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鲁迅《藤野先生》:做戏、做事与做人
迪丽瓦拉
2025-06-17 16:32:25
0

藤野先生本名叫藤野严九郎,是鲁迅先生留学日本学医期间结识的一位真诚、严谨治学的医学教师,是鲁迅先生的良师益友。鲁迅先生归国之后,选择了弃医从文,决心以笔为剑,势要唤醒中国民众麻木不仁的救国之心,《藤野先生》便是鲁迅先生在1926年于厦门大学纪念在日本留学期间藤野严九郎给鲁迅先生带来的学业指导、人生观念等方面的深远影响而写下的纪念性散文。《藤野先生》作文中学必读课文,何锡章教授曾经盛赞它是做戏、做事与做人的人生大智慧,是应该深入探讨、分析和学习的一部佳作。

一、谋事见人品——于细节处闪耀的人性光辉

在藤野严九郎得知鲁迅先生过世后为怀恋鲁迅先生而著的《谨忆周树人君》一文中,似乎可以窥见这个打破民族狭隘观念的老师对异国学子异乎寻常的关怀和爱恋——他形容周树人先生上课有些许吃力的情况时,没有丝毫负面情绪流露,而只是“看看周君的笔记,把周君漏记、记错的地方添改过来”。他对鲁迅先生的关怀不经意间流露在许多方面,在《藤野先生》和《谨忆周树人君》都多有提及,这些细节应该会将人物特点展露无遗。

1、学生眼中的良师益友,人性光辉的绽放

前面我们已经介绍过藤野先生的职业是教师,那么尝鼎一脔我们便可推理藤野先生对待学生的态度中、对待教师职业的态度中了解到他对于人生的态度以及人品优劣。从鲁迅先生书写的文章中,有许多细节值得我们去推敲和揣摩,发现藤野先生隐藏在细节中的人性光辉。

例如鲁迅先生语言不通,记笔记画人体图时将血管画错了位置,藤野先生极有耐心的为他订正,还用捎带趣味性的语言说,“这样好看是好看了些,可是解剖图不是美术......”由此便可以推理得知他的共情性很强烈,极其懂得体己他人情绪。等到鲁迅先生告知藤野先生他即将离开日本时,藤野先生“脸色仿佛有些悲哀”,次日还送了照片来,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意,不得不让人感叹他对鲁迅先生的无微不至的关照以及崇高的跨民族情怀。《藤野先生》看似结构“松散”,全篇看似少有抒情,却是处处抒情。

2、中日民族友好关系的有力推动者

藤野严九郎所著的《谨忆周树人君》中描述“周君一定是极其寂寞的,不免其他同学都把他当作异己”,我们容易得知藤野先生对于本国学生不具有善意的现实是持有不回避、不开脱、不矫饰的态度,而这种态度毫无疑问是难能可贵的。藤野先生在中日不和的情况下依旧能抛却民族情感,疼爱异国学生的行为得到了中国人民和日本爱好和平的人民的高度赞扬和一致认同,他在战后被认为是“对中日友好作出了贡献。”

当鲁迅先生因为“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而被日本同学变相讽刺的时候,却也只有“藤野先生因此心生悲哀”。鲁迅先生作为学生,却被藤野先生亲切称作“周君”,异国的老师却能结下如此深厚的情谊,还是归功于老师的倾囊付出与民族大爱。

二、台上做戏,台下做人

“台上做戏,台下做人”后面原还有两句,“不屈为至贵,最富为清贫”,是评剧名家新凤霞的职业操守和人生信条,对于大多数文学评论家来说,这句话形容藤野严九郎也算是恰如其分、名副其实。老师对于鲁迅来说,“藤野先生,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同样,作为医务工作者,他是可敬的;象征每个劳动者的缩影的他,是“平凡中的大不凡。”

