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国方言多的原因:史前考古又一发现,难怪中国选择表意汉字
迪丽瓦拉
2025-08-28 02:04:47
0

台儿庄战役中,为了防止无线电通话被日军破译窃听,李宗仁使用白族语言通话,让日军直接抓瞎。

类似情况还有不少,比如二战美军受到台儿庄战役使用白族通话的启发,为了防止日军破译,特征招29名印第安纳瓦霍族人担任电台通信兵,还有据说抗美援朝中有过用南京高淳话通讯,以及老山战役中使用温州话。

前几年,美国中情局的“中国任务中心”,发布公告招募特工,其中要求之一是要懂中国方言。

如今,根据不同统计口径,有说中国八大方言,有说七大方言,还有十大方言,其他还有若干小方言。统计口径不同并不影响事情本质,即中国方言的确众多,光“太阳”这个词,全国就有63种说法,读音更是有1079种。

更重要的是,不同方言之间差别很大,光靠听的话,压根听不懂,比如南京高淳话、无锡宜兴话、粤语等,简直就是一门“外语”。所以,过去战争中使用方言、尤其是小众方言通话,比保密通讯还要靠谱。

总之,中国方言众多,且彼此差别很大。但问题是,中国方言为何如此之多,差别又如此之大?其中原因显然很多,比如缺乏书籍锁定读音的情况下、不同地域的语音必然出现分化,还有人口迁徙也会带来方言、客家话就是如此,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源头性的原因,史前考古给出回答。

史前六大文化区系

过去百年,中国考古发现很多史前遗址,其中虽然不同地理的遗址之间存在交流,比如5000年前的安徽凌家滩遗址与同时期的西辽河流域红山文化就存在交流,但总体来说不同地理之间的文化差别较大。

上世纪80年代,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根据我国数以千计的新石器遗址情况,提出“六大文化区系”理论,即:以燕山长城南北地带为中心的北方区系、以山东为中心的东方区系、以关中晋南豫西为中心的中原区系、以环太湖为中心的东南部区系、以环洞庭湖与四川盆地为中心的西南部区系、以鄱阳湖——珠江三角洲一线为中轴的南方区系。

其中,每个文化区系内的文化大致趋同,且都有自己的核心区,甚至核心遗址。其实,可以粗略的将每个文化区系视为一个“散装的古国”,或者说“多个古国”组成的文化联合体。

巧合的是,文化区系与方言区虽然不能一一对应,但也存在一定重叠,比如粤语方言总体属于南方区系,吴语方言属于东南区系,湘方言属于西南区系等。

当然,由于地理与历史的原因,同一文化区系内也会分化出不同方言,比如古代南方区系内族群较多,兼之山多非平原的地理原因,导致同一文化区系内有多种方言,既有粤语、也有赣语,还有因迁徙原因带去的客家话;同理,不同文化区系之间的语音也会趋同,比如因为历史上北方各地交流频繁,所以如今山东就属于北方方言。

如何解决方言问题

今天,普通话推广已有数十年,还有各种方言,以此来看2000年、3000年、4000年前,各地交流不多,方言问题只会更为严重。如果任其发展,估计就会出现欧洲那样语言众多的情况,而语言不同也会助推分裂,那么中国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呢?

答案很简单,就是必须使用表意文字——各大方言彼此能交流的文字工具!

因为,如果使用表音文字,即便短期内依靠武力强势推广,但时间一长后,各地读音依然大不相同,比如今天韩朝语言就有不同、英美有英式美式英语之别,这还是现代书籍可以锁定读音的和中央集权的情况下,否则差别必然更大。

但光有表意文字还不行,比如周朝两个“危险”现象:

其一,各国文字不同,比如战国七雄对“马”的写法就已不同,因此表意文字的字形也会大变。历史告诉我们,就没有不变的文字,西方某些考古发现的死文字,几千年不怎么变真不符合规律。

同时,书面文字上也出现问题,即读音相同的通假现象比较多,诗经中此类现象就很多,比如“邦兮桀兮”中的“桀”其实是“杰”,还有周朝金文中的“赐”经常写出“锡”,此类现象周代较多。也就是说,不加约束的话,会出现汉字表音化。

