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老乡千里投奔曾国藩,无意间做了一个动作,曾国藩:此人绝不能用
迪丽瓦拉
2025-06-16 16:03:26
0

虽不以善战名,而能识拔贤将,规划精严,无间可寻,大帅如此,实起事以来所未见也。——石达开对曾国藩的评价

曾国藩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一部非常励志的成长史,曾国藩并非天资聪慧,却一路平步青云官至直隶总督官居二品,创立湘军平定太平叛乱,屡次获得道光皇帝嘉奖。

更甚至,清朝还因为他出现了“”十年七迁,连升10级”这一官场罕见的现象。曾国藩为何能做到如此呢?这离不开他的“用人之道”,甚至一件小事中都折射着他识人用人的独到见解。

曾经,国藩统领湘军期间,在湘军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因此曾经的乡邻都想着能投靠他,在其帐下做事,或者博得一官半职也未为不可。

一日,一个自称其乡邻的男子毛遂自荐,希望能跟随他,为曾国藩马首是瞻。起初曾国藩也答应了下来,然而仅和这个人吃了一顿饭,他便对着手下的人说道:“此人绝对不能用”,这又是为何呢?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其中的故事。

出身贫寒却志向坚定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虽然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但他却是宗圣曾子的第七十世孙,古人言“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宗圣曾子的后代当然不会差到哪里去。

据悉,曾国藩小时候的资质其实很平庸,有一个故事就是能说明这一切:一日曾国藩夜里捧书苦读,一篇文章背诵了很多遍都不能记下来。

此时,窗外俯身隐藏着一个毛贼,本想待曾国藩读书安睡后以行偷盗之事,但忍无可忍就跳进屋内,对着曾国藩就是一番羞辱:“我听都听会了,你竟然还不会,随即一字不差的背出来,而后扬长而去。”

这件事情的真伪无从考证,但是却也能从侧面反映出,童年时期的曾国藩并非那么天资聪颖。不过,他却经过自己的刻苦与勤奋,渐渐弥补了先天的不足。

道光14年,曾国藩考取了举人,又于次年参加会试未中。2年后,曾国藩再次参加会试仍未被选中,只能暂居湘乡会馆内苦读以求来年高中。

直至道光十八年(1838年),胸有成竹的曾国藩再次参加了会试,这次终于成功及第,他被赐于同进士出身,这也开启了曾国藩一路高歌猛进的仕途之路。

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着湘军

在职期间,曾国藩兢兢业业,不仅为大清朝谋取了诸多的福利,自己也收了不少的学生,李鸿章便是其中之一。有功劳在身,又有人力挺他,所以在京十多年间,曾国藩才能“十年七迁,连跃十级”。

不过,要说曾国藩最辉煌的一件事情,莫过于他组建了湘军,而且还平定了不可一世的太平天国。为何清朝的八旗军队,十多年都没打败太平军,而曾国藩却能做到呢?这离不开他自己的个人魅力。

曾国藩创建湘军后,曾在衡州组织军事练兵时曾对手下士兵曰:“凡枪炮刀锚之模式,帆樯桨橹之位置,无不躬自演试,竭竭思力”,也就是说任何事情其都要做到事必躬亲。

除此之外,曾国藩在给自己儿子曾纪泽的家属中有言:“字谕纪泽儿:日内未接家信,想五宅平安为慰……惟祝病卒渐愈,禁得此次风浪,则此后普成坦途矣。”

他不是把自己摆在一个很高的位置,居高临下地去看待事物或者对待士兵,而是和士兵们同甘共苦,任何事情都做到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他对待事情的严谨作风,对待朝廷忠心耿耿的人格魅力,无不对整个湘军有着深远的影响,他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也是一直这样去做的,这也是为什么湘军上下一直保持士气高涨、能够做到听从指挥一往无前的根本原因。

曾国藩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严以律己的自我约束近乎达到极致,所谓推己及人,当然这种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也会潜移默化的演变为对别人高标准要求。

乡邻投靠因其一个举动错失大好前途

成为湘军的军队统帅后,曾国藩的很多湖南同乡前来投靠,以求谋得一官半职。这其中就有一个自称为曾国藩老乡的男子前来投奔,想投靠同乡加入湘军,报效国家的同时能有口饭吃。

该男子自称家徒四壁,无以度日,言谈间其窘迫的生活状况溢于言表,如果不去同情他收留他,都让人感觉是自己不近人情,把人逼上死路了。

曾国藩见这位同乡声泪俱下地诉说自己悲惨的境遇,也动了恻隐之心,加之湘军也正需要招募兵勇扩充规模,且又是同乡碍于情面也不方便拒绝,就答应了下来。

晚上的时候,曾国藩还邀请他一起吃饭,以尽地主之谊。可就是因为这顿饭,让他前途尽毁,曾国藩直接将他赶走了,而其中的经过是这么一回事:

待到傍晚时分,那位同乡男子来到曾国藩家中左顾右盼非常的拘谨,可真是手足无措,像极了《红楼梦》中刘姥姥初次进大观园中的场景,落座后曾国藩寒暄了几句便示意其可以开始吃饭了。

