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古古:《存世较少,多见于首领墓,商代的权杖,或许长这样》
迪丽瓦拉
2024-04-22 23:12:11
0

原标题:奇古古:《存世较少,多见于首领墓,商代的权杖,或许长这样》

存世较少,多见于首领墓

商代的权杖,或许长这样

作者 奇古古

笔者注意到博物馆及私人收藏中有一类牛首叉形銎管状器具,在故宫博物院网站中的描述为“牛首形杆饰”,除此以外,对此类器物的研究甚少。笔者搜集了可检索到的类似器物资料做比较分析,对这类器物的年代、功能做一定推测。

一、类似器物的来源出处

1. 博物馆藏

故宫博物院 牛首形杆饰(馆藏号 新00068942)

大英博物馆(馆藏号1973,0726.16,14.5cm),查尔斯·塞利格曼(Charles Gabriel Seligman 1873–1940)赠予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馆藏号 1985.214.38,12.9 cm),Ernest Erickson赠予。

美国明尼苏达艺术博物馆(馆藏号50.46.100,16.2cm) ,Alfred Pillsbury赠予

当时展览的书籍封面图片(来自孔网)

Santa Barbara艺术博物馆的临时展览《The Santa Barbara Museum of Art Presents an Exhibition of Masterpieces of Ancient China Collected in China by Jan Kleijkamp During 1940-1941.》由知名古董商Jan Kleijkamp策展。

2. 考古出土

河北藁城合西遗址M112出土,编号“鐏形器C:17”。 该墓M112在台西遗址发掘的墓葬中为最大的一个,但较早被破坏,资料不完整,该墓还出土了成套的铜礼器和我国年代最早的铁器--铁刃铜钺(下图现藏河北博物馆),这些出土文物提示了墓主人应为当时地位非常高的首领。

殷墟博物馆新馆展出的复原

安阳殷墟花园庄M54出土,编号2021HDM54:594。墓主人为赫赫有名的“亚长”,同时出土的还有著名的铜手形器和牛尊,墓主人地位之尊贵毋庸置疑,目前判断可能为殷墟二期时期高级军事将领及祭司。值得注意的是此类器物与牛尊之设计十分接近,可能原型为已灭绝的古生物圣水牛,藁城台西的遗址中亦有圣水牛骨骼发现。

铜手形器及“亚长”牛尊

安阳殷墟出土,1934年见于《远东古物博物馆馆刊B.M.F.E.A》报道。

记录该物件出土于安阳,H13cm,出土报告中还描述认为是失蜡法铸造,这是当时西方对中国古青铜器的考古认知局限所致。由Anders Hellström收藏,后随他的大部分藏品都捐赠给了斯德哥尔摩东亚博物馆,馆藏号K-14430。

3. 私人收藏

旧金山 S. Bernstein & Co.古董商

库利夫(Cunliffe)勋爵(1899~1963)旧藏(10cm),售出于2019西泠印社春拍“金石永年·重要青铜器及吴大澂御贡古驵琮”专场,曾收录于《早期中国艺术——库利夫收藏早期青铜器、玉器及相关装饰艺术品图录(Early Chinese Art: A Catalogue of Early Bronzes,Jades and Allied Decorative Works of Art from the Cunliffe Collection)》第八号,布鲁斯父子有限公司,英国伦敦,1973年。

厄文·哈里斯旧藏,售出于2017年纽约佳士得(11cm)

茧山龙泉堂藏(戴润斋旧藏)两件,一件抽象兽面,一件更接近于写实牛首。

香港私人收藏,展示为一套,配有杆中部和末端的青铜配饰,上嵌绿松石,奇怪的是牛首并无松石镶嵌,显得有些不协调,具体出处不详。

外交官吴权博士收藏,售出于2022年苏富比。这件为罕见的三面牛首,目前仅见此唯一一件,角部略短,但整体造型与之前几个仍较相似。由于此类器物的研究很少,根据以上收集到的资料略作讨论。

一、此类物品存世量少仅十于件,牛角兽面,高度为10-14cm左右,銎管处有对穿的孔,可能为固定用,年代均为殷商,个人认为偏中早期,一般一处遗址仅发现一件,为等级颇高的墓葬主拥有,可能是将军或祭祀等首领。

