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包围被击溃被歼灭的不是国军,而是你们自夸所谓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贺老总所部、聂帅所部......”
1946年,贺老总和聂帅两位同志指挥失误,在晋察冀军区败在傅作义手下,数万名战士壮烈牺牲,得意洋洋的傅作义竟然公然在战后发电报“挑衅”毛主席。
这封电报在国民党的宣传下传遍了国内,字里行间都是对中共中央的轻视,毛主席看完电报气得许久没有说话,思考再三后拍板,直接让总司令朱老总过去,解决晋察冀地区的问题。
得到命令的朱老总立马动身,在路上他就想出了对策,在抵达晋察冀地区后,他迅速开始了战士们的训练。
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就让节节败退的野战军取得了重大战果,扭转了华北战场的局势!
那么贺老总、聂帅两位老将为什么会输给傅作义?朱老总又想出了什么对策,才扭转了形势呢?
朱老总上场的“三把火”
“请将不如激将,人家骂我们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不过如此,让干部们一起好好欣赏一下。”
朱老总在听完傅作义电报里的全部内容后,也是心里压着火气,因此在得到自己要到晋察冀军区当“援兵”,这位已经六十岁的老将果断出发了。
1947年4月27日,朱老总抵达了晋察冀军区,看着接连吃了几次败仗,垂头丧气地指挥部和战士们,他心里也很不是滋味,在厅外晋察冀中央局的汇报后,他有了自己的判断。
于是在30日晚上的干部欢迎会上,朱老总先表扬了面露羞愧的战士们:“你们是打了一些胜仗的,只是打得有些零碎,只是如何打大歼灭战,你们还没有全部学会。”
这话一出,许多战士的脸色都好看了许多,多日以来的低迷气氛也好了很多,朱老总见状继续总结经验和教训,而没有过多的指责已经无法改变的事实。
但结束了和战士们的谈话后,朱老总却要“动手”了,归根结底在这几次战斗失利中,在战术、指挥、组织、供给上都是存在问题的,因此必须马上开始整改。
6月1日,朱老总向中共中央报告了自己的想法:野战军后方庞大,出征人员少;上级指挥不好,自张家口退出后,一切组织均混乱不堪;供给补充也紊乱,战术差......
这份报告将晋察冀军区的各种问题梳理得相当清晰,这里面的每一点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更何况现在汇聚一身,哪里能打出漂亮的歼灭战呢?
在得到中共中央的支持后,朱老总开始进行一项重要的工作,重建野战军的领导机构,他将一部分违反纪律的干部罢职,又引进了杨得志、罗瑞卿、耿飚三人。
有着配合经验的几人迅速改变了原本领导班子不够团结一致的问题,加上朱老总重新选出了一批一级干部们,并且表示:能者皆可上,个人能力定位置,关系什么的都没用!
在朱老总重建了领导班子和调整了军事风格后,晋察冀野战军已经开始展露出了新气象,这个改变证明多年后毛主席总结的革命经验十分正确。
“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就是出主意,用干部。”干部选得好,自然层层递进,工作就进行得顺利起来,战士们在这种向上的风气下也都士气大增,只想和敌人一较高下。
在完成了前两个任务后,朱老总开始调整后勤系统,要知道之所以之前败给傅作义,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后勤人员太多,又杂乱无章没能配合好。
朱老总看着野战军不同纵队的后勤,感慨道:“这各自只管好自己,公家哪里有钱发?那些贪污的趁机发财的反倒是乐了,怨不得战士们心里难受。”
于是他立马要求建立军区统一的后勤部,进行统一供给,统一管理,不再允许私自生产,个人私留,这样调整之后,原本混乱的纪律严明了起来,一些不好的习气也一扫而空。
朱老总解决了这些问题之后,便准备带领野战军面对一个最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如何打歼灭战,他认为现在最能鼓舞士气的还是胜仗,这样战士们才能真得成熟起来。
反败为胜,士气大增
于是10月11日,晋察冀野战军发起了清风店战役,这次部队采取了“围城打援”的战术,围攻徐水,有敌增援,很快在22日结束了战役,取得了重大的战果。
这次战役中,野战军歼灭了国民党军1.7万余人,还俘获了一万多人,一举突破了晋察冀野战军打歼灭战的记录。
这也是接连败退后的第一个大胜仗,不仅扭转了整个华北战争的战局,还让战士们士气大增。
随后朱老总决定乘胜追击,带领晋察冀野战军夺取石家庄,10月27日开始,他骑着马到各个旅部视察,反复强调着战术:“一定要秘密接近敌人,打炮时要猛,火力要集中......”
看着这位脸上掩盖不住疲色的总司令,战士们都燃起了胜利的决心,11月1日,朱老总再次检查了攻城时后勤的准备,这才放下心来。
11月6日,石家庄战役开打了,在敌机不断轰炸的情况下,朱老总却坚持要住在野战军的司令部指导作战,这把大家都急坏了,只能汇报给中共中央。
在毛主席也来电劝说之后,朱老总才愿意离开野司,但依然每天通话关注战役,这样身先士卒的精神让在场的指挥们都受到了鼓舞,野战军上下团结一心,再没了曾经的“混乱不堪”。
11月12日,野战军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就攻克了石家庄,战士们的呐喊和欢呼声响彻云霄,过去的憋闷一扫而空,大家都切身感受到了朱老总这位总司令的魅力!
在此之后,野战军学会了如何作战,指挥部也再也不像曾经那样散乱无序,聂帅更是感动不已,如果不是朱老总对野战军的整训,哪里有这样的胜利呢?