其二,各国读音不同,夏商周都有雅言,但周初分封时是“因其俗”,必然会被方言区的影响,比如齐国人称“鸡”为“爵”,楚国人把“舟”叫作“舰”,越语被形容为“鴃舌鸟语”等。

因此,虽然中国使用表意汉字,但如果没有规划,依然会出现新的问题,语言文字上的隔阂就会涌现。接下来我们都知道,秦始皇推行“书同文”,除了元清之外,历代都推广强调书同文,但另一方面,当时虽有雅言即普通话或官话,但历代并未强力推广,因为无法在全国大规模推广,在中央做官的当然要会官话。

总之,一者中国广土众民,地理环境又差别较大,必然出现各种方言,这是不可避免的,在古代也是没办法解决的;一者中国是不同文化互相融合的结果,征服当然有,但主流是融合,因此各文化区系的语言习惯必然会传承下来.......由此导致如今方言众多。

由于中国表意汉字的特性,以及从秦朝开始着重推广“书同文”,就解决了跨方言区的交流问题,避免出现语言文字的隔阂,这也是中国能够大一统的重要原因。在这一问题上,秦始皇不愧千古一帝,目光长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二... 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秦皇陵兵马俑被发现以来,一直就震撼着世界,更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和“二十世纪...
资阳蒙溪河史前文化遗址群或将改... 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考古的发现不断刷新着我们对先民生活的认知。四川资阳蒙溪河文化遗址,这一沉睡了5万...
原创 2... 梦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为现实。我们不就是生活在梦想中的吗?——丁尼生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原创 党... 你好,我是减水书生,与您一同品味历史、感悟思辨。 关于少数民族的分类,有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之说。但这个...
原创 从... 他出生于湖北,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复旦大学法律系的学生,一毕业就拥有了令人艳羡不已的外交部工作。 他...
原创 《... 《三国演义》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三顾茅庐”、“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六出祁山”等等,每一个...
原创 1... 1、最短的战争:38分钟灭一国,连枪炮都没用上 1896年,英国与非洲小国桑给巴尔爆发了一场“史上...
原创 加... 2023年2月底,加拿大政府宣布跟随美国政策禁用国际移动端应用TikTok,不过这条新闻并不会令人感...
原创 出... 公孙瓒出身贵族,仪表堂堂,威武雄壮,聪明有学识,可以说是一枚很有才气的帅哥。与刘备、刘德然一起曾就学...
原创 谁... 因工作需要,想了解中国古代盐业历史,找到一本《盐宗史话:先秦卷》,一本百六十多页的小书。读起来还挺有...
原创 明... 明朝皇室的爵位制度,分成了以下8个等级: 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
原创 “... 戈尔巴乔夫死了。 由于常年淡出舆论视线,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他,甚至还有很多人都认为他早就去世。但真相...
原创 明... 张献忠是明末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也是坚定的明朝反对者,明朝的灭亡他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张献忠...
原创 不... 1982年,一位已经九十岁的老人时隔二十多年后第二次向中央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几个月后,他的入党申请书...
原创 一... 唐朝有两个“军神”,前有李靖,后有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郭子仪指挥或参与指挥了攻克河北诸郡...
原创 《... 公元1572年,隆庆皇帝朱载坖腰酸腿软,太医婉转告诫道:“陛下龙体要紧,暂停房事为宜。” 朱载坖撇嘴...
原创 中... 古装剧,作为电视剧的一大重要类型,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中国历史上的王朝众多,各种题材的故事层出不穷,...
第三次“瓜分狂潮”,谁在肢解2... 世界局势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瓜分欧洲成为未来的重要议题。这不是预言,而是正在发生的事情,历史的车...
原创 秦... 《西江月·秦琼》曾言:“文韬武略奇谋,江山社稷胸腹。”隋唐之际,秦琼大名响彻一方,南征北战间,秦琼战...
原创 清... 前言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杉鬓发焦。——杜荀鹤 能被称之为强国,军事力量必须强悍,比如俄罗斯,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