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老爱拿周瑜和诸葛亮来对比,常说“有了周瑜咋还来个诸葛亮”,这话好像就说明了诸葛亮最厉害。
但如果把周瑜和陆逊放在一起比比看,他们俩谁更牛一点呢?这两位都是三国时候东吴特别厉害的大将,周瑜被誉为“东吴的头号战将”,陆逊则是“东吴的二把手”。
其实,东吴总共有四位大都督,但说到真正让人记住,能配得上“大都督”这个名声的,也就周瑜和陆逊两人罢了。
要是放到真实历史里头比比看,其实这俩人的本事相差挺远。今儿咱们就来聊聊,这两位大将到底谁更出彩。
【“东吴第一将”周瑜】
周瑜是个特别厉害的军事统帅,他既会打仗又有政治头脑,要说他的大功绩,那肯定是赤壁大战,在那场大战里,周瑜领着吴军把曹操打得落花流水。
赤壁大战的一把火,让周瑜在三国时期赢得了“东吴头号战将”的美名,也让魏蜀吴三国各自的地盘更加分明,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在好多大战,比如长坂坡、夷陵这些地方,周瑜都显现出了他超群的打仗本事。而且,他在政治上也很有一套,玩转得游刃有余。
在江东地区实施新政策,协助孙策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生产和经济活动,给他的军事行动铺设了既稳固又强大的经济和政治后盾。
孙权当上皇帝后,要是没了周瑜的帮忙,他很难那么快稳住政权,推进政治上的新变化。多亏了周瑜从中调解,东吴内部才保持了一个平稳和睦的政治环境。
说起周瑜,大家最先想到的除了他指挥的赤壁大火,就是孔明三次戏弄周瑜的故事,还有周瑜临终前那句无奈的“为啥要有我周瑜,还要有诸葛亮”。
大家都觉得可惜,一位大将军居然被诸葛亮给气死了,还有人说,周瑜就是因为心眼儿小,才被气得不行,最后丢了性命。
不过,要是看看真实的历史,周瑜可不是那种心胸狭窄的人。他年轻时就在孙策手下打仗,孙权当上皇帝后,他还是继续帮孙权领兵调将呢。
如果没有周瑜的帮忙,孙权不可能在那么年轻的时候就稳固自己作为三国一方霸主的地位。要是周瑜没有在赤壁之战中大获全胜,为三国局势打下基础,鲁肃也难以借着赤壁之战的胜利施展自己的抱负。
三国鼎立之后,不管是诸葛亮、庞统,还是鲁肃、陆逊,都得以在历史的舞台上大显神通,纷纷在史册上书写了辉煌的篇章。
所有这些成果都离不开周瑜的努力和功劳。可以说,如果没了周瑜,其他人再能干,也没机会展现自己的本事。
因为有了周瑜的存在,才催生了诸葛亮在《出师表》里那句“全心全意,直到生命尽头”的誓言,还有陆逊“既能领兵打仗又能入朝为相”的佳话,被世人长久传颂。
【夷陵名将陆逊】
和周瑜在赤壁一战成名不同,陆逊在夷陵把刘备打得大败。
那时候,刘备攻占了西川和汉中,三国之间的平衡开始往刘备那边倒,这让孙权不得不把注意力转到刘备身上。因此,孙权下令让吕蒙去把荆州抢回来。
吕蒙偷偷攻打荆州,还杀了关羽,这让刘备的好兄弟关羽死在了自己盟友手里,气得刘备差点吐血。他二话不说,立马就想攻打东吴。这时候,蜀汉和东吴之间的关系已经紧张到了极点,就差一场大战来爆发了。
当刘备大军压境,蜀汉那边兵强马壮,孙权心里头其实直打鼓,差点就想直接举手投降算了。可瞅瞅东吴的百姓和士兵们,真要这么做了,又感觉太对不起大家了。
后来,刘备攻打夷陵的时候,孙权挑中了那时还不太出名的陆逊做大都督,别看陆逊年纪轻轻,他却是打这场仗最合适的人选。
要是打胜了,那就说明孙权会用人才;要是打败了,陆逊毕竟只是个年轻指挥官,经验不够,输了也不奇怪。而且孙权本来就没抱多大希望,输了也就认了。
真让人意外,陆逊看穿了形势,瞅准了刘备军队的破绽,一下子就把刘备的大将黄忠给打败了,赢得了夷陵之战。
陆逊帮孙权和吕蒙攻占了荆州,还收拾了关羽留下的烂摊子,这一仗让他名声大噪。夷陵之战后,陆逊稳稳当当地当上了“大都督”,跟周瑜一样,成了孙权手下最得力的猛将。
夷陵之战结束后,陆逊接到命令去追刘备,结果撞上了诸葛亮布的石头迷阵。大家伙儿被这阵势困得团团转,前进后退都两难,眼看就要在迷阵里出不来了。
要是那时候没有诸葛亮岳父出手帮忙,把陆逊从那个复杂的石头迷阵里带出来,这位东吴的大英雄可能就要命丧于此了。所以说,跟诸葛亮比起来,陆逊还真是差了一大截呢。