回想到曾经他和贺老总同志犯下的失误,更是后悔不已,两个人联手竟然还败给了傅作义,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傅作义打败贺老总、聂帅
其实前面说的晋察冀军区大家都不会陌生,指的就是山西省、河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这部分地区,这个地区从抗日战争时期就是我国的重要根据地之一。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与国民党军队进行对抗的时候,毛主席也非常关注晋察冀地区的战况。1946年蒋介石挑起全面内战后,傅作义很快就带着7万余人的军队向晋察冀军区攻来。
这实在是不能小觑,要知道傅作义能攻善守的军事能力可是公认的,当初一场涿州战役就扬名天下。
于是毛主席给晋察冀军区制定了“三路四城计划”,也就是夺取平汉、正太、同浦三条铁路线与保定、石家庄、大同、太原四个城市。
晋察冀军区的总司令聂帅和晋绥军区的总司令贺老总接到了这个重任,便火速调集了两个战区的全部主力共计10多万人来对阵,这样兵力多于傅作义的情况下,怎么会输给他呢?
这也确实是聂帅和贺老总两位同志指挥上失误了,在中央军区命令晋绥地区马上发动晋北战役,先拿下平汉路的时候,聂帅却不太认同。
于是1946年7月4日,聂帅发去了电报,表示先打下形势更危急的大同,再去进行平汉战役。
看到这一报告的毛主席有些急了,于是在6日就联系了聂帅,讲明了平汉战役的重要性,只有占领平汉路,两支部队才能联结起来,方便统一调配。
但面对毛主席的谆谆教导,聂帅还是坚持了自己的判断,决定“先斩后奏”,8月14日开始,正式打响了大同战役,但很快现实就让他心里凉了半截。
一直以来大同都有着重要的军事意义,因此国民党在此地的防御设施建设地很完善,坚固的工事非常难攻克,驻扎在此的国民党部队一门心思就是死守。
因此我军攻城战就打得格外艰难,一直就拖到了9月4日,本以为援军没那么快到,可傅作义却出了奇招,他让卡车和骑兵先行迅速赶到了卓资山,8个小时就占领了此地。
这个举动让聂帅和贺老总措手不及,他们拿不准傅作义是会北上进攻集宁、拿下张家口还是要南下救大同,指挥部陷入了紧张的讨论,大家都看法不一。
而这时傅作义再次抢占了先机,他竟然直接“放弃”了大同,果断北上,于9月10日向集宁发起了总攻,而准备不及的我军在奋勇战斗后,还是没能成功,只能放弃了集宁。
傅作义这一出“围魏救赵”实在是出连环计,不仅攻下了集宁,还有了余力增援大同,这让张家口陷入两难的境地,因此大同没攻下,集宁失利,张家口也陷入了危机。
10月11日,国民党部队突袭张家口,尽管战士们奋勇反抗,但此前的战役中已经消耗太大,最终张家口也失守了。
此时的聂帅和贺老总懊悔不已,而傅作义则是洋洋得意起来,直接写了一封公开电报,让国民党中央社转载,对中共中央进行了挑衅和“侮辱”。
在这封电报里,他不仅讽刺共产党军队的战斗能力虚弱,还表示:“我们没有失败,失败的却是你们,所以这不是军事上的胜利,必须称之为人民意志上的胜利。”
更是在电报中对牺牲的共产党战士们进行了“哀悼”:你们摆在战场上的尸体,至少在二万人以上,我们流着眼泪,已经将他们掩埋了。
不得不说傅作义虽然有一定的军事才干,但此时的他着实过于自大了,但这让共产党战士们燃起了反抗的决心、
随后才有了毛主席将经验老道的朱老总派出之后,三个月扭转了华北战场战局的情况。
但此时的大家还没有想到,傅作义最后却为共产党和平解放北平贡献了力量,不得不说也是一段奇妙的缘分......
傅作义和朱老总的“缘分”
1948年11月4日,蒋介石在南京召开了军事会议,傅作义表示要坚守平津,确保海口安全,这时的他错误的估计了东北野战军入关作战的速度,但也给自己留下了走和平道路的机会。
11月29日,华北野战军迅速包围了张家口,为了保住西撤的通道,他连忙派了三个师增援,随即东北野战军入关,将前来布防的35军包围在新保安,傅作义没有了逃离的机会。
但中共中央却愿意给他一个机会,如果愿意和平解放北平,那这个贡献是可以让他减轻罪责的,在多方的努力下,傅作义也意识到,与代表人民的共产党对抗是没有出路的。
因此在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傅作义部接受了解放军改编,而2月22日,傅作义便来到了西柏坡中共中央总部驻地。
毛主席、周总理和朱老总接见了他,大家都笑称没想到还有这样见面的缘分。傅作义看着曾经的“对手”十分羞愧,他也是由衷地佩服这几位领导人的能力。
因此第一句话便果断地承认:“我有罪啊!”但毛主席和朱老总却哈哈一笑,说着:“你做了一件大好事,是帮助了人民的,相信你以后也会一直走在正确的道路上的。”
中共中央一向是奖罚分明,因此在新中国成立后,傅作义也被安排到水利部工作,他也对这份知遇之恩感激不已,为新中国的水利事业做出了许多贡献。
1976年7月6日,朱老总去世了,这位戎马一生,建立了无数功勋的“十大元帅之首”离开了我们,但他身先士卒的勇气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却永远刻在人民心中!
一个能以“一人之力”改变数万人军队,扭转战局的元帅,实在是中国人民的瑰宝,正是有了他这样的战士,才有了我们的幸福的今天。