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古古:《存世较少,多见于首领墓,商代的权杖,或许长这样》
迪丽瓦拉
2024-04-22 23:12:11
0

原标题:奇古古:《存世较少,多见于首领墓,商代的权杖,或许长这样》

存世较少,多见于首领墓

商代的权杖,或许长这样

作者 奇古古

笔者注意到博物馆及私人收藏中有一类牛首叉形銎管状器具,在故宫博物院网站中的描述为“牛首形杆饰”,除此以外,对此类器物的研究甚少。笔者搜集了可检索到的类似器物资料做比较分析,对这类器物的年代、功能做一定推测。

一、类似器物的来源出处

1. 博物馆藏

故宫博物院 牛首形杆饰(馆藏号 新00068942)

大英博物馆(馆藏号1973,0726.16,14.5cm),查尔斯·塞利格曼(Charles Gabriel Seligman 1873–1940)赠予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馆藏号 1985.214.38,12.9 cm),Ernest Erickson赠予。

美国明尼苏达艺术博物馆(馆藏号50.46.100,16.2cm) ,Alfred Pillsbury赠予

当时展览的书籍封面图片(来自孔网)

Santa Barbara艺术博物馆的临时展览《The Santa Barbara Museum of Art Presents an Exhibition of Masterpieces of Ancient China Collected in China by Jan Kleijkamp During 1940-1941.》由知名古董商Jan Kleijkamp策展。

2. 考古出土

河北藁城合西遗址M112出土,编号“鐏形器C:17”。 该墓M112在台西遗址发掘的墓葬中为最大的一个,但较早被破坏,资料不完整,该墓还出土了成套的铜礼器和我国年代最早的铁器--铁刃铜钺(下图现藏河北博物馆),这些出土文物提示了墓主人应为当时地位非常高的首领。

殷墟博物馆新馆展出的复原

安阳殷墟花园庄M54出土,编号2021HDM54:594。墓主人为赫赫有名的“亚长”,同时出土的还有著名的铜手形器和牛尊,墓主人地位之尊贵毋庸置疑,目前判断可能为殷墟二期时期高级军事将领及祭司。值得注意的是此类器物与牛尊之设计十分接近,可能原型为已灭绝的古生物圣水牛,藁城台西的遗址中亦有圣水牛骨骼发现。

铜手形器及“亚长”牛尊

安阳殷墟出土,1934年见于《远东古物博物馆馆刊B.M.F.E.A》报道。

记录该物件出土于安阳,H13cm,出土报告中还描述认为是失蜡法铸造,这是当时西方对中国古青铜器的考古认知局限所致。由Anders Hellström收藏,后随他的大部分藏品都捐赠给了斯德哥尔摩东亚博物馆,馆藏号K-14430。

3. 私人收藏

旧金山 S. Bernstein & Co.古董商

库利夫(Cunliffe)勋爵(1899~1963)旧藏(10cm),售出于2019西泠印社春拍“金石永年·重要青铜器及吴大澂御贡古驵琮”专场,曾收录于《早期中国艺术——库利夫收藏早期青铜器、玉器及相关装饰艺术品图录(Early Chinese Art: A Catalogue of Early Bronzes,Jades and Allied Decorative Works of Art from the Cunliffe Collection)》第八号,布鲁斯父子有限公司,英国伦敦,1973年。

厄文·哈里斯旧藏,售出于2017年纽约佳士得(11cm)

茧山龙泉堂藏(戴润斋旧藏)两件,一件抽象兽面,一件更接近于写实牛首。

香港私人收藏,展示为一套,配有杆中部和末端的青铜配饰,上嵌绿松石,奇怪的是牛首并无松石镶嵌,显得有些不协调,具体出处不详。

外交官吴权博士收藏,售出于2022年苏富比。这件为罕见的三面牛首,目前仅见此唯一一件,角部略短,但整体造型与之前几个仍较相似。由于此类器物的研究很少,根据以上收集到的资料略作讨论。

一、此类物品存世量少仅十于件,牛角兽面,高度为10-14cm左右,銎管处有对穿的孔,可能为固定用,年代均为殷商,个人认为偏中早期,一般一处遗址仅发现一件,为等级颇高的墓葬主拥有,可能是将军或祭祀等首领。