二、功能:在藁城台西出土报告中命名为鐏形器,遂有研究将其定位为鐏,推想叉子形状鐏插在泥地里是合理的,但是报告中并无直接置于柲残留物末端的出土证据,且整个台西遗址仅出土一件,而戈矛类武器多件。同样,安阳此类物品出土不多,而武器多见,两类物品的比例不对,因此其作为鐏的可能性很小。在博物馆或私人收藏中大多把这类物品定位为仗首,根据现有资料,作为祭祀的仪仗杖首的可能性较大,物品3.5的组套式组成更支持这一点,而其形象最接近于常见牛首兽面纹,与其他祭祀用青铜器可能为配合用。

兽面纹(牛首)

三、叉形器的溯源,有人推测这种叉形器具与农具耒有一定演变关系,大禹的形象常常手持耒,作为祭祀的一种仪仗也同祈求丰收和风调雨顺有一定关联,笔者认为这种推测似乎有一定道理但证据不足。

综上,此类牛首形器可能是奴隶主首领代表身份的权杖首或者祭祀仪式用权杖首,多见于首领墓陪葬出土,存世较少,应有较高的历史与文物价值。

鸣谢先秦考古杂谈公众号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洛阳市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徐婵菲:... 徐婵菲展示她的援疆故事朋友圈 “‘东天山来的骆驼队’从哈密巴里坤启程时,当地的朋友就给我发来了现场视...
原创 关... 关羽在麦城被俘,令许多人感到非常遗憾。但与此同时,大家也产生了一个疑问:关羽的武艺这么高强,居然被吴...
原创 曹... 最近读《三国志》时,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曹魏的三位优秀宗室将领——曹仁、曹休、曹真,他...
原创 李... 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之一。在他执政期间,勤政爱民,任用贤能之人,体察民生,宽政减刑,开启...
历史教室手工体验坊丨一布一染,... 在第一期“鼎鼎有名的粘土大师”活动中,孩子们用巧手重塑青铜鼎的庄重辉煌,一件件充满想象力的作品,让千...
花脚大仙分享:《观天下——大明... 《观天下——大明的世界》系列10 南京博物院特展 花脚大仙分享 南京博物院“观天下——大明的世界”特...
巴金逝世二十年|马楠:婢女与贤... 巴金(1904.11.25-2005.10.17) 古诗词中的成都,向来是一个物阜民丰与自然安逸并存...
原创 三...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许多名将不仅具备了高超的智谋,也有着非凡的力量。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三国时期八大最...
原创 在... 在古代,想要脱颖而出并非易事,尤其是那些没有显赫背景的寒门子弟。对他们来说,唯一的出路往往是通过努力...
花脚大仙分享:《观天下——大明... 《观天下——大明的世界》系列9 南京博物院特展 花脚大仙分享 南京博物院“观天下——大明的世界”特展...
原创 北... 一位叫爱伦•托尔贝克(Ellen Thorbecke,1902年—1973年)的荷兰女摄影师在193...
【文物里的青海】青海珍贵青铜器... 近日,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珍贵青铜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通过验收。 2024年7月,保护修复项目正式启动...
文博日历丨2000多年前的神兽... 海昏侯刘贺墓里有只神兽 2000多年来 一直保持着一个招牌动作 简直是“社牛”担当 三个看点带你认识...
原创 秦... 引言: 关于秦始皇临终前发生的一件奇异事件,流传至今却无人能解。历史记载中对此并未详细描述,仿佛这段...
原创 李... 李治并不是一个平庸的皇帝,甚至可以说他非常睿智。当他意识到自己在某些方面不足,或者身体不行,或者有其...
原创 突... 当统一联盟党荣誉主席戚嘉林在两岸交流研讨活动中说出"日本自取灭亡"六个字时,这位常年研究日据时期历史...
海昏侯墓出土谜样金饼,上面画满... 在西汉海昏侯的墓葬中,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量的金饼。令人惊讶的是,这些金饼上刻有一些奇怪的符号,起初没有...
原创 胤... 自古帝王之家最为冷酷,平时表面上父慈子孝,但一旦涉及到传位或权力斗争时,都会是一个国家乃至整个王朝必...
原创 宰... 古代的选官制度对于普通家庭出身的人来说,充满了困难与挑战。许多人需要经过多年的努力,通过科举考试才能...
上海历史博物馆巡礼之十:郑央分...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巡礼之十 郑央分享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是综合反映上海地方历史的地志性博物馆。上海市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