自然也少不了游牧民族的烙印。在成吉思汗建立这个庞大的帝国之初,他就确立了一套较为宽松的宗室封赏制度。

作为一个游牧民族的领袖,成吉思汗深知分家产的重要性,因此他将所打下的疆土广泛地分封给自己的儿孙和兄弟们。

这种分封制度形成了西道诸王兀鲁思和东道诸王兀鲁思。儿子们被封在大营以西,而兄弟和侄子们则被封在大营以东。至于成吉思汗自己的营地,则由他的幼子拖雷按照"幼子守灶"的传统接管。

这些获封的宗王在自己的封地内拥有绝对的统治权,可以自由任免官员,征税,甚至是征兵。这样一来,每个封地都成了一个小国,形成了

"国中之国"

的局面。

在成吉思汗生前,这些宗王们还尚能听从大汗的命令,但在他去世之后,局势开始失控,各个宗王开始不服号令,最终形成了几个独立的汗国。

这种分封制度虽然符合游牧民族的传统,但对于建立集权的帝国来说,却注定是一个定时炸弹。成吉思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统一了蒙古部落,但他的这些儿孙们却掌握了很大的实权,这种分散的权力格局可谓是构成了元朝王朝未来不稳定的根源。

窝阔台时期:五户丝食邑制度的尝试

随着元朝的不断南下,他们掠夺到了不少中原地区的人口和资源。对于这些新征服的土地和百姓,蒙古贵族们的做法可谓是简单粗暴。他们直接把这些俘虏安置在自己的封地上,并将其视为私有财产。

同时宗王们也可以继续封赏蒙古的千户和封地,形成各种复杂的依附关系。这自然也导致了很多原属于中央的百姓不再认知朝廷的存在,而是知晓自己的诸侯主人。

这对于窝阔台来说无疑是不利的,因为他需要稳固对中原的统治。在耶律楚材的建议下,窝阔台最终颁布了"五户丝食邑制度"。所谓"五户丝"的制度,即每五户需要上缴一斤丝,以供养朝廷和宗王们。

同时,窝阔台在原先金朝统治区设立了"中州断事官",由蒙古大汗任命的官员和宗王任命的官员共同参与治理,试图收回一部分治权,以约束宗王的权力,增强集权。

这一方案虽然从表面上看似是一个不错的改革,但在实际执行中却并没有太大的效果。各个宗王依旧沿袭着兀鲁思分封的传统,在自己的封地内任免官员,毫无顾忌。

可以说,窝阔台的改革虽然有意识到了分权带来的弊端,但最终还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忽必烈的削藩之路:皇子出镇制度的确立

随着分封制度对经济造成了越来越大的破坏,元朝皇帝忽必烈不得不着手进行改革。不过,作为蒙古部落中的一员,忽必烈自然也要顾及其他宗王的利益。于是,他采取了一种相对温和的方式来进行削藩。

忽必烈的改革首先体现在他重新确立了元朝的封爵制度。根据规定,元朝的封爵分为八等,其中皇族和蒙古贵族被封为王爵,其余的则从国公到县男。

而对于王爵的地位,忽必烈还设置了六个等级,以封印的材质和形制来区分。这种等级森严的制度,无疑加强了皇权对于宗室的控制。

与此同时,忽必烈还改革了原先的五户丝食邑制度。他将食邑的交纳比例调整为,每户缴纳二十二两四钱丝,而剩余的六两四钱则积至五户,成为所谓的"二五户丝",供养投下的贵族。

另外,忽必烈还规定,一般亲王是不能驻守在食邑的,也不能参与食邑的行政事务,宗王们也不能再封赏蒙古的千户和封地了。这些举措无疑大大削弱了宗王的实际权力。

但是,忽必烈深知单纯的削藩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因为宗王们掌握着军事力量,仍然构成了威胁。于是,他采取了一个更加灵活的办法,那就是实行"皇子出镇"制度。

所谓皇子出镇制度,就是忽必烈将自己的儿子们分封到各地,作为地方的总管。比如,他封第四子那木罕为北平王,负责镇守漠北;封第六子忽哥赤为云南王,镇守云南。

封第七子奥鲁赤为西平王,负责吐蕃地区;封三子忙哥剌为安西王,镇守河西。这些皇子宗王都拥有很高的自主权,负责当地的军政事务。

通过这种皇子出镇的制度,忽必烈一方面给予了宗王们一定的权力,满足了他们的利益诉求,另一方面也巧妙地将军权集中在自己手中。

因为这些出镇的皇子虽然掌握军权,但最终的治权还是归于朝廷。这种制度的优势在于,一方面可以稳住宗王们,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地控制住他们的军事力量,防止出现动乱。

当然,这种制度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忽必烈规定晋王为漠北诸王之长,可以节制各地部队,这就给了漠北晋王相当大的军事实力。后来不少元朝的皇帝都来自于这些镇守边疆的宗王,可见这种皇子出镇制度也带来了皇位更迭的频繁。

扩张到江南:江南户钞制的实施

随着南宋的灭亡,元朝得到了江南这片富庶的土地。为了对这片新征服的地区进行统治,忽必烈也将宗室制度推广到了江南。

在这里,忽必烈并没有像北方一样实行五户丝食邑制,而是建立了所谓的"江南户钞制"。根据这一制度,元朝将江南的部分土地和民户拨给宗王们作为食邑,每一万户需要上贡一百锭钞。