二、功能:在藁城台西出土报告中命名为鐏形器,遂有研究将其定位为鐏,推想叉子形状鐏插在泥地里是合理的,但是报告中并无直接置于柲残留物末端的出土证据,且整个台西遗址仅出土一件,而戈矛类武器多件。同样,安阳此类物品出土不多,而武器多见,两类物品的比例不对,因此其作为鐏的可能性很小。在博物馆或私人收藏中大多把这类物品定位为仗首,根据现有资料,作为祭祀的仪仗杖首的可能性较大,物品3.5的组套式组成更支持这一点,而其形象最接近于常见牛首兽面纹,与其他祭祀用青铜器可能为配合用。

兽面纹(牛首)

三、叉形器的溯源,有人推测这种叉形器具与农具耒有一定演变关系,大禹的形象常常手持耒,作为祭祀的一种仪仗也同祈求丰收和风调雨顺有一定关联,笔者认为这种推测似乎有一定道理但证据不足。

综上,此类牛首形器可能是奴隶主首领代表身份的权杖首或者祭祀仪式用权杖首,多见于首领墓陪葬出土,存世较少,应有较高的历史与文物价值。

鸣谢先秦考古杂谈公众号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满... 文章改写: 在中国历史上,王朝更替往往伴随着血腥和屠戮,许多战争的背后是山河破碎,人民涂炭。古人常...
原创 崖... 中国,这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跨越了18个朝代的兴衰更替,每个朝代的变迁为今天的文化积淀打下了深...
原创 贝... 自古以来,我国文化中便有“五湖四海”的说法,其中“四海”的传承尤为深刻。这四个海域在各类神话与古籍中...
原创 美... 众所周知,清朝从皇太极成功入关起,一直到末代皇帝溥仪的退位,国祚历时长达276年。这一时期不仅是清朝...
原创 和... 这段历史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讲述的是战国时期赵国与秦国争夺一块珍贵美玉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赵国的和氏...
原创 民... 头条创作挑战赛 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嬴姓,名政,亦称赵政、祖龙,是秦庄襄王与赵姬...
原创 多... 当然,下面是对你提供文章的逐段改写版,保持原意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字数变化不大: --- ...
原创 清... 一直以来,许多历史剧在展现宫廷权谋时,都绕不开一个特殊且神秘的群体——太监。他们的身影贯穿了中国古代...
原创 蒋... 郭汝瑰的一生堪称传奇,假如将他的故事改编成电视剧,绝对能比《潜伏》、《悬崖》、《风筝》和《伪装者》更...
原创 清... 好的,我来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段落的语义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让内容更丰富,但总字数不会有太...
原创 刘... 三国时期流传着一句广为人知的话:“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得天下。”刘备既得卧龙诸葛亮,又得凤雏庞统,然而...
原创 明... 其实,明朝的灭亡并不完全归咎于中央禁军的战斗力。事实上,许多王朝的中央军经过几代帝王的更替后,由于长...
原创 宋... 好的!我将根据您的要求对文章进行改写,保留原文的含义,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以下是修改后的版本: -...
原创 安... 好的,我会帮你保持原文语义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细节描述,改写每段文章,且字数变化不大。 --- 研究唐...
原创 罗... 上天似乎抛弃了中国,因为它的傲慢和奢侈。但我,身处在北方的荒野之地,却没有过多的欲望。我深知奢华的危...
原创 牛... 当然,这里是改写后的版本,每段内容保留原意并添加了些细节描述,整体字数变化不大: --- 头条号/天...
原创 经... 元朝时期,我国的疆域版图达到了空前的广阔。成吉思汗看到当时的地图时,甚至忍不住皱起了眉头,惊讶于自己...
原创 长... 当然!我帮你把文章按段落改写一遍,保持原意不变,增加一些细节描述,字数也基本相当。这里是改写后的版本...
原创 诸... 公元234年,诸葛亮在五丈原去世,蜀汉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军事领袖,几乎没有任何能与司马懿抗衡的人物。若...
原创 清... 好的,我会帮你把文章改写一遍,保持原意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写,全文字数不会有太大变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