曾国藩出身贫农,也一直以“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去要求自己,因此对饮食并无过多的挑剔。此次或许是因为宴请同乡,也不能太过寒碜,虽说没有山珍海味,只是家常便饭,却也算是丰盛。

曾国藩手捧着米饭自顾自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此时不经意的一瞥,令曾国藩立马露出不悦的神色,同乡男子竟然正在在用筷子去夹米中的辟谷,一粒一粒的放置在桌子上。

在曾国藩看来,首先辟谷同样能够食用不必过分挑剔,况且既然你(同乡)声称家中贫寒无以度日,无奈之下才投奔军营,这样的表现可一点也看不出来,很明显之前在说谎。

此种人,很可能不能与士兵同吃苦,更不要说共患难了,且若遇敌军,恐怕更是会毫无骨气望风而逃。因此,并未给同乡男子留下好脸色,便转身离去,独留同乡在桌前,呆若木鸡一时竟不知所措。

事后,曾国藩直接对着军营管事的人说:“这个人不能用”。就这样,这个所谓的老乡被“开除了”,而同乡了解到事情原委后,不禁气得捶胸顿足,大好的前程因一件小事就这样葬送了……

曾国藩一个出身贫寒的人,虽然不是从小天资聪慧,可他却勤奋好学,深知笨鸟先飞的道理,会试几经不中,却屡败屡战,最终考取进士进入仕途。

正是因为自己的自律和对自己严格要求,才在暗流涌动尔虞我诈的复杂官场争取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果你是一个喜欢历史的人,如果你是一个严于律己的人,如果你是一个极度渴望成功的人,其同乡的散漫行径或许是一个“警示”,严以律己、注重细节可以说是成败的关键。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明...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这是苏轼慨叹人生短暂而羡慕长江无穷尽的句子,可以看出,古人追求长生不...
原创 中... 台儿庄战役中,为了防止无线电通话被日军破译窃听,李宗仁使用白族语言通话,让日军直接抓瞎。 类似情况还...
原创 明... 在当今社会,我们拥有了很多高超的技术,例如指纹,刷脸等等,那么这样有什么好处呢?这些方法就只能够本人...
周瑜和陆逊谁更厉害?依据正史分... 大家老爱拿周瑜和诸葛亮来对比,常说“有了周瑜咋还来个诸葛亮”,这话好像就说明了诸葛亮最厉害。 但如果...
原创 安... 安史之乱没有乱到可以将唐朝灭亡的地步,不过经此战争之后唐朝只能苟延残喘,因为南方未受战乱影响为唐朝提...
原创 苏... 西汉名将陈汤曾说:“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每次听到这句话,心中总能涌现出一股莫名的自豪感。在以冷兵...
原创 关... 作为第一名将,关羽的能力自然不用多说,即使是敌人,对关羽也唯有“佩服”两字可言。在众人追捧下,拥有名...
原创 苏... 有很多人把苏联解体归咎于戈尔巴乔夫,这是太幼稚,那到底是谁造成的,那要先看看苏联是怎么来的,你就能搞...
原创 难... 出一道简单的历史题,问下面哪一个人物不是三国人物? A 诸葛亮 B 刘备 C曹操 D孙权 知道正确答...
原创 “... 在影视节目狂野生长的今天,各种以历史题材作为中心的电视剧也是在荧幕中层出不穷。 想必大家也对这种喜闻...
原创 大... 趁着中元节,嘉靖皇帝召见严嵩和徐阶,将轰动一时的“浙江贪墨案”轻轻处理——严肃处理前任“浙江巡抚”郑...
原创 向... 任我行脱困之后,就曾力邀令狐冲加盟日月神教,而令狐冲推脱说想着有朝一日能重回华山,于是拒绝了任我行。...
原创 张... 三国时期,北魏、西蜀、东吴3国鼎足并立,但大家的目光似乎主要集中到了蜀国方面,而往往忽略了魏、吴的存...
原创 古... 古代的青楼,远远不只是风月场所,而是一个小社会,映照着时代的光影。 有人在这里挥金如土,只为博红颜一...
原创 诸... 在中国历史上,诸葛亮堪称是一位大神般的人物,未出茅庐三分天下,先辅佐三国中最弱的刘备,成就帝王基业,...
原创 龙... 作为华夏子孙,国民们知道龙有着至高的地位,更是中国神话传说中不可缺少的角色,但对于龙的真实存在性则是...
美加“木材关税战”打了几十年 编者的话:上一期的史海回眸版,我们回顾了美国20世纪80年代对日本的汽车、摩托车以及众多电子产品打压...
原创 一... 文/清歌向暖 赵武灵王 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赵雍只两拨操作,直接炸翻朝野。 1、废太子赵章(大...
原创 康... 说起清史,康乾盛世有着不少的故事,康熙、雍正、乾隆之间种种纠葛留给了后人无数的想象空间,康熙是大家公...
原创 明... 与吴三桂“有情人终成眷属”后,陈圆圆过得还不错,不仅逃过了清廷的追捕,还隐居深山得以善终。 陈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