1、安分守己,固守本心

藤野严九郎的后人曾大致梳理过藤野先生的生平——小学时便由老师接触过汉学,习得些汉字;后半路辍学,进入医学大学做解剖教授的助手,自此坚定医学理想;二十七岁时成为解剖学理论的老师,教授学生鲁迅(此时名叫周树人);后来也算历经颠簸,被学校开除,从事多年慈善医学事业;回乡开办诊所在日本投降三天前寿终正寝。

纵观藤野先生的一生事业历程,才惊觉他从未放弃医学事业和医学理想,也从未突破底限做出任何违背道德之事。东北医科大学成立后,他被降级多次,直至最后不得不离开大学。解除教师职务后,他生活窘迫,长子藤野达说他“即使走投无路也从未出现过放弃医学的想法,医学是他人生唯一的选择”。藤野先生虽然并未取得惊天动地的事业成就,但是他一生本分地坚持事业选择,在那种乱世也属难能可贵。

2、世俗不入,不畏清贫

我们如今了解藤野先生消息的获取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鲁迅先生有限的文章记载;藤野先生有限的文字获取;藤野先生的后人口述。关于藤野先生的性格特点以及生平大致经历便是从这有限的文字中打磨获取。比如藤野先生初次给鲁迅先生上课的时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乘车的时候司机疑心他是扒手,叫其他乘客小心些。”

用司机的反应来反面衬托藤野先生不注重虚无外表、似乎有些清贫的特点。但是又用后文他沉溺医学学术研究来反映他不畏清贫,不世俗,使藤野先生的人物特点鲜明立体,人物栩栩如生。

三、精神内核启发甚大,对个人及社会的考荐意义

1、消除有色眼镜,维护民族关系

新浪财经曾写过一篇名为《中日不只有安倍晋三,还有藤野先生》的中日民族关系分析文,大致讲解了当今世界中日关系,也不乏对安倍执政方式的强烈谴责,以及对像藤野先生这种致力于中日友好关系发展的日本民众和政治工作者。鲁迅先生留学日本期间,正是中国国力积弱、中日关系不太友好的时期,并且先生留学城市不比东京,只有他一位中国人。这样的国际背景和留学形势下,鲁迅先生自是要不少遭遇冷落和白眼。可是藤野老师对他施以额外的关心和爱护,丝毫不狭隘民族主义和当时盛行的帝国主义军事思想的影响,被中日爱好和平的人民歌颂至今。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曾经说过,“中国人民与日本人民是一致的,只有一个敌人,就是日本军国主义与中国的民族败类!”在鲁迅先生和藤野严九郎先生早已去世几十年之后,先是藤野先生的故乡福井市为他立了中日民族关系和平发展推动者的纪念碑;继而藤野先生和鲁迅先生的故乡结成友好城市并在几年前为东北大学赠送了鲁迅和藤野先生的胸章。时至今日,中日民族关系依旧在朝和平发展态势迈进,并且将被无数和平爱好者拥护。

2、重视匠人精神对社会发展的驱动作用

藤野严九郎先生对于医学事业一丝不苟的钻研精神,在面对鲁迅先生“画得稍微有些偏倚的血管”时他稍微有些“较真”的治学态度,其实就是日本“匠人精神”的真实体现。日本的工匠精神,日语叫做「匠の精神」,指的是日本工匠们特有的“精益求精的极其认真的工作精神”,而且这种精神是代代相传的。日本的工匠精神还包括“踏踏实实,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

另外,工匠精神其实并不限于日本的手艺人,“工匠精神”其实是日本社会整体具有的一种工作精神。工匠精神是日本工业发展如此迅速的重要推动力,是日本经济发展从经济发展低迷状态一跃成为世界重要工业制造国的近乎决定性因素。秋山力辉作为日本重要匠人家族“秋山木工”的后世传承者,把日本工匠精神发展到了顶峰,他在从业几十年后总结出“有一流的心性,必有一流的技术”的经验,这被日本政府总结为“日本经济生命力的根基支撑”。总而言之,藤野先生医学技术上的匠人精神对我们现世发展依旧有很大的参考意义,对社会发展有巨大驱动作用。