这与北方的五户丝制度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江南户钞制并没有像五户丝那样严格的比例。其次,宗王们在这里获得的食邑也更多是土地和民户,而不是单纯的丝缎。这无疑给予了宗王们更多的实际控制权。

不过,即便如此,元朝作为一个集权的王朝,也不可能完全容忍宗王们独立自主的局面。因此,即便在江南,忽必烈也没有像北方那样分封皇子出镇。

镇守江南的任务最终还是交给了一个被称为"镇南王"的皇子。这种江南户钞制,一方面满足了宗王们的利益诉求,另一方面也让元朝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住了这片新得到的领土。可以说,它体现了忽必烈在处理宗室问题时的灵活性和智慧。

宗王出镇制度的弊端:皇位频繁更迭

总的来说,忽必烈在处理宗室制度问题上采取了一种既坚持集权,又适当照顾宗王利益的策略。他一方面通过削减宗王的实际权力,加强了对他们的控制。

另一方面又给予了宗王们一定的军事权力,以维持他们的地位和势力。这种兼顾集权与分权的皇子出镇制度,可以说是元朝王朝的一大特色。

但是,这种制度并非完人。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局势,但也造成了元朝皇位更迭的频繁。因为有了军权之后,宗王们自然难免会产生称帝的野心。

尤其是忽必烈规定漠北的晋王为诸王之长,可以节制各地的军队,这更是让漠北的晋王家族成为了元朝皇权的一大威胁。

事实上,从忽必烈之后,不少元朝的皇帝都是出身于这些镇守边疆的宗王家族。他们凭借手握军权的优势,一次次地推翻了在京师的皇帝,最终令元朝的王朝统治陷入了动荡之中。

可以说,元朝宗室制度的这一特点,既是忽必烈为了维持集权而采取的权宜之计,又是这个王朝最终走向衰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它既反映了元朝王朝的特点,也透露出了其内在的矛盾和弊端。

结语

从成吉思汗到忽必烈,元朝的宗室制度经历了一个从分权到集权的漫长过程。这其中既有对游牧传统的延续,也有对中原政治的融合。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元朝王朝的特色与局限性。历史的长河浩瀚无边,蕴含着无数的人性与智慧。

元朝宗室制度的变迁,正是一段深刻的历史缩影,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 【资料】王进宝,甘肃靖远人,清康熙时著名将领,授奋威将军、一等男爵,河西四汉将之一,历任西宁总兵、陕...
原创 韩... 引言 雷公施力已愤怒,风伯坏事休庸顽。我将待之至夜半,慎勿更似前时悭。——《久不雨喜见晚云》 因为一...
原创 《... 《掌心》伍显儿是好的,表面高贵端庄,实则腹黑深沉,周旋于各大势力之间,非常不简单。 《掌心》伍显儿是...
原创 明... 说起明朝,相信很多人除了明朝津津乐道的宗族纷争,还会想起当朝那个神秘政府组织——锦衣卫。 他们武功高...
原创 1... 世界上金银币的最早铸造,可追溯于公元前8世纪末的亚述帝国,当时亚述帝国是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属下的里...
原创 历... 全网维权中携手拒绝抄袭搬运侵权 历史的星空,出现过无数赏心悦目的美女,我们将一起探讨历史上的四大美女...
原创 揭... 蒋介石,中国现代历史上一位备受争议的政治家,他的一生留下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冷知识。这些不为人熟知的事实...
原创 二...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在战争的一个年代里,总是有一批优秀的人涌现出来,他们在某一方面有着独特的天赋,再加...
原创 明... 今天中国境内的野生亚洲象,对我们而言估计只是在云南西双版纳才能发现的新奇物种了。不过在中国古代历史上...
原创 西... 在近代历史上,西方国家掠夺了非洲大约八千万人口,对整个非洲造成了相当严重的打击。这八千万非洲人有接近...
原创 老... 众所周知毛主席不仅是个伟大的军事家,更是一位诗人。他在革命时期写出过很多诗,尤其是长征时期,他写出了...
原创 古...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文丨墨 编辑丨墨 回顾中国古代史,我们不难发现每一次...
原创 临... 朱元璋建立大明后十分大气,直接给30多个人发了“免死金牌”。 这块金牌的名字虽然好听,但似乎并没有什...
远古发现|云南禄丰发现蜥脚型类... 近日,国际古生物学学术期刊《历史生物学》发表一篇论文,报道了中国科学家在云南省禄丰市发现了早侏罗世蜥...
原创 国... 生了一张中国脸,却长了一颗外国心!2020年,网上突然出现许多为侵华日军洗白的言论,而发布这些言论的...
原创 拔... 本文为正聊三国“浅阅晋史”系列第十篇。 本文重点: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后的作为 嘉平元年,司马懿成功发动...
移形换位 百年古建筑整体移动超... 2月13日,广州市荔湾区文保建筑些华伦士楼迁移完成。些华伦士楼落成于1914年,拥有112年历史。为...
原创 秦...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秦始皇不仅率秦军为中国开疆拓土、结束了中国四分五裂的局面,也为后世留下了...
原创 清... 在康熙年间,屡立战功的吴三桂在云南等地渐渐壮大了自己的势力。在康熙帝下达削藩的命令后,吴三桂集结地方...
原创 他... 在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的英雄人物,其中还有一些知名人物被记录在了小学的课本上,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