这一擒一放,想必是诸葛亮使的计策,好给以后吴蜀两国能坐下来商量结盟的事铺个路,送个人情。
但根据《三国志》的记载,陆逊在政治上的地位跟诸葛亮是相当的,他俩是唯二有资格单独成传的人物。
陆逊不光是个勇猛的武将,他在政治上的计谋也很有一套。说到政治改革,他最著名的举措就是在国内积极推广“五鼓”制度。
陆逊对外采取了和蜀汉联手对抗曹魏的计策,这让东吴既能安心发展经济,又能和刘备结盟共同对付曹操,处于了一个既安全又有利的好位置。
陆逊当上海昌屯田都尉后,工作干得非常出色,老百姓都很喜欢他,甚至有人叫他“神君”,这说明陆逊在老百姓心里的地位可不低。
陆逊这个人,既能文又能武,是个了不起的政治和军事两方面都拿手的高手。
【将才之较】
陆逊特别会瞅准机会让自己出人头地。孙权当上皇帝后,就封他做了大将军,后来到了公元244年,又提拔他当了宰相。
作为武将,陆逊当上了最高职位大将军;作为文官,他做了宰相,也是仅次于皇帝,地位极高的存在。
但是陆逊和诸葛亮都没能既成就大事又安全抽身。诸葛亮一个人扛下了所有重任,结果却是壮志未酬人就先走了。
陆逊因为卷入了东吴太子之间的“争位风波”,慢慢失去了孙权的信赖,最后心怀怨恨离世了。
周瑜的政治道路没陆逊那么平坦,他的官职也没陆逊的大。但在东吴的政治圈子里,周瑜就像是稳住大局的关键人物,少了他可不行。
虽说周瑜并非真的大将军,但他对东吴的贡献,绝非仅仅一个大都督所能及,简直就像是大将军和宰相的结合体一样。
周瑜带着仅仅三万士兵,就敢跟曹操的大部队硬碰硬,他用像劈竹子一样顺利的打法,还加上放火,就这样赢得了赤壁之战。他的勇气和胆识,把在场的人都吓得不行。
和周瑜的大胆行事不同,陆逊显得格外小心谨慎,甚至可以说是太过保守了。
陆逊和刘备交战那会儿,他打仗特别小心谨慎。既不贸然去攻打对方,敌人来犯时也不随便逃跑,很有一套平衡应对的法子。
可是,要是把这事儿放到政治斗争里,特别是像东吴那样内部情况特别复杂的政治环境,外面有三足鼎立的紧张局势,内部政权又不稳,陆逊那种不走极端的态度,就显得太没远见,而且胆小怕事了。
再说了,让陆逊名声大噪的夷陵之战,他是跟刘备打的。但那时候,刘备身边的大将法正已经不在了。要是法正或者庞统还在,刘备在那场战斗中说不定能赢陆逊呢。
陆逊的成功真是赶上了好时候,运气爆表。他在夷陵之战时,正好碰上法正和庞统都不在,还瞅准了刘备的破绽,用自己五万大军把刘备的四万兵马打了个落花流水,本来人数上他还占优势呢。
但从带兵打仗的角度来看,周瑜带着四万人就打败了对方的十万大军,这说明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真的是更厉害一些。
周瑜和陆逊不光会打仗,他们在政治上也很有一套,都为东吴的发展出了不少大力气,贡献特别大。
周瑜和陆逊都大力搞政治新政策,让江东的经济繁荣起来,这才有了东吴和曹操、刘备抗衡的实力。
陆逊自夷陵之战起就崭露头角,刚开始打仗时特别勇猛,后来孙权也一直看重他。他不仅被封为了大将军,还当上了一国之相。
在整个三国时代,他都非常有名气,不过这全是因为陆逊赶上了那个最有利的历史时机。
当然,这并不是说陆逊没本事或不优秀,只是想表达陆逊之所以能取得那么大的名声,是多种因素碰在一起的结果,不只是靠他自己一个人的力量。
最后,咱们聊聊历史上大家是怎么评价周瑜和陆逊的。
孙权曾这样称赞道:“公瑾英勇无比,胆量智慧都超人一等,他打败了曹操,占领了荆州,这样的功绩太难有人能赶上了,现在就看你的了。”
就是说,周瑜这个人性格火爆,特别有胆有谋,因此才能在赤壁把曹操打得大败,还打下了荆州,立下大功,这功绩谁也比不上。现在,终于有人能接他的班了。
尽管后来孙权因为皇位继承的问题,和陆逊产生了隔阂,甚至把陆逊逼上了绝路,但不可否认,在孙权心里,周瑜和陆逊都是他这辈子最得力的两个帮手。
要是没了他们中的任何一人,东吴就不可能取得这么辉煌的战绩,也几乎没法跟曹操和刘备争夺天下了。
不论是看看周瑜和陆逊在打仗方面的厉害之处,还是他们在治理国家上的出色表现,两人都特别棒。但要是先不管那些复杂的政治情况和时代给的机会。
要说这俩人的本事嘛,周瑜算是最厉害的,陆逊排在第二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