四、总结

藤野先生心怀大境界,在面对远去日本求学的中国学子——鲁迅先生时,没有半分民族主义的狭隘之心,反而用极高的标准要求鲁迅先生,施加以比较温和的教育方式,循循善诱中提高了鲁迅先生的医学兴趣和医学成绩。

鲁迅借《藤野先生》这篇文章,不仅热烈歌颂了藤野严九郎先生辛勤治学、诲人不倦的精神及其严谨踏实的作风,还深切感谢了他对中国人民的诚挚友谊,近乎完美的塑造了一个“台上会做戏,台下乐做人,平时好做事”的人物形象。《藤野先生》在塑造人物形象和抒怀的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同帝国主义势力斗争的战斗精神,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和家国情怀。

参考文献:

1、《朝花夕拾》

2、《鲁迅全集》

3、《谨忆周树人君》

4、《藤野先生》

5、《惜别》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大家对《水浒传》这部经典的小说和电视剧应该不陌生,对里面的情节、人物等也应十分熟悉,尤其是宋江这位梁...
原创 一... 在抗战时期涌现出了很多的名将,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虎将”薛岳,在长沙会战中消灭了11万的日军,围绕着长...
原创 一... 2019年10月19日,韩国媒体发表了一篇名为《朝鲜战争“最惨败”将军安息在国家纪念公园》的文章。文...
原创 索... 他身故五年后,皇帝诛其二子,并对群臣说“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到底是何缘由让康熙在他身死五年后...
原创 为...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是秦亡以后,汉朝史学家对此事件的总结。 不管是南公还是范增,绝不可能有未卜先知...
《慕天颜集》首发仪式在兰举行 新华网兰州12月21日电12月20日,《慕天颜集》首发仪式在甘肃省兰州市举行。该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原创 王... 1950年修建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时,周恩来到筹备组看了一圈,在牺牲革命烈士名录中看到一个人只有名字没...
原创 武... 引言 狄仁杰是一位唐朝著名的政治家,他为唐朝政治的稳定以及人民生活的安定,做出了贡献。即使在今天,狄...
原创 他... 前言 公元620年,李世民受父亲李渊的命令,带军击杀王世充,这个任务原以为会很简单,但没想到,他们...
原创 长... 1950年6月28日凌晨,朝鲜人民军的坦克纵队开进了汉城的消息令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震惊万分,战争开始...
原创 明...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
原创 李... 引言: 朝野之间,上下传诵的一个谜。人人都在议论,天可汗李世民为何会相信一句"猪上树"时唐朝才会灭亡...
原创 晚... 1885年,病危的胡雪岩对九姨太说:我死后葬礼上会来一个戴铁帽子神秘人,你到时剪下我寿衣一角给他,可...
原创 戴... 世界上最早发明机关枪的人是美国人加特林,但是机关枪的雏形早在17世纪就已经在欧洲流行起来,在现代人认...
中华文明连续性的考古实证 山西...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日前,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了运城市崔家河遗址考古发掘资料,该遗址属...
原创 朱... 朱瞻基,即明宣宗,是明朝第五位皇帝,年号宣德。在民国之前,他常被史书赞誉为盛世明君,民间更亲切地称他...
原创 孔... 当我们翻开小学课本,孔融、周处、司马光等名字如雷贯耳。他们曾经是小学语文课本里的明星,是老师口中津津...
原创 李... 盛唐繁华背后,总有阴影潜藏,这位缔造大唐王朝雄主, 一生经历过无数腥风血雨,而其中最令人唏嘘, 莫过...
原创 1... 令蒋介石没有想到的是,手里拿着400多万的美械机动部队,竟然用了不到三年就输掉了解放战争。 明明在抗...
原创 他... 现在很多人对明朝很不感冒,认为明朝的皇帝个个都是昏君,其实这是一种误读。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个明朝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